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欢树生物电位的非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在山西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进行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总结了合欢树生物电位地震前兆异常的形态及观测成果。认为合欢树的映震性能较好,一般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天合欢树生物电位会出现异常。在100km以内对3.0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80%,在500km以内对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77 %,在1000km以内对5.5级以上地震映震率为66%。  相似文献   

2.
本文清理了吉林省地震前兆台网在省内中等地震,邻区中强以上地震、西太平洋地震带大震前记录到的14次前兆异常。通过震例统计,筛选出省内前兆映震敏感测点和敏感测项。根据映震范围曲线求出最低映震震级为3.0左右,线性区内最大映震距离为600 ̄800km。对5级地震的反映距离为200 ̄300km。  相似文献   

3.
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7个形迹有震异常的震例,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形迹有震短临异常的五个基本形态特征:(1)异常初期快速突变;(2)异常在发震前一般都恢复,在突变期间一般不发震;(3)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出现恢复一个月以内;(4)震级与异常幅度之间无明显数量关系;(5)异常范围一般为200km左右。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迹短临前兆异常上述特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汞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地幔岩石和岩浆,具有溶解度小、蒸气压低、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地震前,汞在高温和强压力梯度下穿过不同的介质到达地表,导致汞震前异常.汞的前兆异常特征通常被用作地震前预测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国内应用汞的地震观测案例,得出以下结论:(1)与气态汞相比,水溶性汞具有收集方便、不易受传输介质干扰、前兆异常幅度大等特征,易震前观测;(2)水溶性汞观测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长,而气态汞异常一般持续到地震发生;(3)震前汞的异常幅度通常是本底值的数倍至几十倍,这往往与震中距离、震级大小及地质构造有关;(4)对于5级及以下地震,水溶性汞异常范围通常在200 km以内,5~6级地震映震范围在500 km以内.此外,汞震前观测异常与孕震应力场作用下的地下流体活动有关,汞的同位素分馏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来解决断裂带汞的来源以及汞与地壳深部流体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茂玮  田志坚 《内陆地震》1996,10(2):113-120
分析了新疆43号泉水流量的地震前兆特征及大气降水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大气降水过程对流量的影响甚微,影响幅度一般小于1%,但年降水量对流量的趋势变化影响较大,这可能与降水补给经历较长的地下径流有关。对于150km范围内的中强震,43号泉可观测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异常一般在震前5个月左右出现;短临异常也较显著。对一些ML3~4级的地方震,往往仅有短临异常显示。从异常开始至发震一般10~20天,据此可与中强震异常相区分。  相似文献   

6.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7,20(4):345-356
研究了孟连7.3级地震前云南全省及震中距600km范围内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地倾斜、水氡、水位、水汞等13类观测项目,55个台站,11个台项测值的中、短、临异常情况。结果表明,震前中、短、临异常台项目分比为38%,并主要集中在200-400km范围。中期异常特征为异常时间长、幅度大、短临异常特征为中期异常趋势结束或测反向,部分项目出现“巨变”东家主震中附近异常出现晚而外围出现早、随着地震临近其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5年5月6日—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境内及其中缅边境一带的4组5次M≥6.0级强震的研究,发现水汞在强震连发期都出现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与2001年云南省内6组7次5.0—5.9级中强地震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表现为异常台站多、异常幅度大、异常范围广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中发震。中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与此相反。表现为异常台站少、异常幅度小、异常范围小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结束后发震。  相似文献   

