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在微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与传统微藻分类方法的比较,说明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线粒体DNA(mtDNA)、叶绿体DNA(cpDNA)和核基因组DNA(nDNA)3个方面列举了分子分类技术在微藻鉴定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应用,着重说明了核基困组在藻类分子检测中的作用。并对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6个虾种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1):9-11
采用RAPD方法检测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虾(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等6个虾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492个DNA片段,根据这些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所得结果从DNA水平上反映出虾类在科属种不同分类阶元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为虾类现行的分类系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样品不同保存条件下DNA的提取及RAPD扩增比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以海湾扇贝为材料,研究了鲜活样品以及采用冷冻保存、70%乙醇固定和10%福尔马林固定等方法保存的闭壳肌样品用于DNA提取的不同效果,并分析了不同保存条件下所提得DNA用于RAPD扩增的结果,研究表明,鲜活样品以及采肜冷冻保存和70%乙醇固定的样品可以得到很好的DNA,其质量和得率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上述DNA模板进行RAPD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结果。10%福尔马林休固定样品则没有得到可用的DNA模板。采用70%乙醇固定保存海洋生物组织,是用于DNA提取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简易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臭氧化海水对于弧菌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小明  孙军  刘萍  刘琪  李健 《海洋科学》2006,30(10):1-3
用琼脂糖电泳法分别检测了臭氧化海水对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飘浮弧菌(Vibrio natriegen)菌体内DNA和经碱性裂解法抽提后得到的裸露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臭氧化海水对DNA有很强的损伤和降解作用,在电泳图谱上表现为DNA带的加宽和弥散;臭氧化海水对裸露DNA的损伤作用,在电泳图谱上表现为DNA带荧光强度的增强和出现长长的拖尾。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DNACOI基因片段。其中无水乙醇保存样品提取可靠的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为野外样品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内注射染镉的方法进行镉诱导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DNA损伤与增殖抑制相关性的研究。将鲫(400g/尾)驯养4周后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尾,以Cdh浓度1.25、2.50和3.75mg/kg腹腔注射染鲫,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鲫为对照,染镉后0、3、5、7、10和14天取无菌抗凝鲫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获取PBMC,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PBMC的DNA损伤,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检测PBMC的增殖。结果表明,3天时各染镉组DNA迁移度增加,5天时继续加大并于7天时达到峰值,10天和14天时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1.25mg/kg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放射性活度(咖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0天和3天时各染镉组与对照组咖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时2.50和3.75mg/kg组dpm明显下降,7天和10天时dpm与5天时基本相同,14天时dpm呈上升趋势。镉诱导DNA损伤与其抑制PBMC增殖相比,作用时间短且浓度低,初步推测镉诱导的DNA损伤是镉抑制PBMC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或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动物宿主细胞摄取后能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1990年,Wolff等给小鼠骨骼肌肉直接注射纯化的质粒DNA,可使载体上的基因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月,甚至持续终生,且没有检测出注射的外源DNA与宿主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DNA快速一步法(ROSE)提取及ISSR-PCR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OSE)提取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ISSR扩增。结果表明:ROSE法提取DNA比常用的SDS法简易,快捷,无污染物产生,节省费用99%,DNA提取效率相当。ROSE法和常用的SDS法提取的DNA分别用于ISSR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效果。因此,ROSE法提取DNA是一种适合于海洋贝类大规模提取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在陆架海域环境下获取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基于2020年夏季南黄海西部13个站位的环境DNA采样和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分析,比较了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检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表达程度,探讨了使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效果。研究显示: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出45种鱼类,底拖网调查检测出32种鱼类,重叠种类23种;在环境DNA metabarcoding结果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27.20%)、方氏云鳚(Pholis fangi,21.16%)、黄鮟鱇(Lophius litulon,18.67%)、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8.59%)、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4.06%)占有相对较高的读数;底拖网调查的结果中,小黄鱼(L.polyactis,16.14%)、日本带鱼(Tri...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真鲷(Pagrus major)精子在外源DNA下的生理特性和转染效果,探索真鲷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作者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外源DNA环境下(不同孵育时间、DNA长度、DNA浓度)真鲷精子活率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进一步采用PCR和荧光探针的方法检测外源DNA与真鲷精子的结合情况,并通过人工授精来评价外源DNA能否转染精子并传递至F0代。结果表明:外源DNA浓度、孵育时间及DNA长度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5μg/106个精子的高浓度10 kb DNA下孵育12 h,真鲷精子仍具有(75.89±5.55)%的精子活率,平均直线速度(70.97±6.37)μm/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精子平均曲线速度显著下降,比对照组低21.85μm/s。真鲷精子与带Fluorescein荧光素的DNA片段共孵育后,部分精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光。将DNA孵育后精子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经过1μg DNA/106个精子孵育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下降,通过PCR法并没有在外源DNA处理的精子和F0代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表明外源DNA虽然能够吸附在真鲷精子表面,但并不足以携带进入卵子产生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