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2.
影响靖西县蔗糖生产发展的几个农业气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靖西县的光能、温热及水分资源入手,提出一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措施,以期充分利用该县有利折气候优势,更有效地发展蔗糖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靖西县的光能、温热及水分资源入手,提出一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措施,以期充分利用该县有利的气候优势,更有效地发展蔗糖生产。  相似文献   

4.
基于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水稻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安徽寿县农田水稻拔节至成熟期的光能利用率,并分析光能利用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光能利用率的日动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单峰U型曲线,即早晚值较高,中午较低;季节变化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日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 w indow s 下的新一代关系型数据库 Foxprow 2.5 B 建立的内蒙古气候资源(包括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风能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分盟市、单站进行模块设计,各模块相互独立,自成一体,扩充性和移植性较强。整个过程全部采用屏幕和菜单设计,所有功能全部以按钮形式出现,形象,直观,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的气候资源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焕萍  周陆生 《青海气象》2002,(1):20-26,66
本文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l—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了热量、水分、光能资源的最新结果,描述了三种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在近40年中的变化趋势;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风能资源的储量,并对各地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红  郭洪恩 《山东气象》1997,17(3):35-38
通过对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晚播丰产小麦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通过1991,1992年小麦不同发育地段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产量构成以及光能利用率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产量的关系;同时认为由于晚播丰产小麦播种量大,苗情偏旺,在田间的肥水管理上采取前控后促的手段,适当将拔节水推迟到拔节末期即春五叶期进行,可以争取到较多穗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商城县水稻生产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生产资料,分析了商城县水稻各生育期的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光能资源及影响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并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途径,为以后水稻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对有效防御气象灾害,促进商城县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0.
林日暖 《气象科技》2002,30(3):152-157
文章对拉萨市农业气象资源及其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光能丰富、温度低、降水少是拉萨市农业气象资源的基本特征;农业气象资源配置,除雨热同季的特点外,由于夏季多“日晴”型夜雨,还具有光热水共济的优势,而雨热同季不同步,是出现夏、夏干旱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建设生态牧业和提高小麦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空中水资源监测技术研究"课题完成了前期调研,制定详细研究计划,任务分解,组织队伍;组成外场技术组,实地勘测和选点;完成了地面观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利用参加单位增雨催化飞机进行试验性观测;利用耦合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复杂云物理方案的GRAPES和MM5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奥运保障服务,将课题研究成果臆用于业务产品的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RS技术的郑州绿地系统分析和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了郑州市区绿地信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格局、建设现状,结果发现,郑州市绿地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均衡,绿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绿地廊道景观未形成网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优化绿地结构,强化生态功能,强调城市绿地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改变建筑优先的用地规划模式,建立“开敞空间优先”的规划原则,避免绿地破碎。  相似文献   

13.
气象与环境学报》编辑部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于2008年初开通了由该公司开发研制的“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编委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在线审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在线稿件收稿、审稿、退修、发稿通知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网站包括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和编辑部公告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加快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论文刊登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期刊传播影响力,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促进了编辑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通过对《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叙述,概述了网站与系统的功能和设置,归纳了应用效果与体会,讨论了系统和网站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项目建立了研究队伍;对外场综合试验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细化;建立了项目的外场试验基地,取得了-些外场观测资料,目前资料正在收集、处理、分析中,预计年底可以提供给研究人员使用;对北京地区典型云系的历史资料做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已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发布多类卫星反演云参数人工影响天气指导产品,并在各地的业务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暴雨灾害风险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张晓月  张琪  李琳琳  黄岩 《气象科学》2019,39(1):137-142
综合考虑降雨区域类型、发生强度和持续时间,确定了暴雨灾害致灾因子的综合强度分级标准;将地形高程、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等环境脆弱性要素结合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分级评估;应用GIS将农业易损性指标叠加到暴雨灾害风险区划中,得到不同等级风险下农业受影响的程度。以"7·21"暴雨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及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最大的葫芦岛大部、丹东宽甸县暴雨灾害风险等级为极高;致灾因子危险等级相同时,辽宁中部平原地区较辽西、辽东丘陵地区暴雨灾害风险等级高;农业易损性较高的沈阳大部、鞍山北部、丹东局部、锦州大部、铁岭部分、葫芦岛大部地区农业受灾较重。评估结果与事实灾情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HJ-1A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结合高程、温度和降水量等辅助数据,对柳州市2010年和2012年两次典型的雨雪冰冻灾害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主要出现在海拔900m以上的山区,海拔越高,灾害越严重;降雨与持续低温是灾害出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马尔可夫思想和预测思想及其原理的基础上,明确了采用此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参数值,同时,分析了此方法的优缺点.根据19712000年辽宁省本溪市市区降水量资料,取适当的α值,采用均值-方差法对年降水量进行分级,并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的旱涝状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吻合,说明此方法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马尔可夫思想和预测思想及其原理的基础上,明确了采用此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参数值,同时,分析了此方法的优缺点。根据1971 2000年辽宁省本溪市市区降水量资料,取适当的α值,采用均值—方差法对年降水量进行分级,并应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的旱涝状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吻合,说明此方法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语音识别算法.采用的识别方法属于小词汇量孤立词语音识别,主要包括端点检测、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首先,在对语音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为特征参数提取算法,动态时间规整(DTW)作为识别算法;然后,结合基于平均路径长度的模板训练方法,即采用少量样本,通过计算平均路径长度得到参考模板;最后,采用实验室环境下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单个样本训练相比,提高了识别率及鲁棒性;同时,相对于矢量量化(VQ)技术,只需较少的训练样本,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实验得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推动青海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工作压力。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在分析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与经济总量增长脱钩关系的基础上,对影响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提出了推动青海省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着力点。主要结论:能源消费及碳排放与经济总量增长实现脱钩,且“十三五”时期“喇叭口”现象日益明显;人口和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下降总体上减缓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长,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能源结构调整有效抑制了碳排放增长,且抑制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能源消费需求的作用全面显现,但还需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建议:提高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工业用煤效率和燃煤发电效率;减少对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