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东南与重庆市交接部为多山地区,且年平均降雨量较大,造成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对该地区的滑坡进行监控量测,确保通过该地区的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几种监测设备在徐家坝滑坡监控量测中的应用,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确认了该滑坡经过治理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山峡谷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数量多、规模大,部分地区造成的危害比地震大,故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防震减灾工作极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地震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和地震参数与斜坡环境参数关系;地震滑坡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研究现状。同时对比了目前滑坡危险性评价中较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劣。  相似文献   

3.
特大型滑坡的产生多与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四川省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四川省目前有76个特大型滑坡。频繁发生的特大型滑坡灾害因其突发性与隐蔽性,常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件;堵江特大型滑坡溃坝事件常形成“灾害链“,危害巨大。作者在充分收集四川省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四川省特大型滑坡调查。基本查明四川省特大型滑坡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危害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特大型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和稳定性,进行灾害风险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为防御特大型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居民及周围环境虽然频繁遭受滑坡危害,但滑坡脆弱性的问题却鲜为人知。滑坡脆弱性相关信息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滑坡风险的确定能力。本文提供了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区内滑坡对建筑物和公路造成的相关的危害信息。本文使用了对翁布里亚区90多个场地的建筑物和公路造成破坏的103个断层的滑坡和土崩-泥流的相关信息,确定滑坡区域与滑坡脆弱性之间的相关性,将得到的相关依据应用于意大利中部Collazzone市有利于进行滑坡填图的周边丘陵地带。利用滑坡编录手段和编制滑坡脆弱性曲线图,绘制滑坡脆弱性的地理分布图和填写计算出的预期损害统计表。本文探讨了脆弱性临界值和获得的脆弱评估值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滑坡与泥石流是不同的地质现象(作用),但又彼此相关.往往是滑坡导致泥石流,或者泥石流促使滑坡发生.它们常伴随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世界许多地区都存在.与地震灾害一样,它们可以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掩埋城镇、破坏生态平衡.按照城镇遭受滑坡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原因,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工程地质环境不良型(简称环境不良型)  相似文献   

6.
教师街滑坡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为一老滑坡体的破坏蠕滑动,该滑坡经过多次滑移,滑坡仍有较明显地变形,滑坡后缘张裂。该滑坡在暴雨、地震、水位骤降等不利因素情况下,滑坡变形有继续发展、加剧,进而演化形成整体整体滑移,一旦滑坡启动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教师街滑坡建议两种治理方式,方案一:采用排桩(圆桩)+承台+挡土墙,方案二:采用抗滑桩(方桩)+挡土板。并对滑坡体上已出现的裂缝进行封填。  相似文献   

7.
西藏典型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地区冰川面积约为35000km^2,是我国现代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也是现代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在现代冰川前进或跃动、冰舌断裂、冰湖岸坡出现崩塌或滑坡、温度骤然增加导致冰川融化加速、湖口向源侵蚀加剧、坝体下部管涌引起塌陷等诸多可能因素的影响下易造成冰湖溃决,出现洪水、稀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等危害方式,造成的灾害远远大于由降水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常常形成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链.  相似文献   

8.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滑坡灾害防治成为迫切需要攻克的基础性问题。另外,黄河上游地区因地形高差大、古地震及强降雨事件频繁,诱发的滑坡及滑坡堰塞湖数量多、分布广、危害重,是近年来滑坡发育和演化机制以及滑坡堰塞湖溃决效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合整理该地区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研究团队近20年来所获得的滑坡调查评价、测试分析和防灾减灾研究成果,系统归纳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调查与风险评价、滑坡时空展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典型滑坡堰塞湖的续存时长及溃决危害、古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未来在该地区研究古滑坡、堰塞湖沉积与河流阶地以及堰塞湖溃决效应等应关注的4个科学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上游地质历史时期滑坡发育和堰塞湖形成的主控因素,探讨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地震和降雨的响应过程,拓展第四纪地质学在古滑坡形成演变方面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佃明 《探矿工程》2013,40(7):21-23,28
我国国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是世界上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泥石流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因此对滑坡灾害的发生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对于防灾减灾十分重要。滑坡监测仪多安装在无人或少人居住的山体上,且因目前国内民众对地质灾害监测意义认识上的不足,容易造成破坏。结合丹巴县甲居滑坡及石棉前进一组滑坡的监测工程,总结了滑坡监测仪野外安装及保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滑坡类型不同,规模不等,危害程度不一,工程治理措施多样。浙江地区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尤以滑坡居多,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台风降雨频繁,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呈多发群发态势,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社会影响强烈,因此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青田县山区滑坡为例,阐述分析滑坡特征、稳定状况,并重点介绍回填反压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治理效果,为以后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浅海或海岸带地区可产生海底滑坡,海底滑坡虽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往往比较剧烈,危害性较大,对海下工程及钻井平台、海底电缆可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当对海底滑坡的危害及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GIS技术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浅层滑坡进行了区域分析,在栅格GIS的空间环境中,利用AHP多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滑坡危险性评估模型,加权叠加空间图层,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区域进行了滑坡危险性评估,预测了可能发生滑坡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滑坡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主要位于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水深5~15m之间的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  相似文献   

