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啜永清 《地震》1992,(3):30-35
本文着重论述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及对此方法的数据对比检验。通过在大同地震现场实际应用后认为:此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及其海域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至使本区台网微震仪记录限幅,对地震震级的速报带来了困难。为此,我们收集了1979年—1982年12个地震(4.0—6.5级地震)的体波限幅资料,对山东台网的“R”值进行了测算。其结果,通过对1983年11月7日山东荷泽5.9级地震和1984年5月21日的江苏如东县以东黄海海域6.2级地震进行实测验证,基本上和国家局及邻省计算出的震级相符。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在编汇唐山地震目录时,遇到很多限幅地震,用本区台网无法测定震级,因此只好借助于远台,这样会使震级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用地震记录的振动持续时间作为测定地震震级的尺度。为此,我们把持续时间与其震级作了对比,得到了唐山余震震级与记录振动持续时间的关系式,并由该关系式测得限幅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4.
梁建宏  孙丽  徐志国  刘杰 《地震学报》2015,37(6):983-996
使用震中距320 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 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 结果表明, 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 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 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 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M5.9比较一致, 却远小于之后人工修订的震级M7.0. 分析芦山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 ① 使用限幅记录, 造成震级低估; ② 地震参数发布过于强调快而忽略了准, 参数发布时有些台站的S波(或Lg波)未到达或未完全到达, 造成计算的平均震级偏小. 通过选择合适的震中距范围, 减小限幅记录的影响并适当延时, 在震后137 s得到震级为M6.8. 另外,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 在震后77 s获得矩震级为MW6.8, 显示该方法在测定矩震级时具有快速稳定的优势.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改进自动测定震级的措施和方法: ① 对于M<7.0的地震, 在使用ML震级测定方法确定震级时, 需在未限幅台站占绝对优势的震中距范围内使用未限幅记录, 并延时到最远台站的S波(或Lg波)最大振幅到达后测定ML; ②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测定大地震的矩震级.   相似文献   

5.
题 自 作 者 刃 页周总理对地震工作的指示(选编)木 刊 二 二继续贯彻执行我国地震工作方针19抓基础 攻短临 — —再论全面贯彻我国地震工作方针21 WWW丰镇地震的前兆异常与预报 穆奎元 112分波预报山西地震带的发震时间 毛春芒 12019 7 4—19 8 0年临汾盆地的波速比 沈永清 129广播信号场强变化及震前特征 乔阳生 131震侯特征的初探 罗肖兴 2 31 $$M由温度标准的制定看震级标度的可能解决 途径 高建国 郭履灿 115太原台微震仪记录特征 李新华 126PKHKP波的特征及其研究 左兆荣等 2 3太原台限幅震级的计算 任振起 2 12对眩点的反射波P…  相似文献   

