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正安县玉米适播期温度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红祥 《贵州气象》2009,(Z1):28-29
通过玉米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结合正安县多年温度的变化特点,初步分析了玉米播期选择的要点,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避开伏旱。  相似文献   

2.
经两年试验发现,玉米撕叶可以使宽行的透光率增大,白天温度提高,夜间温度降低,通风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田间郁蔽的状况,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及套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呼伦贝尔市农区2012年生育期降水、温度、土壤水分以及玉米生长发育等资料,分析了气候环境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雨水适宜,利于玉米春播生产;夏季水热同步,有利于玉米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总结: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榆树市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设早中晚3个品种、3个播期和3个重复,进行玉米生长发育进度、产量和温度、降水观测,分析温度条件对玉米生长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生育速度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越高,出苗速度越快,平均气温每升高1℃,出苗速度提升17%左右,营养生长速度提升5%左右。较早播种的处理由于积温多、有效生育期长,产量比较高。积温每增加100℃·d,单位面积产量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5.
扎兰屯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扎兰屯地区1971-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大于等于0℃、10℃、15℃、20℃活动积温的变化及各界限温度持续期间降水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上升趋势。用10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扎兰屯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处理,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各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积温关系较大,积温增加使产量增加;马铃薯和小麦产量则与降水量关系较大,降水增多会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兴安盟突泉县1982—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大田发育期观测资料,对玉米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表明本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我盟玉米气候适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得出影响兴安盟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其次分别为温度和日照;兴安盟日照对玉米的适宜度最高,其次为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近34a中,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变化,降水适宜度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生物学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通过对13个代表站30 a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和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夏玉米的气候适宜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利用检验后的模型计算了河南省67个站1981-2011年夏玉米生长季单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光热资源较适宜,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仅在灌浆后期略显不足,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且降水适宜度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日照和温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表现为抽雄—乳熟期〉出苗—抽雄期〉全生育期。空间分布上气候适宜度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递增趋势,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阳东部及驻马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气候生态角度出发,对重庆地区春玉米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组建了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同时对影响本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趋利避害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干物质累积及籽粒干物质累积资料,求出玉米发育期的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合作用模型,温度、水分对光和作用影响模型和呼吸及物质转运模型;建立温度对玉米发育进程和物质积累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发育进程中温度对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度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玉米农学模式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学方面分析了形成夏玉米产量三要素的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在夏玉米生殖生长过程中,对产量积累起着重要作用的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农学模式方程,为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提供几种农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与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黑龙江省1949~2006年粮食产量结构分析及近30年的粮食单产与5~9月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波动及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1949年以来,在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大豆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水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春小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90年代以后则急速下降;水稻的单产最高,其次是玉米,再次是春小麦,大豆单产最低;从单产的增减趋势来看,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9月降水量、5月和6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14.
安阳夏玉米生长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6.
应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赤峰和岗子两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和松山区玉米单产资料,分析玉米生长季的水热条件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定量评估灾害损失。结果表明,采用5a滑动平均法和线性拟合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玉米气象产量更具有客观性,贴近实际情况。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平均增产890.3Kg/hm2;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减产634.5Kg/hm2。玉米气象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关系密切,干旱是玉米大幅度减产的主要气候灾害,占总减产量的76.6%;其次是阶段性低温冷害。气候变暖趋势总体上是有利于玉米生产的,但玉米气象产量的变幅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玉米产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方法将甘肃省玉米产量的趋势产量项(Yt)和气候产量项(Yw) 进行展开,展开后的Yt、Yw第一特征向量都表明了Yt、Yw总趋势的一致性,其大值中心表明产量变率较大。通过对各主成分主要时间系数与各站Yt、Yw进行相关分布分析,筛选出全省玉米产量的八个站点,这些站点基本上代表了本省不同类型的农业气候区域的玉米产量水平和生育状况。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has led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s, and simulation models suggest that this should affect crop production i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regions of the world. Nations at higher latitudes, such as Canada, will be most affected.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variabilit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corn yield trends over a period of 33 years for the Monteregie region of south-western Quebec using historical yield and climate records and statistical models. Growing season mean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in Monterregie, mainly due to increased Septembe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id not show any clear trend over the 33 year period. Yield increased about 118 kg ha−1 year−1 from 1973 to 2005 (under normal weather conditions) due mainly to changes in technology (genetics and management). Two climate variable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orn yield variability: July temperature and May precipitation. These two variables explain more than a half of yield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In conclusion, July temperatures below normal and May precipitation above normal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corn yield, and the growing seasons have warmed, largely due to increases in the Septembe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9.
稀土在抗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华  郭建平 《气象》2000,26(12):8-11
通过试验从生理的角度评述了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对提高玉米抗逆性的正面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可增加叶片可深性糖的含量,降低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