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2.
火腿许水蚤对牙鲆仔稚鱼成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火腿许水蚤、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这3种饵料生物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对牙鲆仔稚鱼存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腿许水蚤体内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ARA,EPA,DHA)总量为34.18%,明显高于其它2种动物的含量(卤虫无节幼体4.67%;小球藻强化轮虫9.39%)。投喂火腿许水蚤的仔鱼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鱼,与投喂混合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和火腿许水蚤按比例混合)的仔鱼存活率差异较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仔鱼。投喂火腿许水蚤的稚鱼成活率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稚鱼,与投喂混合饵料的稚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稚鱼。投火腿许水蚤的仔稚鱼体内ARA、EPA、DHA的含量明显高于投喂混合饵料的和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稚鱼。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锯缘青蟹幼体从刚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发育阶段及其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并使用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价饵料蛋白质的质量.结果表明,青蟹各期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趋于一致,且与饵料转换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各期幼体,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90,可以认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能够满足锯缘青蟹幼体对饵料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卤虫无节幼体(36h)和成虫(16d)为例,在温度为15±3℃、盐度为3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单一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卤虫卤虫无节幼体(36h)为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等毒性溶液法,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联合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成虫,Cu~(2+)﹑Mn~(2+)和Zn~(2+)的48h LC_(50)分别是4.0、27.19和115.95 mg/L,而成虫Cu~(2+)﹑Mn~(2+)和Zn~(2+)的48h LC_(50)仅为1.31、6.86和34.23 mg/L;且对两个时期的卤虫,三种金属离子毒性由强至弱均为Cu~(2+) Mn~(2+)Zn~(2+);三种重金属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是0.4、2.72、11.6、0.13、0.69和3.42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Mn、Cu-Zn和Mn-Zn均对卤虫无节幼体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饵料价值和投喂效果,比较分析了其与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的脂肪酸组成及2种生物饵料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稚鱼存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短角异剑水蚤DHA、EPA和ARA含量分别达21.185%、11.088%和3.250%,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EFA)总含量高达37.417%,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短角异剑水蚤的克氏双锯鱼稚鱼(5~20 d)成活率(80.71%±8.23%)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76.30%±7.00%)差异不显著;稚鱼体长(7.75 mm±1.18 mm)、体重(0.0163 g±0.0080 g)和体长特定生长率(3.46%±0.75%)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组;稚鱼体内DHA(21.843%)、EPA(6.914%)和ARA(2.725%)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后者。研究表明,短角异剑水蚤适于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很多研究表明,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海洋动物,特别是其幼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Kanazawa et al.,1979; Levine et al.,1984)。很多海洋微藻中含有很高浓度的n3-PUFA,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鱼、虾幼苗的成活率,增强幼体的体质,常用微藻来强化培养轮虫和卤虫,以提高其n3-PUFA的含量(赖户明1993;Ben-Amotz et al,,1987),为此我们选择了DHA含量比较高而EPA含量很低的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EPA含量较高而DHA含量很低的三角褐指藻2038(Phea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小球藻(Chlorella sp.),研究了它们体内的EPA和DHA向卤虫传递的情况,同时用不含PUFA的面包酵母作对照,为水产养殖中进行卤虫的强化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棱梭对饵料摄食与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14)C标记技术测定棱梭幼体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亚心形扁藻等饵料的摄衾率、吸收率扣利用率,并以~3H-葡萄糖和~(14)-苯丙氨酸作示踪剂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在棱梭体内转运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卤虫、褶皱臂尾轮虫都是棱梭幼体合适的饵料;氨基酸更多地参与了棱梭组织中的细胞代谢,而葡萄糖则是棱梭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是重要的饵料生物,是当前海洋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和重要的生物模型。本文报告了卤虫无节幼体整体荧光原位杂交(WFISH,whole-mount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用于快速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特定时空表达图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功能进行鉴定。人工合成带有FITC标记的卤虫trh基因(trachealess gene)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到trh基因在卤虫无节幼体的头部背面盐腺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以卤虫初孵幼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其生长和发育的影响。96h试验期间内测得的结果显示,SDS在24h,48h,72h及96h对卤虫生长的无可见影响浓度(NOEC)分别为11.4,8.7,<8.7,<8.7mg/L;对卤虫发育的无可见影响浓度分别为19.2,19.2,<8.7,<8.7mg/L;SDS可以抑制卤虫胸部分节及胸肢的分化,但不影响复眼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卤虫生长指标较发育指标敏感,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检验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海水养殖池塘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生长及其与野生拟穴青蟹营养成分的差异,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东山湾北部的海水养殖池塘内设置四个拟穴青蟹养殖实验组,分别为红树林(秋茄)浮岛养殖组、海马齿浮岛养殖组、空白浮岛养殖组(水面无种植植物)和外围环沟养殖组,并以试验点附近海区捕获的拟穴青蟹(野生组)作为对照,对各组拟穴青蟹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白浮岛组拟穴青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出肉率及存活率均高于红树林浮岛组、海马齿浮岛组和外围环沟组;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肌肉粗蛋白含量(71.66%)最高,粗脂肪含量(2.52%)相对较低,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在60.54%~68.68%之间,其中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上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从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可以得出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0.75;肌肉中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  相似文献   

12.
