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7,(1):15-15
一、温室无土育秧试验湖南临湘县气象站在县委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深入农业第一线,和长塘农科站、气象哨结合,进行温室无土育秧试验,为战胜长期阴雨低温,育好早稻秧找到了新的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1.温室建设一般温室采用薄膜密闭。新建的温室宜建在便于  相似文献   

2.
在早稻育秧中,为了抗御寒潮,保护良种,争取季节,群众创造了温室育秧,经过4—5年的由点到面,由小面积到大面积试验,获得了成功。华容县新河公社新建大队1,800亩早稻,全面采用温室育秧,平均亩产达808斤。省农科院试验,温室秧比露地秧一般增产4—11%。温室秧生长整齐适于机插。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厂式的温室育秧更有其发展前途。 温室育秧完全是用人工控制小气候培育秧苗。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调剂温、湿度培育茁壮秧苗,为什么早稻温室秧比露地秧早熟高产?对  相似文献   

3.
我们公社位于黄盖湖畔,树木少,用柴草比较困难,因此,温室育秧在我们这里一直推不开。群众反映:温室育秧好是好,就是柴火不好搞。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去年我们和农科站一道进行了温室牛粪育秧试验。3月24日,站党支部组织了12个劳力,担牛粪120多担,堆高2尺厚,并在牛粪草中撤入适量的酵母粉,以利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1):6-6
三、四月间,寒流活动频繁,常常是时晴时阴,时暖时冷的天气,播种后遇上这样的天气,就容易造成烂秧。不仅增加用种量,而且推迟插秧季节,影响早晚两季丰产。为了使早稻少烂秧或不烂秧,提早季节,适合三熟制发展的需要,达到增产的目的,我哨学习了外地经验,采用温室育秧方法,并对温室寄秧、  相似文献   

5.
目前早稻有多种育秧方式。为了摸清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秧龄期与大田生长期所需的热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寻找适宜的早稻育秧方式,我们于1984年在上海市郊的宝山、崇明两县气象站和松江县九亭、南汇县东海等两乡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6.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播育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7.
在早稻播种时节,长江以南的中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往往影响春季早稻的播种。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季节的有效性,采取了科学的薄膜育秧法,以促进秧苗生长发育,避免早稻盛花期处在雨季集中时段以及二晚兔受寒露风危害,确保早晚稻稳产增产。薄膜育秧,就目前而言,是一种较为广泛的育秧法,如旱床育秧等,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温光气候资源,保证阴雨低温期间的秧苗正常生长,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实惠,具有“省、增、早、好”等优点。该育秧法,除合理配肥外,基本原理与其它形式的薄膜育秧一样,都可改善小气候,在春季北方冷空气比较  相似文献   

8.
1 目的意义: 当前,我县早稻主要采用湿润育秧方式,但常遇阴雨低温造成烂种烂秧;大苗洗根移栽返青慢、分蘖迟;用种量多,稀播专用秧田面积大,影响总产量。 早稻旱床育秧技术系引进日本原正市先生“旱育稀植”技术,经研究改造而形成的育秧新技术。它能解决湿润育秧所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能使早稻早熟、增产、省成本。  相似文献   

