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分析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调查,利用宁波地面沉降漏斗扩展动态结果、沉降中心各土层变形量统计和各土层累计沉降量,分析了宁波轨道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针对宁波区域地面沉降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由地面沉降基岩标、地面沉降分层标、水准点、孔隙水压力孔和地下水监测井等组成的宁波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布设方案,探讨了地面沉降监测及预警对策。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立将减轻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浅层地下水的性质,阐述了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计算了由于抽取浅层地下水引起的小范围地面沉降和影响范围,分析了这种小范围地面沉降对客运专线路基、桥梁、轨道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地质部分)》中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与社会经济建设关联性差的问题,以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将高铁线路坡度变化作为地面沉降承载状态评价的指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现有运行高铁线路坡度的影响分析,评估了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建立起地面沉降与高铁安全运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地质环境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与社会经济建设相关联,增强承载状态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同时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5)
开采地下水对于地面沉降影响较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漏斗,对人民的生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德州市德城区为计算背景,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性分析方法以及固结理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建立三维地面沉降模型,对参数孔隙率进行随机性分析并且对地面沉降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深层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为研究区域沉降现象的治理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是福州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有监测资料显示福州市存在地面沉降问题。本文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PTA),处理了福州市2008~2014年间多时相、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对福州市6年时间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根据研究区地面沉降历史、建设发展现状及沉降异常区分布,着重分析了复杂因素影响下福州市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州市总体年均沉降率-15 mm ·a-1左右,存在多个明显的快速沉降区;与1960~1990年的监测资料对比发现,沉降中心由地热温泉区向工程密集建设区转移;较大沉降区以快速线性沉降为主;地面沉降特征的变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叠加影响,导致地面沉降空间扩张、速率加剧。该研究成果可为福州市或其他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估、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为北京主要次生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目前对于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认识较为局限,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本文通过区域水准测量监测数据及以往调查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阐明了北京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形成的以井管抬升为代表的点状破坏现象,该类灾害以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影响范围较小。局部差异沉降形成包括墙体开裂、地表开裂及桥梁开裂等具有线状破坏形式的灾害,该类灾害多呈线性沿固定方向延伸,影响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其将对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首条高速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城际高铁工程为例,分析铁路沿线地面沉降发育现状,以及该线路运营五年多来的差异沉降与坡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由区域沉降导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但沉降坡度变化目前仍处于高铁轨道平顺性的设计要求许可范围内。以该线路100年使用年限的设计指标为预测时段,按2013年度沉降速率及2008~2013年间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估算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线路坡度变化,其最大值为3‰左右,远低于20‰的设计临界线;但显著的累计沉降量无疑将影响线路维护及安全运行。指出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以减缓高铁线路坡度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1)
新建鲁南高铁菏曲段评估范围内存在济宁城区和菏泽城区附近两处明显的地面沉降区,开展该区域地面沉降研究,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对指导铁路工程施工及运营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根据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粘性土层累积厚度、地面沉降速率、地下水开采量三个评价指标对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MAPGIS技术划分地面沉降易发性分区,结果可知:鲁南高铁菏曲段评估范围可划分为地面沉降高易发区、地面沉降中易发区、地面沉降低易发区和地面沉降不易发区四个区间。地面沉降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郓城县唐庙镇至菏泽东城区一带,沉降速率较大,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发地面沉降。应结合划分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分区防控措施,为规避地质灾害和保障铁路建设及运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河口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有大量的冲填土,由于其形成时间短,具有欠固结特性,因此对地面沉降影响较大。本文首先阐述上海市临港新城区冲填土分布特征,并按其填料不同将其分类后计算出不同种类冲填土大面积堆载所引起下部土层的地面沉降量和冲填土本身固结产生的沉降量,并与总的地面沉降量相比较,得出结论,并对进一步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D-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国清  母景琴 《地学前缘》2008,15(4):239-243
重复轨道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方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中,并和永久散射体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PS点的差分干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干涉图上两个较近PS点的相位差为研究对象,能够消除大气相位延迟对差分干涉处理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在天津地面沉降监测实验中,获得了天津地区地面沉降数据和沉降分布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原区快速发展的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构成了威胁,地面沉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水位下降关系密切,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高速铁路的地下水动态与地面沉降相关关系研究对于高铁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制定高铁沿线地下水开采方案、地面沉降减缓措施和工程措施至关重要。基于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模式,本文将地面沉降分为区域沉降和局部沉降两种类型。针对区域沉降,利用Logistic方程,使用天竺、望京及王四营分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数据,构建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通过ABAQUS计算局部地区,对于6m高路堤和15m CFG桩处理深度的地基而言,当渗透系数k=2m/d,距离线路边缘25m处浅层地下水下降10m将产生约61—85mm的沉降。  相似文献   

12.
席新海  姚青  王喜军 《探矿工程》2014,41(11):60-62
郑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该地区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黄河沿岸水资源的集中开采,集中的渔业地下水开采和基坑降水,已经引发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对京广高铁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在全面调查了郑东新区的地质背景、自然地理及京广高铁沿线地下水开采情况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的基本状况,详细分析研究了郑东新区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和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新建沈阳南站站房内高铁便线两侧基坑开挖问题。建立了有限元开挖模型,模拟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后的高铁轨道底部的变形,结合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从高铁轨道下方的沉降量、基坑的稳定性、施工难度、工期方面对2种基坑支护方案做比较,最终确定方案一为基坑支护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1-202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加速潮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源.由于上海市市政建设和高层建筑的建设以及周边地区继续抽取地下水的影响,地面沉降趋势仍在继续.这使上海市在未来必将遭受地面沉降灾害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分析了上海市未来地面沉降灾害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程度等.通过对影响未来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运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1-202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的经济损失.经评估,2001-2020年上海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总额为245.7亿元.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面沉降是天津市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天津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大量开采地下水。本文重点研究开采地下水条件下的地面沉降数学模型及模拟,为控制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第四系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第四系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层压缩概念模型,并建立相应的准三维水流数学模型和一维地层压缩数学模型,两者通过含水层水头和弱透水层粘性土中孔隙水头的内在联系耦合在一起。利用以往系列水位数据和沉降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模型基本上反映了天津市地面沉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阜阳市地面沉降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市地面沉降是典型的因抽汲松散岩层地下水引起水位(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本文采用固结理论、回归分析、灰色理论等三种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旨在探讨在未建基岩标、分层标的城市如何定量研究地面沉降,同时对该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制约性也日益加强,发生在新生代沉积软粘土地层上的地面高程损失(主要由地面沉降造成)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软粘土地层的地面沉降包括自然沉降和人为沉降两方面。因此,土力学者和地质学家从工程学界和地质-沉积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地面沉降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且以对前者的关注为主。工程土力学中沉降的是由软粘土的固结压缩导致的。本文结合地质因素对发生在软粘土地层上的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平原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全市年均沉降速率约30mm,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本文采用分类赋值打分的方法,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后期处理绘制天津市地面沉降分级管理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控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