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西地质》2013,(7):71-71
群测群防作为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举措之一,各地从结构层次、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制度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目前,云南省已建立129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大力推广使用了裂缝报警器、裂缝伸缩仪等专业监测设备,推动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旭 《浙江地质》2012,(5):52-52
近年来,随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责任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逐年提升。根据我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统一部署,各地纷纷着力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仍在群测群防队伍、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消除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成了各级部门工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地处浙东南沿海,是台风多发地,也是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地区。据统计,到2007年初全市发生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754处,主要为山区突发性的崩、滑、流地质灾害。近十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等工程,将做好地质灾害监测作为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0年以后在温州市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下,全市广泛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基本建立了由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以及群测群防点、相关的信息传输渠道及必要的管理制度组成的较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对已发生和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及避险明白卡,明确了防治责任人、监测负责人和监测人及其主要职责,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济南市长清区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目前全区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5处,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集中在张夏镇、万德镇2个乡镇,长清区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班子,完善3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一是落实群测群防制度。完善防御预案,在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5.
云南昭通市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WebGIS平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许多省市都已经建立,但在平台的选择、服务的配置和功能的设计开发上还没有统一。本文介绍WebGIS开发平台is.net的特点,并以云南省昭通市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结合在系统开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基于B/S模式下开发应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了501名"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100名"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和10名"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广西共有8位同志获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称号。这8位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任劳任怨,不畏艰辛地开展监测工作,及时的预报滑坡、泥石流等险情,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为弘扬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广大群测群防工作人员和国土资源战线上的所有同志向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学习,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创先争优各项活动,本刊将陆续刊出这8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群测群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功能需求,运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NET平台上开发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动态更新系统,由此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的统一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当前群测群防工作的效率,大力提升为政府决策支持、专业技术服务和为社会公众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从"5.12"大地震过后2009年~2013年)近五年在德阳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督导工作,谈德阳全范围地质灾害的防治督导。加强地方政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人是关键,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与防灾演练及信息报送,建立技术支撑,促进防灾工作,加强在专业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之一。文章在介绍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系统的构成、职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网点的布设原则、监测网点的建立和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介绍了三峡水库区群测群防监测减灾防灾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实践:2003-201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始于2003年,每年汛期(5~9月)向公众社会发布预警信息,警示群众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文概略介绍了2003-2012年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工作机制、技术方法和预警效果等方面的成就。工作机制方面,采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分级运行管理方式,并不断健全和完善了预警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技术方法方面,创建了隐式统计预警(临界降雨量判据法)和显式统计预警(地质环境与降雨多参数耦合判据)两代预警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业务运行系统,有效指导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典型地区专业监测预警研究。预警成效方面,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基层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显著增强,减灾知识逐渐增长,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主动防治地质灾害已在中国取得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召开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省“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地灾防治工作。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国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3.
谢宏 《浙江地质》2013,(6):60-60
近日.余杭区举办2013年度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邀请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张晨,为全区基层200余名群测群防人员讲解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知识,旨在增强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地质灾害是突发性很高,损毁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通过努力,该区地质灾害防灾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措施不断加强,防灾意识不断增强,纳入政府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了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是组成标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科研、教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统一概念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术语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地质灾害术语目前存在使用混乱的情况,国内外缺乏针对地质灾害术语的国家标准,存在部分地质灾害相关术语定义缺失、解释不足、交叉、重复等问题。开展地质灾害术语制定工作,规范地质灾害术语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通过改变地表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得震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显著增强的现象在震后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趋势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地震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且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地震扰动区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可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防灾减灾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持,也能对地震地质灾害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毛春节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18-220,233
面对震后极差的地质环境,成倍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绵阳市积极开展各项防治工作,通过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有序、高效开展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防治工作,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09,(7):1-1
7月10目-11日,20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福州举行。徐绍史部长在分析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时指出,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克服一切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以百倍的努力,务必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  相似文献   

18.
6月25~26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肖建刚在厅总工程师郑杰忠陪同下,带队赴来宾、柳州市,检查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近期的两次强降雨,导致广西部分地方频发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进入主汛期后,各地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地灾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是否得到落实,这是肖建刚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极端气候异常,工程扰动增强,地质条件复杂等,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对的严峻形势.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探索和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进一步提高防灾科技水平.那么,如何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专门采访了刚刚从重庆进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归来的殷跃平博士.他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并兼任了国际滑坡协会副主席、国际工程地质协会新构造与地质灾害专委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相似文献   

20.
群测群防作为一种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愈发受到重视,针对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存在的监测信息逐级传递不及时、信息失真等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Socket无线通信API和位于不同内网节点进行双向通信的条件,设计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群测群防终端软件架构,采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以公网服务器作为信息转发端,设计了基于TCP协议的信息转发机制,实现了智能手机终端-公网服务器-内网PC(监测平台)的3级通信,保证了监测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于通信过程控制,在应用层设计了良好的通信机制和数据封装机制,能够大大减少数据传输量和数据传输时间,提高通信效率。实际应用表明:无论是GPRS移动通信还是VPN网络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的便捷录入与高效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