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甲岗雪山钨钼(铋)矿床成矿作用受嘎若二长花岗岩体的控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嘎若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系,为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演化历史,判定嘎若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造山作用以后的陆内拉伸构造环境,源区具有壳幔混合带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胶东与白垩纪花岗岩有关的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东地区除产出大量金矿外,还发现有钼、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为了探讨这些不同矿化类型矿床之间的成生联系,本文对典型矿床特征、成岩成矿时空关系、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127.6~105 Ma之间,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由胶东东部到西部,表现出金矿床数量渐趋增多,有色金属矿床及与之相关的花岗岩数量和规模逐渐减少的趋势,呈现出由伟德山花岗岩内部向外依次出现钼矿、钼钨矿→铜、银、铅锌、多金属矿→金矿化的特点。金矿赋存于伟德山花岗岩侵位之前的各种围岩中,包括产于较大规模的缓倾断裂中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和产于低序次的陡倾裂隙中的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有色金属矿成矿显示出"一源、二岩、三带、四化"的矿化规律。胶东金及有色金属矿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由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产出位置的不同,导致了成矿的差异性;它们均为燕山期同一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有相近的成岩成矿时代,构成了一套与伟德山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系列。岩浆作用、流体活动、伸展构造是成矿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胶东地区大规模岩浆侵位形成的热隆-伸展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成矿过程可概述为:由伟德山花岗岩岩浆分异演化出的流体和幔源流体萃取岩体内部金属元素,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钼钨矿、铅锌矿床;由围岩中的活化流体、岩浆分异演化流体及幔源流体形成的复合流体,共同萃取花岗岩内部及围岩中的金属元素,形成蚀变岩型、脉型等金矿和脉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的形成受左行走滑断裂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深切地幔牡丹江岩石圈断裂的活动发生了深熔作用,使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含矿流体,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并沿深断裂运移到更高的层位,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沉积成矿。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是受深断裂控制的,矿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在一个构造应力体制下完成它们的成矿作用的。北北东向和伴生的北西西向断裂,并有中生代浅成-超浅成岩体或脉岩侵位是今后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张宣地区的东坪金矿赋存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的接触带附近岩体一侧,是与碱性若有关的新型金矿床。通过对该区岩石的含矿性、稀土元素.S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东坪金矿的形成与花岗岩一绿岩带的活化再造作用有关。其金质来源除幔源外,还有部分来自碱性岩形成时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的重熔。含金质高的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熔入岩浆后,随碱性岩的演化而富集,在岩体边部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超大型金矿。这类矿床与绿岩带的发展演化有关,属于与碱性岩或减质交代岩有关的绿岩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内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薄脉.矿床地质、流体包襄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至少可分为燕山期石英-黄铁矿和喜山早期石英-方铅矿两期;早期形成金矿化,晚期形成铅和银矿化并伴生金矿化;二者叠加于同一容矿空间,形成多期叠加的复式铅、锌、银、金共生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致,各成矿期流体均是以深源流体为主的壳-幔混合流体,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相对独立的成矿流体体系.矿床成因属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6.
胶东型金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和成因机制,不同于国际已知金矿类型。为了深化认识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地质要素及成矿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半岛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和成矿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提出该区深部岩浆活动与地壳快速隆升及浅部变质核杂岩、张性断层、断陷盆地等伸展构造,共同控制了以Au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演化过程,谓之热隆-伸展成矿系统。阐明了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元素变化规律,发现了金矿化蚀变带中的低Ba、Sr含量异常及早白垩世胶东地壳中金丰度的显著变化,揭示了壳幔物质混合和伟德山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对金成矿的贡献。认为这一成矿系统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后俯冲伸展环境,由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性质由富集向亏损转化,从而引起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地球化学元素重新调整,幔源含金流体与由重熔下地壳析出的壳源含金流体混合形成富金流体库,并产生贫金花岗岩。大规模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上地壳伸展产生的断裂构造则为成矿元素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热隆-伸展成矿系统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胶东地区中生代形成的内生金矿床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文章从成矿系统组成的角度,以金矿床的类型、赋存状态,展布特征,成矿深度等为依据,结合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过程,着重讨论了胶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期后改造。胶东金矿矿集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域上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以及由此引起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各种类型的金矿床是在统一的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构造通道上升形成的形式多样的热液矿床,矿床分布不受岩性控制,而与同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分异早期形成的中生代早期位于下地壳的具有较高金丰度值的太古宙古陆核及元古宙古陆壳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基础(矿源岩)。成矿过程中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来源多样。胶东地区未来的金矿勘查,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的勘查方向应在理论指导下,努力拓展勘查模式和矿床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准噶尔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本次研究选取该矿带典型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库布苏金矿和金山沟金矿,运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比分析矿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探讨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联系。研究表明,库布苏金矿火山岩类型可能属于正常太平洋(钙碱性)型,而金山沟金矿可能为造山期的陆相火山岩,2个矿床的火山岩类型均为壳幔熔岩;矿脉和围岩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均具有同源或继承上的联系;库布苏金矿成矿环境与海相岩浆岩活动有关,而金山沟金矿与陆相火山喷溢喷发建造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宝山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早古生代地质体发育,且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通过对多宝山地区中奥陶世侵入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研究,对其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 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8±3 Ma,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岩浆物质来源以幔源为主,同熔了部分壳源物质,伴随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岩浆侵入喷发活动,大量深源流体带来Au、Cu等成矿元素,在有利成矿条件和扩容空间下,形成多宝山铜(钼)矿床. 研究显示,中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梳理研究区31处矿床的勘查资料和科研资料,系统厘定了该区内生型矿床的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在研究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控制条件的基础上,对宣城地区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总结,首次构建了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沉积岩建造复合控制的矿床成矿模型.研究区内生矿床多与燕山中期形成的壳幔混源型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次为燕山晚期形成的壳幔混源型钙碱性-碱性岩有关;矿体主要定位于侵入岩与石炭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受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的基底隆起带控制.根据研究区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明确了今后找矿工作的有利地段,为宣城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已知矿床深部及外围的矿产资源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厂箐钼铜金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地区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根据赋矿斑状花岗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法测年研究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应用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进一步讨论了马厂箐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多金属成矿与赋矿斑状花岗岩的成岩基本同时,其成岩成矿过程统一受制于与该区大规模活动的新生代富碱岩浆和深部地壳重熔的花岗质岩浆同步运移的成矿流体作用。这种成矿流体是包含于岩浆并与其互不混溶的含矿地幔流体。但在上侵运移过程中,伴随岩浆的成岩作用,流体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分离,表现为:产于富碱斑状花岗岩体内,形成正岩浆成矿的斑岩型钼矿;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成矿的矽卡岩型铜(钼)矿;产于地层围岩中则形成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在这一成岩成矿过程中,地幔流体可以运载和沿途活化成矿物质至适宜容矿部位集中,并随其对地壳岩石的交代蚀变以及深度和环境变化引起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其流体属性由熔浆流体→超临界流体→热液流体转化,促使壳幔物质相互作用而叠加成矿,导致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系列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12.
