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鹏飞 《气象》1976,2(4):26-26
气象台站每天施放测风气球,它的颜色并非都是一样的,有时用红色球,有时用白色球,有时又用黑色或黄色球。测风气球为什么要选择球皮颜色呢?我们知道,测风气球是用经纬仪进行观测的。在用经纬仪观测飞升中的测风气球时,为了容易找到空中的球影,延长观测时间,获得更多的高空风资料,在施放测风气球时,必须根据当时的天空状况来选择球皮颜色。  相似文献   

2.
“59-701”数据处理系统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据处理软件。在几年的测风观测实践中,因程序不完善或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问题时有发生。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问题处理方法。1正点放球前误按放球键的处理遇到此情况时,切不可慌张。先退出探测程序,双击SDATA文件夹,打开当月的文件夹Syyyy  相似文献   

3.
探空质量统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进行一次月统计,需要查找上百次的观测资料,逐次将探空高度、测风高度、终止气压、放球次数、信号突失数记录在各值班员相应的统计表 格里。再由测风高度和终止气压分别与“高度—基数”表、“气压—基数”表相对照,查出测风基数和探空基数,填写在统计表格中。表格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称量球皮及附加物重、计算净举力、充灌小球、观测前经纬仪架设调整、施放观测与数据输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空探测补放小球的正确方法,以及雷达测风数据全部失测时如何补放小球以及补放小球的客观条件,为气象业务观测者熟练掌握补放小球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玉屏 《气象》1985,11(3):31-31
微型计算机在小球测风中应用后,减少了人工点绘计算过程可能出现的错情,提高了测风计算的精度。目前提高小球测风高度的关键在于抓球,尤其是抓过顶的球。 当高空风切变、仰角方位变化很大时,观测过程中常会遇到气球过顶的情况。这时,观测员务必要沉着冷静,迅速转动经纬仪的物镜,跟踪球影。为了不丢球,要特别注视球影在物镜面上的位置变化。根据我们的体会,可按“上顺、下逆”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27日18时~20时阿克苏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其中18时27分至19时52分出现雷暴,19时05分至20时25分出现阵雨,致使基值测定和施放瞬间观测的干、湿球温度值变化较大,并且临近放球时风速达9m/s放球后,气球升速偏慢,至20时26分钟球炸(气球飞行了65.8m in)。用辅助功能查算61.9m in后气球平均升速<150m/m in,故确定探空终止层在61.9m in,测风从62m in开始至65m in采用单独测风计算方法整理(简称单测)。从打印出的资料上看,除气球平均升速为206m/m in有点反常外,似乎记录并无其它异常情况,但是后来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出本时次的探空仪气压元…  相似文献   

7.
基于球载式下投北斗探空仪测风观测试验,建立了针对下投式的测风试验评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段北斗测风的准确度接近RS92探空仪的探测准确度要求,两者一致性较好;下降段RS92测风误差基本上与上升段的属于同一量级水平,下降初期测风数据在使用时需要做预处理或者有效控制;下降段BD探空仪测风误差与下降段RS92的基本相当,除了球炸初期外,基本上接近WMO的测量要求,此外初期的急速下降对导航定位测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体而言,球载式下投探空观测在时间上可以实现对原有的1次探空进行加密,在空间上可以增加1个区域的探测,并为对现有探空站网分布进行合理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 0 1时单独测风时 ,有时需要采用单经纬仪测风观测。但在现行的《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探测手册》中 ,没有微机程序处理单经纬仪测风记录的说明。台站工作人员在遇到单经纬仪测风时 ,按照雷达单测风处理的办法 ,假设在使用雷达观测时遇到前几分钟缺测 ,在留出足够的空间后 ,随便输入几分钟的雷达测风数据 ,后边采用补放经纬仪小球的方法处理。然后在高表 - 1 6中 ,根据规定等压面的平均高度内插风向风速 ,手工修改相应报文及测风方法指示码。这种办法极不方便 ,需要人工修改的地方很多 ,容易延误时间或出现错情。在实际工作中 ,经过…  相似文献   

