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地球原始物质——陨石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至今还不断地收容来自天空的宇宙尘和陨石,每天可增加30000吨的新成员。这是形成行星时遗漏下来物质的归队。这种状态实际是地球形成的继续,地球是这些陨石、宇宙尘集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石相似,认为它们是宇宙物质,称它们为宇宙球(Cosmic spherules)。但当时因技术条件所限,只是推测它们为地球外物质。后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地外物质的研究手段,一种是大气外观测,即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及空间实验室对太阳系各天体进行观测,或着陆就地探测;另一途径是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研究。地面实验室研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地外物质样品,一是人工方法,如登月取样、火箭穿透和高空气球与飞机收集宇宙尘埃,再返回地面;或地外物质通过自然过程降落在地表,如陨石的收集,海底沉积物、极地冰层和古老地层中搜集宇宙尘。我国已收集到81次陨石,在沿海沉积  相似文献   

4.
苏北宇宙尘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几年在苏北古老片麻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脉,硅化角砾岩,蚀变碎裂岩及第四纪砂砾层中,均发现了一种黑色具磁性的球粒。经形貌特征分析,结构构造鉴定及电镜扫描,x—射线纷晶分析,电子探针,中子活化分析,证明这种磁性球是铁质宇宙尘。但其元素丰度与铁陨石有某些差异。如Ni,Co含量低,贫缺贵金属Os,Ir而富Cu,As、Sb、W等元素。所以推测这种宇宙尘并非是铁陨石消融产物,而可能是流星体(慧星)的消融产物。文中从宇宙尘该区多种岩石中都有产出,探讨了宇宙尘参与地壳物质演化过程,以及演化后宇宙在种类上,数量上,成分上的变化。同时对宇宙尘的降落背景及在解决岩石成因上做了探讨。对其研究无疑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吉jun  卓肇琨 《地质论评》1989,35(6):493-500
昌黎-阜新构造岩浆钼金成矿带,沿NE向断裂带分布有中生代花岗岩体27处,以重熔岩浆花岗岩为主,交代花岗岩次之,包括Ⅰ、A和S型三种花岗岩,分四期侵入,第三期花岗岩伴随有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其中的11个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体中发现有宇宙尘,可分为铁质空心球、铁质实心球和硅酸玻璃球状三种宇宙尘,组成矿物有磁铁矿、蔷薇辉石、石英、刚玉和锥纹石。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花岗岩是壳源产物,而且这种源岩曾经出现在地表,接受宇宙降落物质,而后下沉重熔或交代改造生成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陨石、宇宙尘研究对认识地球演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对地球演化的新认识与启示。 1.地球是由类似陨石的物料组成的相当数量的小型天体堆积而成;地球初始成份极不均匀,其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水圈和大气圈)都是后期经历了漫长演化过程的产物。太阳星云凝聚形成百余种矿物,由高温凝聚相逐渐演化到形成各类低温和含水矿物,最后形成各种气体冷凝的固态矿物相。星云内部各凝聚相的碰撞、吸积与增生,在厘米级的尺  相似文献   

7.
宇宙尘是重要的地外物质,对它的研究是现代空间科学的重要课题,它可以邦助我们了解太阳系起源与演化、陨石消融过程、慧星的瓦解和黄道光的形成,通过微结构的研究即可获得有关信息。为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内蒙古、鄂、皖等五省(区)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宇宙尘样品,拍照150余张照片,根据表面和断面微结构特点和形成先后划分出球粒结构、文象结构、气印结构、晶洞结构和裂纹-裂隙结构以及气孔等21种原生和次生结构。这些结构反映宇宙尘形成过程经历了熔融、凝聚、重熔、熔蚀和断裂等多种作用,而这些结构对探讨宇宙尘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这些结构的存在,证明宇宙尘可能是由太阳星云尘粒凝聚或陨石重熔形成具多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莓  侯弘 《西北地质科学》1989,(25):108-114
本文用电子探针、X光衍射和激光拉曼探针等方法发现了铁质宇宙尘腔体中的Si-O玻璃物质;对腔体和外壳基质中的两种不同玻璃物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探讨了本区宇宙尘的演化史,推论在地球形成早期的壳幔演化过程中,于高温条件下,曾发生过一定规模的不混溶作用,各种不混溶相物质冷凝后可形成初始地壳及一定的矿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电子探针、X光衍射和激光拉曼探针等方法发现了铁质宇宙尘腔体、中的Si-O玻璃物质;对腔体和外壳基质中的两种不同玻璃物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探讨了本区宇宙尘的演化史,推论在地球形成早期的壳幔演化过程中,于高温条件下,曾发生过一定规模的不混溶作用,各种不混溶相物质冷凝后可形成初始地壳及一定的矿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长期以来对地外物质(陨石、彗星、小行星和宇宙尘)系统而精细的研究、Apollo和Luna登月计划的实施和对月球样品的综合研究、大气外观测和一系列空间探测器对行星探测所取得的大量科学资料,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与前景。航天技术与空间探测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而系统的行星际空间科学数据,如银河宇宙  相似文献   