12.
地震对人类的威胁不仅是发生时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体现在地震所产生的高隐蔽性、高危险性滑坡隐患体带来的危害, 震后区域滑坡隐患体的快速识别和科学评价在震后抢险、排险工作中至关重要。以九寨沟地区“川主寺—九寨沟”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基于DInSAR-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区域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九寨沟地区震后的滑坡高危险性区域面积约为2602.35 km2, 是震前的3.4倍, 并且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约20 km附近、九寨沟景区内以及川九路前70 km, 符合震后调查情况; 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可以有效计算震后地表形变值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使震后危险性评价结果精度提高了13.9%, 证明了模型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国道212线甘肃段地貌特征与滑坡泥石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国道212线甘肃段是甘肃省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在甘肃境内全长707km,公路沿线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区,特别是陇南市的宕昌武都段是我国最主要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区之一。线路通过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迥异,造成滑坡、泥石流类型和性质有很大差别。本文分析了该区地形地貌时、时空规律性及其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滑带土是滑坡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一层结构性较差的土体,是滑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力学性质、微观结构与滑坡的形成以及后期运动特征密切相关。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按照滑坡地质成因划分的一种上层黄土、下层泥岩的具有“双层异质”结构的滑坡。此类滑坡由于在滑动中具有缓动低速的特点,往往早期不易被发现,发现时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采用GDS三轴仪对天水地区花南村滑坡、半山村滑坡和咀头村滑坡三个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滑带土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合滑带土微观结构特征,分析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的力学变化特征及其变形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滑带土中大量存在被黏土颗粒包裹的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在滑带土变形过程中经历错位、滑移等过程后,大颗粒进一步滑移受到黏土质限制,导致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在宏观上表现出应变硬化的典型特征。此外,剪切中孔隙水压力无法及时消散也是此类滑坡变形的重要特征之一。应变硬化造成滑带土在滑动中强度未出现残余值而导致滑坡处于持续运动中,能量的释放方式属于缓慢释放型。因此该类滑坡滑动具有缓动低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陈欢  廖景高 《探矿工程》2013,40(7):41-44
滑坡除直接成灾外,还会产生次生灾害,滑坡体落入江河中,可形成巨大涌浪,造成较大的危害。涌浪高度除受滑速、失稳体积、水深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外,波浪的形成还要受水库地形、库面宽度、滑坡入库过程的持续时间以及滑坡体的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峡谷地区更为显著,且波浪在传播过程中,还受到河谷两岸的阻碍、往返的折射以及波群的相互干扰或迭加等影响。以藕塘滑坡为例,在滑波局部失稳情况下采用潘家铮涌浪算法,计算和预测滑体冲入库区后的滑速和造成的涌浪高度,并且考虑了地震作用和滑坡前缘泡在水中所产生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地面塌陷的模式及特殊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面塌陷有三种模式,即冒落式地面塌陷、沉陷式地面塌陷和地堑式地面塌陷。它们造成的特殊危害分别有塌陷地震、形成槽形移动盆地和产生崩塌、滑坡。  相似文献   

17.
湖南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峰山地区是湖南省降雨型滑坡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滑坡灾害给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选择影响滑坡发生的关键地质因子,即坡向、高程、工程岩组、斜坡类型和坡度等5个因子,通过确定性系数(CF)与层次分析法(AHP)的融合,解决评价中各因子指标的排序赋值和各评价因子叠加的权重问题.在给定因子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因子权值与因子赋值相乘后相加的方法,求得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综合敏感度值,并根据敏感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敏感性区划.  相似文献   

18.
高速远程滑坡因其突发性、剧烈性、高速性、远程性等特点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是中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研究其灾变过程对中国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DAN-W是基于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建立的动力模拟方法,反演模拟碎屑流运动过程,更适合高速远程滑坡的模拟分析。笔者以哀牢山地区芭蕉树滑坡为研究对象,研究芭蕉树滑坡的基本特征,利用DAN-W软件建立芭蕉树滑坡的计算模型,分析滑坡的灾变过程,依据滑坡特征考虑滑坡分区和铲刮效应,将滑动路径分为3段:滑源段、铲刮段、堆积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前缘最大速度为26 m/s,后缘最大速度为30 m/s,后缘最大速度发生在剪出口位置,最大滑距为420 m,滑动14 s后滑体基本滑离剪出口,至运动30 s时停止滑动。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为对川藏交通廊道内道路工程的选定线及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决策及防灾减灾依据,在对拟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滑坡崩塌灾害进行系统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查明了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危害情况,结合已有川藏公路沿线崩滑灾害的危害特征和危害方式,对该段廊道内滑坡崩塌灾害的可能危害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共发育滑坡崩塌灾害488处,其中滑坡262处,崩塌(含溜砂坡)226处;对拟建道路工程存在潜在危害或影响的崩滑灾害共有148处,滑坡有89处,崩塌(含溜砂坡)59处。崩塌滑坡灾害对道路工程的危害方式主要有:(1)滑坡崩塌威胁隧道及其进出口安全;(2)滑坡崩塌推移、掩埋、损毁道路工程;(3)滑坡崩塌威胁站场、车站安全;(4)滑坡崩塌堵江断道、淹没道路工程;(5)滑坡崩塌转化为泥石流、洪水等灾害链危害道路工程;(6)崩塌、溜砂坡冲击、扰动、掩埋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20.
舟曲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断裂带滑坡活动频繁,危害巨大。文章在综合遥感、变形监测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灾害效应,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表明:(1)断裂带滑坡形态上主要为长条形和簸箕形;滑体、滑床一般为板岩、千枚岩碎块石组成,滑带土为含砾黏土;滑坡具有多级、分块活动特征且块体差异性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