9.
每年4月份至5月初,是我县双季早稻育秧的关键季节,这时正值冷暖交替,天气变化比较复杂。过去,本地区采用育水秧方式,每遇低温连阴雨,即易造成烂秧。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育秧方式已改进为半旱秧和旱秧后低温连阴雨的危害有所减轻,但新的育秧方式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又影响了秧苗的正常生长,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匡昭敏  温福光 《广西气象》1997,18(4):44-47,50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稻衣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11.
方成国 《气象》1978,4(3):31-32
近年来随着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早稻育秧也有了较大的改革。由旱育秧和半旱育秧代替了过去的水育秧,育秧的主要时间也推迟到4月下半月,烂秧现象虽然减轻了,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就是有些年份4月下旬气温偏高,秧苗发育过快,产生超秧龄问题。例如1974年早稻育秧期温度高,光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再加上这年三麦成熟推迟,茬口没有搭配好,致使部分早三熟品种出现超秧龄。如何避免超秧龄呢?我们同部分气象哨一起进行了早稻不同秧龄的农业气象试验。试验品种:早熟品种“二九青”、中熟品种“中杆早”、晚熟品种“广陆矮四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是由育秧(播种),三叶、分蘖、拔节、抽穗、扬花和灌浆成熟等一系列发育期组成的。各生育期之间互有影响。即前期发育状况是后期发育的基础。所以水稻适期育秧的意义既是培养足够数量健壮的秧苗,又必须兼顾以后各发育期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扬花灌浆期的气象条件。育秧过早了(比如三月中下旬),易遇  相似文献   

13.
早稻育秧期间,立枯病时有发生.而大面积立枯病的发生,均是由于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它是早稻育秧期又一严重的气象灾害.从危害情况看,由于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和保温育秧面积的不断扩大,春播期低温冷害造成的烂种死苗,远不如立枯病造成的损失严重.同时,各级领导和群众,对低温冷害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对于立枯病就没有那么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赣西北山区,气温偏低,尤其是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受阴雨寒流袭击,往往造成烂种烂秧,不但损失了良种,耽误了季节,而且也影响晚稻的丰产丰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先后推广了湿润秧田、通气秧田、薄膜小苗带土移栽等育秧技术,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人们对温室增温效果的研究比较深入 ,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塑料温室的制造工艺参数及增温幅度 ,对温室热量具体量化计算却很少涉及。在实际生产中 ,温室中的热量具体定量估算 ,不但为安排季节性生产 ,也为今后温室内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依据。通过对温室的观测、研究 ,在温室内的热量具体量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并依温室内热量的估算结果及蔬菜生长规律 ,对温室生产流程作了规划。1 996~ 1 997年选择天水地区有代表性的温室 ,在扣棚季节内 ( 1 1~ 5月 )进行温、湿度 (高度为 1m)观测。资料值由自记仪器订正所得。1 塑料温室内的气温…  相似文献   

16.
高安市耕地中的绝大部分以种植水稻为主。历年来,早稻春播期间因天气变化造成烂种烂秧,影响早稻生产。而采用薄膜育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天气灾害对育秧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高安市春播天气分析高安市早稻播种育秧时段为3月中旬一4月上旬。此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时响时雨,且常常出现连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播种育秧十分不利。利用高安1959~门则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33a(年)中春季米出现低温连阴雨灾害的有16a(年),频率为48%;达轻底灾害指标的有6a(年),频率为18%;达重度灾害指标的…  相似文献   

17.
度量不同参与者已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重要问题。从人际公平视角,基于人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本文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使用比率及其计算公式,利用142 个国家1950-2013 年温室气体排放和人口数据进行了具体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这些国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计算结果表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使用比率在3.33以上,占用的排放空间远高于142 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处于0.50~0.70,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印度在0.30 以下,远低于平均水平。本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使用比率可支持决策者和社会各方了解参与者使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的程度,也有助于提高排放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75,(3)
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水稻增产关键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成秧率、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我站从1972年起对水稻育秧不同复盖方法进行了试验。1974年春播育秧期间又到公社蹲点试验,试验地点在芦沟公社朝阳大队火箭生产队,面积0.01—0.1亩,品种为早稻二九南一号,播种期1974年4月15日,试验期间(4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第一季度未出现明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有利油菜、蔬菜等作物生长发育。稳定通过10℃初日普遍较常年提前了1—20d,热量条件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但由于3月全省平均降水日数多达22.5 d,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有影响,春播进度较常年略偏慢。1月未出现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温高光足,土壤湿度适宜,对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的发展简况,重点阐述了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特有的几个农业气象问题.为适应农作物生育,获得优质高产,除自动控制室内小气候外,还从温室设施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