9.
在 5 9— 70 1微机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实时探测中 ,若配合失误 ,出现计算机启动时间比实际放球时间提前的情况 ,为使探空、测风同步 ,应对提前启动的那一部分探空记录按气球下沉后又上升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球炸后选择“探空记录重新整理” ,按回车后立即按F5键 ,屏幕显示“下沉记录起始时间” ,此时输入“0 1” ,计算机按气压符号自动判断正确的放球时间 ,并自动删除提前启动的那一部分记录 ,使探空与测风时间保持一致。探空启动时间提前时的处理方法@赵卢霞$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王丽$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站经纬仪测风工作自使用FX-702P袖珍计算机程序以来,大大减轻了值班员点绘计算的劳动强度,明显地提高了发报时效及测报质量. 但是,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小球测风工作中的气球跟踪,仍然需要用测风经纬仪观测,也就是说球影经过经纬仪的放大,还需要用人的眼睛去“抓”.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苦练过硬的“抓球”基本功.近几年来,随着站上人员的变动和新人员的不断增加,正确的掌握好“抓球”技术是提高经纬仪测风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自动放球器     
余永亮 《气象》1981,7(8):22-22
探空气球一般都是人工施放的。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自动放球器(图1)。经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证明可用。今介绍如下。 这种自动放球器的主要部件可分为机械和电路两部分。其机械部分包括以下部件(见图2): 1.主轴:它是由粗细不同的两根钢管构成的,中间用滚珠轴承连接。大部分机械部件安装在主轴的上段,有风时气球带动  相似文献   

12.
我站地处河西走廊,长年多风,特别是春秋季节,经常出现大风天气。为了保证在强风情况下顺利放球,我们自己制作了一种“强风放球器”。  相似文献   

13.
李白佳 《气象》1978,4(2):15-15
在探空工作中,如果发生重放球、基测不合格或探空仪、回答器故障而要延迟放球(特别是有的台站,根据太阳视赤纬年度变化极小,且四年为一周期的特点,制成了年年通用的逐日太阳高度角表),重新查算太阳高度角是比较麻烦费时的。下面介绍我省探空台站采用的一种简便方法,即根据该次观测正点的太阳高度角和所延迟的时间,在“延迟放球太阳高度角查算图”中(对一个台站,这种图可以永久使用),立即可以求出延迟放球时的太阳高度角。  相似文献   

14.
L波段系统是目前我国较先进的高空温、压、湿、风观测设备,该系统较701雷达系统精确度高,采集数据密集,全自动化跟踪.但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放球后几分钟内斜距常常不能自动跟踪,特别是地面风速较小时,都是以人工手动跟踪,按照放球软件界面显示的气高数据换算成相应的斜距值.  相似文献   

15.
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必须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提供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情报和资料.在提高小球测风质量上我们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每日早晚6时30分至发报完毕之间,值班员不得远离值班室,避免迟测、漏测、重放球和  相似文献   

16.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C波段测风雷达天线挡住球影时的捕捉目标方法C波段测风雷达观测探空气球时,初始阶段要由机内光学引导系统引导雷达实现自动跟踪。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光学跟踪器~雷达天线~探测气球三者往往成一直线,即雷达抛物面天线遮挡住球影,致使无法引导。我们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测风经纬仪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是用来观测气球在空中的角坐标值(仰角、方位角)确定气球在空中的位置,并通过一定的运算、计算出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是高空测风的主要装备之一。按常规观测员每次观测前都要调整焦距以获得较高的观测记录,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气候资料。但是在实际观测中,尤其是在冬季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偏小,且在高仰角风向切变大的情况下,观测员为抓球顾不上考虑人的口腔、眼睛与经纬仪的距离和风向,导致观测员读数时嘴巴呼出的哈气与目镜相接触,就使目镜镜片很容易结霜,结霜后观测员看目镜内呈现一片模…  相似文献   

18.
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是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应急备份设备,新换的应急接收机或者经过维修后的接收机,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应急接收机的方位和仰角初始状态进行调整标定,在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发生故障后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在初始放球时保证雷达及时跟踪住气球。由于该设备是为应急时设计的,主要考虑以接收回答器的无线信号为主,对天线的定位精度要求比较宽松,天线正(反)向转动  相似文献   

19.
周学文 《气象》1982,8(4):34-34
目前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气球携带仪器升空观测。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由人在施放场地施放气球。我们经多次试验,制造了一种遥控放球器,从兰州观测站和甘南州局探空组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该放球器设备简单,制做方便,适用于一般陆地探空站。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在一次观测中,我们遇到这种情况:8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湿球示度稳定无变化。8时观测时,t=-1.0℃,t′=-4.2℃,湿球从巡视到观测,读数基本无变化。将该数记入气簿-1,读数记录完后,用铅笔侧棱试纱布,还未结冰。刚试完,湿球读数示值很快升到0℃,这说明t′纱布上的水处于过冷却状态。用铅笔碰后,纱布开始结冰了。这种情况,湿球是否属于不稳定? 我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属于湿球示度不稳定,尽管从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