11.
宇宙尘颗粒微小,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陨石类似,属地外来物,其研究被包括在宇宙地质学的范畴内。研究宇宙尘不仅对天体演化,而且对地球地成、壳幔演化、地层、岩石及矿产的形成机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内外宇宙尘的发现及其研究 1876年J·缪雷(Murray)在深海软泥中首次发现宇宙尘,以后国外在不同的岩层中也相继有了零星报道。本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上有关宇宙尘的研究就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1976,(2):133-143
研究地球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和转变的规律,进一步探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地球化学的主要课题之一。球粒陨石的平均化学组成可能代表着形成太阳系的太阳星云的平均化学组成,也是组成地球的初始物质,而地壳上的各种岩浆岩都是从地球的初始物质经过熔融、调整、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我们通过对普通球粒陨石、超基性岩、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球外源物质之一的宇宙尘(还有陨石和月岩样品),从默里和雷纳在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以来大约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历史.由于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宇宙尘的研究近百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欣尼德特和帕金曾给予较全面的评价.但是,由于分析技术适应不了如此细小球粒(直径约100μ~1mm)中各矿物相或包体(0.Xμ~Xμ)研究的要求,因此限制了对宇宙尘中存在的矿物及其成因更深入广泛地研究.随着电子光学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  相似文献   

15.
地球原地圈外层(包括原地壳)的组分、结构和演化途径涉及两方面相关的内容:宇宙化学和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是通过大多数地球形成的假说对原地圈的组分和结构进行模拟。作者采用“地球的多阶段多相增生模式”这一假说。原地圈组分的宇宙化学计算基于下列假设和约束条件:①地球的组分取决于残留物与“次生”宇宙物质的混合程度;②在原太阳星云内的宇宙物质增生遵循重力分异定律;③地核组份取决于铁陨石和铁石陨石的成分;④构成原地幔与原地壳的宇宙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的成分一致,并与石陨石的宇宙丰度和最初混合时降落在地球的比例大小有关;⑤超新星物质占地球物质的比例为2~3%,并趋向于在地表富集,在常量元素方面与宇宙丰度的平均值一致;⑥在原地壳和原上地幔中,由于产生元素时短期的放射和K(超新星物质组份)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三交区太原组含煤岩系中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发现的太原组中的宇宙尘的表面显,微构造有皱纹构造、熔蚀构造、瘤状构造、碎裂构造和球粒构造5种,它们是铁质宇宙尘,确系地外星球物质,属于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17.
刘文彬  伏万军 《沉积学报》1994,12(2):101-104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灰褐色含油砂岩中发现的宇宙尘为硅质宇宙尘,该宇宙尘粘附于伊/蒙混层粘土矿物表面,近于理想球体,直径为6μm,具镶嵌结构?这一发现在我国白垩系尚属首次?在化学成份上该宇宙尘与已报导的宇宙尘相似,对已发现的宇宙尘氧化物成份的研究表明,地球物质中TiO2/SiO2,TiO2/FeO,FeO/SiO2分别为0.01,0.17,0.1?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作者在重砂测量和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除在现代沉积物中发现有陨砂(宇宙尘)外,还在吉林地区的石炭纪地层中,本溪地区的鞍山群地层中及烟台地区、丹东地区的混合花岗岩中相继发现了陨砂。同行们在广西、江西、福建、新疆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现将几年来搜集到的陨砂矿物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内微球粒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发现了大量微球粒,这些微球粒数目的峰值在层位上与铱异常、碳稳定同位素负异常大体是一致的,与生物大量绝灭也大体上是相当的。显示了与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内相类似的微球粒数目变化特征。某些铁质微球粒的结构表明,微球粒形成于高温熔体急速冷却的物理环境。有些微球粒的Cr/Fe与CI型陨石相近,有些与铁质宇宙尘的相近,而有些则与地球物质的相近。微球粒的来源是复杂的,现有来源于地内的,也有来源于地外的。此文主要是介绍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所发现的微球粒及对其研  相似文献   

20.
最主要进展是把岩石学研究扩大至天体,形成了天体岩石学研究方向。以陨石、月岩、彗星及宇宙尘为主要对象,运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观点,研究太阳系行星的起源和演化,并推衍于地球内生作用,指出行星的更生(renovation)过程有三种类型:裂谷作用、成岛(nesogenesis)和造山作用。文中对裂谷岩浆作用、碱性岩浆(在成岛阶段)演化作了论述,提出金刚石成因四大类型。认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中金刚石成矿是承袭被取代的母岩高压成矿的产物,变质杂岩中金刚石来自卷入其中的含金刚石橄榄岩、辉石岩和榴辉岩,金刚石的高 ̄3He/ ̄4He比值排除其为变质成因,金刚石成因新解释提出了金刚石成矿预测的新思路。含金刚石环状构造并非陨石冲击所成而是火山强力爆发的产物,各类球粒陨石中都发现过金刚石,说明球粒陨石来自巨型行星熔融核心,其流体外壳的压力足以生成金刚石。地球与太阳系其它星体之差别在于存在地槽体制、火山沉积岩系褶皱及其造山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