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海南老渔民吴淑茂祖传的《更路簿》为民国时期抄录,共载160条更路,共记载海南岛地名4个、西沙群岛渔民习用地名24个、南沙群岛渔民习用地名89个、南洋地名17个,共计地名133个。更路条文的写作风格、地名的多种写法、不同的书写笔迹等体现出该簿的多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际桐 《海洋测绘》2002,22(4):45-47
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名礁地名普查工作过程及影响,讨论了岛礁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普查的对象、任务,普查成果,海域地名命名、更名的标准化原则与方法以及地名通名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辽宁海域辽阔,海岛数量众多。辽宁先人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认识海岛、开发利用海岛,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岛地名。海岛地名的产生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利用统计及分类方法,尝试依据地名来源及命名方式划分了辽宁海岛地名类型,并揭示了其主要特征,这对深层次挖掘辽宁海岛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海岛地名管理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海底探测发展角度介绍了海底地名的起源,以及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海底地名研究的发展.对海底地名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向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底地名研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海底地名的发展方向,并对海底地名专题图的研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向SCUFN提交海底地名提案的制定工作,研究了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中涉及的技术标准、数据处理、地理实体识别与分类、海底地名专题图编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为我国海底地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域地名采集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S-57标准电子海图生产中海域地名数据修编存在的手工操作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现状,结合海洋测绘生产体系,研究开发海域地名采集编辑系统.系统在可视化显示基础上,实现地名实体数据多边形拓扑构造、编辑、修改,并实现地名属性与图形的双向查询.满足与目前S-57标准电子海图生产系统数据的互通、对接,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  相似文献   

7.
军用文书中经常出现基于地名信息的指示指令,自动生成相关指令可极大提高文书的作业效率。基于建设项目,以建设中的地名库数据为支撑,多尺度组织地名数据,基于Delaunay三角网建立各层数据自适应搜索机制,通过相关模型将指定范围内的空间对象与当前对象的空间关系进行自然语言定义,基于概念图和预设链接谓词表,实现各语义要素自动组合,生成基于地名信息的有关指令。经过相关系统测试和海量数据实际应用,地名信息的自适应语义组合方法稳定、有效、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海底地名通名的分类与命名是地名命名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海底地名通名实际上是海底地貌类型的名称。在总结国内外已有陆地和海洋地貌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貌分类的海底地名通名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航海图书中外语地名的构成特点,详细论述外语地名译写表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外语地名译写原则规定,以科技手段推进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增加译写表示辅助决策的参考信息量,多渠道加强译员能力培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跟踪和分析海底地名命名分委员会(SCUFN)历史及发展的基础上,结合IHO-IOC B-6《海底地名命名标准》和IHO-IOC B-8《GEBCO海底地名词典》等出版物,研究了SCUFN海底地形命名的规则,并依据此规则,结合我国海洋调查当中发现的某些海底地形特征及相关的海底地形数据,开展了我国领海以外海底地名命名实际应用研究,为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专名是海底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地形特征本身或命名个人乃至国家的信息。恰当专名选词,有助于该地理实体的流传和推广。在全球海域建立系统准确的海底地名专名命名体系,可利于识别和检索海底地形特征,实现对其高效管理和广泛应用。文章在简要总结国际海底地名发展历程和专名命名通则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海底地名专名选词应遵照的基本原则,并为建设我国海底地名专名命名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2,(12):6-7
■《中国钓鱼岛地名册》正式出版发行近日,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的《中国钓鱼岛地名册》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对外出版发行,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解读了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该地名册是一本能使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有关情况的工具书。地名册分为概况、地名、附录3个部分,概况部分包括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分布示意图和位置示意图。地名部分包括钓鱼岛、黄尾屿等71个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的历史沿革及其职责,以及海底地名命名规则和标准的演化过程。在介绍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海底地名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发展趋势。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对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向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提交海底地名提案的工作,介绍了海底地名专题图编制关键技术与难点,并对Arcgis、Global Mapper和Surfer制图平台进行对比。鉴于Arcgis以空间数据库的形式分析和管理海底命名信息具有显著优势,Global Mapper在格网数据的加载、实时三维显示和数据裁剪方面表现出色,Surfer在制作三维图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图形美观等优势,将三者优势结合起来,制定了海底地理实体专题图的编制方案,实现数据联合应用。编制方案能达到满足海底命名图件制作要求、提高制图效率的目的,为我国海底地名专题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名与历史时期江苏海岸变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申 《海洋科学》2002,26(1):26-29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称谓。它的形成往往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苏联地名学家B.A.说:“地名为研究地理条件提供了辅助手段。”[1]历史时期,苏北沿海发生过地理环境的海陆沧桑巨变,海岸线亦产生了重大变迁。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北沿海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海诸岛地名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对历史资料和现代精细化海洋测量数据,发现了南海诸岛地理实体特征与其名称关系匹配存在的不足。归纳总结了4个方面问题:(1)地名指代地理实体的范围不明确或不合理;(2)部分地理实体名称未对外公布;(3)新发现的地理实体未被命名;(4)部分不存在的地理实体未被销名。通过列举多个地名的使用情况,基于精细化测量数据分析地理实体的形态、性质、特征等基础信息,研究了处理方法,制定了解决方案。从新技术应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对进一步开展南海诸岛地名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海岛的形成、分布及开发利用方式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海岛地名普查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给普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较大困难。文章以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为基础,对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1,(10):7-7
由国家海洋局承办的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第24次会议于2011年9月12—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26名委员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该会议主要审议了本年度包括我国在内等8个国家向分委会提交的81个海底地名提案,  相似文献   

19.
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科技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科技话语权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Chenier (及与之相关的Chenier Plain)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类型,但是其译名并未统一。自1970年来以来,Chenier的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4大类、8种,以贝壳堤相对常见,这种情况不利于中文语境下术语的统一表达和高效传播。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Chenier的内涵,即位于高潮滩、沿岸、蚀余、粗颗粒天然堤。然后对上述译名进行分析和评述。虽然“贝壳堤”的使用相对最为广泛,但是Chenier既可能主要由贝壳物质组成,也可能以硅质砂砾为主,从而引发矛盾。基于内涵和术语的翻译定名特点,本文建议将Chenier翻译成潮滩堤,Chenier Plain即为潮滩堤平原。考虑到物质组成,潮滩堤(Chenier)可以分两种,一为砂质潮滩堤(Sandy Chenier),一为贝壳潮滩堤(Shelly Chenier),后者可以简称为贝壳堤,以及对应的贝壳堤平原。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是政府法定机构,下设海底地名委员会作为海底地名工作的咨询机构,依据《2008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法案》负责海底地名工作。2016年9月6日公布《新西兰海底地形命名标准——NZGBS 60000》,代替了2009年3月13日公布的《海底地形命名暂定标准——NZGBS60000》,该标准设立了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海底地形命名的准则和原则。我国的海底地形命名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文章通过对新西兰海底地形命名工作的相关机构、标准化政策和指导方针的研究,提出我国海底地形命名工作的相关建议:(1)制定统一的海底地形命名标准和规范;(2)扩大海洋调查范围;(3)认真研究把握好提交提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