盐度对不同卤虫品系存活和生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丽英  王婧  贺华  邓元告 《海洋科学》2013,37(11):41-47
作者采用中国渤海湾盐田固有的渤海湾孤雌生殖卤虫(Bohai Bay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BHB)和分别源自美国旧金山湾盐田(SFB)与越南Vinh Chau 人工养殖(VSFB)的两性生殖卤虫(A. franciscana),研究盐度(分别为70, 125 和180)对上述品系卤虫存活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盐度范围内, 所有品系卤虫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但与BHB 卤虫相比, SFB 和VSFB 卤虫对高盐度的耐受力较强。盐度显著影响BHB 卤虫性成熟时间和产后代间隔时间, 并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但对SFB 和VSFB 卤虫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品系卤虫每窝产幼体或产卵数量均随盐度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较低盐度(70)下, BHB 卤虫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 VSFB 产幼体较多, SFB 产卵较多; 而在较高盐度(125 和180)下, VSFB 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 SFB 和BHB 也以产幼体居多。总之, 与SFB 和BHB 相比, VSFB 在高盐环境下存活率较高, 且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 表明VSFB 卤虫更适应于高盐盐田环境,有利于该品系卤虫在盐场建立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蛋白源(大豆浓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喷雾血球蛋白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D0)中17% (D17)、35% (D35)、52% (D52)和 69% (D69)的鱼粉, 配制 5 种等氮等能的饲料, 饲喂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重(75.6±0.18)g] 60d, 以考察鱼粉替代对星斑川鲽幼鱼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组肌肉 Arg 和 His 含量显著增大(P<0.05), Thr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其它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试验组全鱼 EAA 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D69 组肝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 血清 AST及AST/ALT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 本试验条件下, 当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时, 饲料 EAA 消化率及试验鱼肌肉和全鱼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替代比例进一步加大, 会对试验鱼肝脏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肝胰腺和鳃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6和12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分别于6和12 h升高至最大值,随后均于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NO含量分别于6和3 h达到最大值,随后肝胰腺中NO含量于24 h降低至最小值,而鳃中NO含量于6和24 h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胰腺中i NOS对感染反应较为敏感,活性于3 h达到最大值,而鳃中i NOS活性于6 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12 h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T-AOC、LSZ、NO和i NOS对鳗弧菌感染均反应敏感,可以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盐度胁迫对香港牡蛎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牡蛎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以盐度0、8、16、32、40为胁迫盐度,以正常海水(盐度24)为对照,开展香港牡蛎对盐度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盐度组糖原含量在盐度胁迫0~8 h内下降,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糖原含量降幅越大,胁迫8 h后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组蛋白/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8 h内,各实验组酶活力均急剧下降(SIRT1上升);8~48 h内,酶活力上升;48~120 h内,酶活力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酶活力越强,并与胁迫前有明显差异,且盐度胁迫幅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体表现出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T-AOC活力的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香港牡蛎糖原含量与渗透压调节存在一定的关系,AMPK、SIRT1、Na~+/K~+-ATP酶活力及T-AOC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且在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培实验,系统研究了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的多年生匍匐性肉质草本盐生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在不同盐度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探讨其盐环境适应性和适宜栽培盐度,并测定海马齿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马齿在35和30盐度下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茎间变短,叶子肉质化程度加重。在0—20盐度条件下能快速生长,是栽培的适宜盐度。海马齿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含有丰富的水分,肉质多汁,平均营养价值估算法得出的ANV分数为2.95—2.96,营养综合评分为2,第四类营养等级,总体营养价值高于红萝卜、马铃薯、莴苣笋、大白菜等多种常见蔬菜,属于营养价值稍高的植物。每100g海马齿食用部分,其能量为74.9—93.3k J,水分为93g,灰分为2.6g,碳水化合物为1.4g,蛋白质为3.0g,粗纤维为0.95g;含有亚麻酸和亚油酸两种必需脂肪酸;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含量大小为NaKCaMgPIMnFeZnCuSe,可为人体提供常量及微量元素的补充;维生素E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次之;含有16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含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其含量占总氨基酸的23.02%。海马齿含有配比合理的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39%。其必需氨基酸RAA值为0.19—0.25,RC为0.84—1.09,SRC为90.69,是极具潜力的可开发为高营养绿色保健的野生海洋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 mg/L;T2组:50 mg/L;T3组:100 mg/L;T4组:150 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卤虫幼体的大黄鱼仔鱼其生长无明显改善(P0.05),但大黄鱼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显著提高,T3(60%)和T4(8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40%)和T2(30%)组(P0.05)。T4组大黄鱼仔鱼的耐干露能力最强,T4组和T3组的抗高盐度(65)应激能力明显的强于T1和T2组(P0.05),T4组和T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4 h高温(32°C)曝露后,T1和T2组的仔鱼全部死亡,T4组和T3组的成活率分别为30%和23.3%。即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受卤虫强化LF水平的影响显著,LF强化的有效剂量为不低于100 mg/L强化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