8.
桩古25井映震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桩古25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地震前该井产油量变化特征和映震效能。震前该井产油量突升,有时还伴有自喷现象,地震强度越大,异常幅度越大或持续时间越长,该井对绝大部分发生在其周围200km以内的4级以上地震和500km以内的5级以上地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最后对该井的映震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5,(3):240-245
深入研究了全国地电台网内M_s≥5.0的45次地电前兆震例,用统计方法按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分别研究其地电前兆特征。 通过研究得到:大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其半径超过200km,在700km以内,异常时间在12—20个月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7.8%;强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大多在300km以内,趋势异常的时间在12个月以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86.5%;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趋势异常时间在180天之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5.0%。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地电趋势异常时间似乎存在着20个月、12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异常时间段。 临震异常类型一般可分为加速型、转向型和波动型三类。对7级和7级以上大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均为50.0%。出现临震异常后1—20天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 1988年11月以来,西部地区先后发生澜沧-耿马7.6、巴塘6.7、天祝6.2级地震。震前都曾依据地电前兆短临异常特征,作过某种程度的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包头6.4级地震前较大范围前兆资料的研究,认为一个强烈地震在发生之前,围绕震中区不同区域内,将出现具有不同特点的前兆场异常群。其近场(Δ≤100km)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长时间尺度的趋势性异常;中场(100km〈Δ≤200km)的主要特征是趋势和突发性异常并重;而远场(Δ〉200km)则一般无趋势性异常,只有急剧变化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中,作者用变幅滑动平均、滑动残差、群体突跳率3种方法,对滇西地区水化观测台网建网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处理,并与邻近地区10多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台网内发生的地震之前,多数观测点及观测项目都有背景异常显示,异常持续时间长短及幅度大小与地震强度、震中距呈正相关。短期异常表现为群体突跳,当群体突跳率达峰值并发生转折后40-50天地震发生。该台网有较强的映震能力,各观测点的  相似文献   

12.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何跟巧  常秋君 《内陆地震》1990,4(4):367-373
观测断层气体的动态,研究它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是一种新的短临预报方法。1990年青海茫崖6.7级地震、共和6.9级地震前,断层气Rn、Hg的异常变化特点是临震突变幅度大、异常反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处理了云南及邻近地区1976年以来7次5.4—7.4级地震前后的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统计这些地震前电阻率异常时间、幅度和范围的结果表明,7级以上地震电阻率的长趋势异常时间为1—2年,异常幅度5%左右;短临异常时间1—2个月,最大异常幅度10.8%;最大异常范围290公里。6级地震的中期异常时间一般在1年以内,异常幅度2—6%,短临异常时间一般为1个月,异常幅度2.5—11.8%,最大异常范围220公里。5级地震无长趋势异常,短临异常时间一般为1个月左右,异常幅度3%左右,异常范围在220公里以内。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重庆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结合重庆辖区内10多年来的地震活动,提取地倾斜观测异常,为地震预测提供前兆参考。资料分析认为:对于发生在震中距为80~120km的5.0级以下地震,地倾斜观测地震异常少;5.0级以上的地震,地倾斜观测有异常记录,地震中期异常往往表现为震前几个月倾斜量的较大幅度变化,短期异常多数表现为震前差分值的低值变化(在均值附近变化,幅值较小,持续时间20d左右),部分表现为差分值震前突跳,临震异常主要是震前几天短周期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七井水温多年资料的整理,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分析水温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对高七井水温映震效能进行初步探讨.高七井水温异常为阶跃上升型,异常形态具有继承性,水温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地震活动纤移速率bc值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1972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及邻区47次M≥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地城活动迁移率bc值在47次大震前出现明显的低值异常。为了检验该方法是否具有实用性,文中对中国西部5个不同区域进行试算,得出在5个不同区域内发生的约39次地震前,bc值表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同-阳高地震水位异常的模糊识别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糊数学从属函数和异常系列方法,以大同-阳高地震为例,对强震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数学从属函数方法是提取水位异常的较好方法。强震发生前在一定区域内,水位群体异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显示出增长和加速变化图象,这种图象可作为预报强震发生时间的标志。水位变化值异常的集中分布区与水位异常井位置在空间呈两组条带展布时,两组条带交汇地区可作为预报强震发生地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0年1月28日随州和信阳交界处发生的ML4.2地震前,信阳地震台(△=35km)定点形变中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次地震前信阳台目视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从1999年6开始出现反向变化,NS向测值从1999年3月开始出现加速变化;水平摆倾余仪EW向和NS向测值分别从1999年2月和1999年6月开始出现反向变化。这些异常于2000年下半年结束。震前3天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出现加速变化;震前5-8天NS向测值除了出现加速变化外,还出现突跳。城前约20天,水平摆倾斜仪2个方向测值构出现了准周期性波动变化。另外,形变固体潮潮汐因子也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王燕  杨兴悦  王建荣 《高原地震》2014,(1):27-30,67
选取1985年以来陇07井、陇09井震中距600 km内8级以上地震、500 km内7~7.9级地震、400 km内6~6.9级地震、300 km内5~5.9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口井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口井流量资料各出现了7次明显的短临异常,异常对应率分别为63.6%和53.8%。其异常形态大致表现为突升、振荡、持续上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