TheeasternHebeiProvinceofChinaisoneofthemajorconcentratingareasofgoldmineralizationineasternChina,whichisanimportantpartofthe...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前代表性金矿成因模式的局限性,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把金矿的形成总结为定位、流体、物源、封闭、加热和构造成矿六大系统,建立新的幔-壳多层循环体成因模式:1)以幔源流体、岩浆热液和浅-表部水来源为主,按深、中、浅构成三个层次循环体;2)金质来自多层循环流体对多类型围岩的萃取、沟通混合及多次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断层泥、迭瓦状构造地质体等可作为成矿封闭屏障;4)中生代(隐伏)花岗岩和各类型脉岩为主要加热热源;5)矿带座落在韧性构造超壳断裂之上及附近,而矿体却主要赋存在脆性构造内,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整体受构造-成矿系统控制.该模式对燕山期花岗岩中金矿是一种检验,对其它变质岩区金矿则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14.
河北峪耳崖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玲  杨秋立 《地球科学》1997,22(3):275-278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一个典型的热液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太古宙变质岩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氧同位素表明水的来源以大气降不为主,在大气降水深循环过程中,金从围岩中多次萃取,频敏的岩交活动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流体的组成、盐度、PH,Eh,f(O2)表明金是以「Au(HS)2」络离子形式迁移,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金的沉淀,在NE和NNE向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上宫金矿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宫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之中,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上宫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对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并非来自燕山期岩浆热液,也不是来自于太华群或者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变质脱水作用,而主要来自深部地幔或者由幔源岩浆派生,并在成矿的过程中逐渐向大气降水演化.硫-铅-锶同位素体系指示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地幔和太华群可能均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印支期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对接时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驱动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上官金矿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The Shuiyindong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more than 100 tonnes of Au) and highest grade (more than 7×10-6-10×10-6), strata-bound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both structure and favorable lithology. It is situated near the axis of the striking Huijiabao anticline and is hosted in bioclastic limestone of th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with Th of 220℃±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ecarbonation, silicification, sulfidation and dolomitization. The deposit has a characteristic elemental assemblage of Au-As-Hg-Tl. Studies of geochemistry and isotope composi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ore-bearing materials and fluids of the gold deposi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 plutonic source, and possess a mixing feature with the strata matter during transportation from mantle to crust. Fluid inclusions in vein quartz from the gold deposit are rich in volatile flux, indicating that metallogenic fluid is an overpressured one. The activity and geothermal state of the Earth's crust in the long period of time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overpressured fluids in a large area, and extensive structures would drive the fluids into ore-forming system and make gold deposits formed.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al movement in the upper crust of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resulted in complic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Through metallogenic prognosis and exploration, the proven reserves of the deposit increased by tens of tonnes of Au and the deposit has become a super-large strata-bound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7.
金翅岭金矿是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成矿带内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受招平断裂带下盘次级NE-NNE向密集构造裂隙带控制,成矿围岩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本文通过对成矿作用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石英H,O同位素及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10件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变化于-74.80‰~-95.70‰之间,平均值-85.41‰;δ18 O值变化于+1.30‰~+11.12‰之间,平均值为+4.95‰。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 He/4 He值为0.09R/Ra~1.51R/Ra,平均0.72R/Ra,位于地壳氦和地幔氦之间。根据成矿流体的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比例为7.49%~11.85%,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40 Ar/36 Ar值为365.9~4 042.6,集中在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之间,大气饱和水的范围附近。结合H-O同位素的结果可知,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的壳幔混合流体,而地壳流体端元又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并且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流体的比例随着成矿作用从早到晚,以及成矿流体由深到浅的运移而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8.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是石英脉型矿体。通过对其围岩及金矿体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围岩安山岩与石英脉金矿体稀土配分曲线缓右倾,形态基本一致,∑REE逐渐降低;δ34S均一化程度较高,分布范围集中,接近陨石硫,具明显的幔源硫同位素组成特点;铅同位素组成以高放射性成因铅为特点,围岩与石英脉金矿体比值十分接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影点均落于地幔与造山带间;上述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或矿区火山岩,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深源岩浆作用为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运移和流体循环提供了热能。  相似文献   

19.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2014,23(4):339-342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