6.
严旭东 《华南地震》1990,10(2):56-61
较大地震发生时,一些台站的记录振幅出格(亦称限幅),测定震级就很困难。本文使用了广州地震台四年来记录的台湾Ms≥4.0级的72次地震,通过用地震振动持续时间的方法,求得测定台湾地震震级(M_D)的公式。该方法有助于台站在记录波“限幅”或S波到时难于判定的特定条件下迅速测定震级,从而提高大震速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灵武5.6级地震的基本参数 1984年11月23日,在宁夏灵武县境内的同一地点发生了两次地震。由于宁夏境内绝大部分微震仪记录振幅出格,所以我们采用半几何法求得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并用和达法求得震源深度。用银川基准台的DK—1和513型仪器记录,并参照微振仪记录振幅出格后测定震级的几种方法求得震级M_L。由于两次地震的(?)波到时只差5.6秒,故只能给出第一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各参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地震台微震仪的的资料,测得海城地震部分前震和余震的区域剪切应力值τ_o 和介质品质因数 Q。结果表明,海城地震是在低应力背景下发生的,没有显示出主震前后τ_o 值有明显的变化。本区 Q 值为250,而本溪震群及和顺震群处 Q 值则约为100。并讨论了微震仪脉冲响应的近似计算,以及震级标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数字记录资料测定腾冲火山区的微震参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 ,测定了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基本参数 ,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 ,震级多数在 1~ 2 5级之间 ,且地震活动频度低 ;而周围地区的构造地震活动频繁 ,且强度大。在腾冲火山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以腾冲县城以北 (即 2 5°N以北 )的火山区内地震活动少 ,而县城以南的火山区 (热海热田地区 )微震活动相对多 ,且以微震群的形式发生。根据C F Richter震级标度测定的震级结果 ,火山区的微震活动事件可达 0 4震级单位。震源深度的定位结果给出 ,火山地区的微震震源深度绝大多数在 1~ 6km的范围 ,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 ,而周围地区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多多数大于 2 0km。腾冲火山区的微震活动分布、地震强度、及震源深度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可能与地下岩浆体活动相关 ,显示了与火山热物质孕震机理有关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震仪记录中,由于记录笔机械限幅的影响,很多地震因为出格而不能很快定出震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收集了一些出格地震图例,总结出了太原台的震级限幅公式.一、基本思路近震体波震级公式为:M_L=logAμ十 R(△)式中Aμ是两水平向地动位移的算术平均值即Aμ=(y_N/V_N+Y_E/V_E)/2R(△)为零级地震的起算函数.由公式看出,震级M_L与最大振幅有关,一般来说,振幅的极大值就代表了地震的大部分能量.在放大倍率相同的情况下记录地震的振幅愈大,震级也愈大.同样,如果记录的最大振幅限幅的时间愈长,震级也就相对的加大,据此,可由地震的限幅长度推算震级.至于R(△),因我们取一定范围的限幅地震,且在限幅时间内包含了它的部分意义,故可不做主要考虑而直接由限幅长度L求得震级.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the seismic records of Japan’s Kik-net a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and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of each seismic record within a certain time after P wave, then a continuous estimation is given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rd is utilized to check th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continuous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ismic information, the biggest residual happens if the acceleration is adopted to fit earthquake magnitude, which may be caused by rich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large dispersion of peak value in acceleration record,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if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and peak displacement is adopt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ispersion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obviously reduces, but it is easy for peak displacement to be affected by long-period drifting. In various components, the residual enlargement phenomenon at vertical direction is almost unobvious, thus it is recommend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at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eferred to estimat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Through adopting Wenchuan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 to check the method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t i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quickly, stably, and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whi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completely applicable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12.
为对由近震震级公式反推出的地震监测范围进行验证,用平均可视分辨法对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用近震震级公式及平均可视分辨法确定的地震监测范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提出将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监测范围的重合部分作为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福晖 《四川地震》2001,1(1):13-19
本文是20多年前的试验总结,作为交流经验。地震预测预报的关键是临震前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影响范围的预测预报。要做到临震预报,就要观测临震前的直接性前兆信息。地应变变化是临震的直接性前兆信息之一。本文用地震力学观点,采用自制地应变传感器观测水平地应变变化,找出水平地应变变化与临震的关系,从而作出地震临震前三要素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A probabilistic method and a retrieval method of fuzzy information are simultaneously studied for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hazard, 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atistical indices of regional seismicity in three adjacent time intervals are used to predict an earthquake in the next interval. The indices are earthquake frequency, the maximum magnitude, and a parameter related to the average magnitude (orb-value) and their time derivatives. Applying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we can estimate a probability for a large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larger than a certain threshold occurring in the next time interval in a given region. By using the retrieval method of fuzzy information we can classify time intervals into several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 in each time interval and then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next time interval belongs to seismically hazardous time interval with a large earthquake. Some examples of applying both methods to the North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in China are show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ctual earthquake history. A comparison of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with the method of fuzzy mathematics is made, 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arthquake hazard be assessed by simultaneous use of both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4年云南地区M6.1盈江地震、M6.5鲁甸地震和M6.6景谷地震的主震、余震P波初期部分的信息,研究了地震震级快速估算中3个预警参数(最大卓越周期τpmax、特征周期τc和最大位移幅值Pd)与震级的相关性,提出了云南地区的震级估计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再和其它地区的震级估计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在短时间内(2~4 s)有效地进行震级估算,Pd方法估算效果最优,τc方法次优,τpmax方法较弱。在震级较大的主震震级估计中,3种方法均没有出现明显的震级低估(震级饱和)现象。对于τpmax方法,云南地区的估计模型与南加州地区较为接近,但与四川地区区别较大,可能与该方法的计算稳定性有关;而τc方法的估计模型则与四川及世界其它地区均较为接近,更具有普适性和稳定性。在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由于云南地区尚未建立密集的地震监测台网系统,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震中距。与震源距相独立的τpmax和τc两种算法则显得较为实用,其中:τc方法略优于τpmax方法,同时能较好地满足地震预警系统的精度要求,因此推荐使用τc方法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快速震级估算。  相似文献   

16.
华北强震时-空变化某些特点与近期强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丰富的震史资料,分析该区强震活动时-空变化某些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出判断。文章最后部分还对华北地区最近两个活动期的强震活动水平的巨大差异的可能原因,从构造和介质条件等方面作些初浅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需要,本文利用地震限幅时间拟合给出了合肥遥测台网确定限幅地震震级的经验公式,给出了精度分析结果,认为在近震范围内利用地震限幅时间确定遥测台网内外多台限幅情况下的地震震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地震持续时间方法比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雪君  姚立xun 《地震学报》1990,12(3):265-273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1].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yi;和b值异常均值b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lb值回升时间T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l,T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发生前3天,云南省地震局向震区派出联合工作组强化震情跟踪工作,笔者分别以震前研判和到地震现场的震后序列跟踪视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漾濞MS 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震源浅,为城市直下型地震,余震丰富,震感强烈;②漾濞MS 6.4地震发生在NW向维西—乔后断裂,该断裂2013年以来曾出现3组4、5级震群活动;③无震前宏观异常,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出现3项地球物理异常,其中洱源水温异常较突出;④前震序列b、h值出现异常,b值偏小,h值归一化频度呈非线性增长。
为缓解震中附近地区群众的高度紧张情绪,针对公众关注热点问题,利用荗木清夫公式定量估算余震结束时间,并结合地震现场实际工作,针对地震谣言、地震云、超级月亮等现象,给出相应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警震级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震预警系统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实效.由于地震预警系统应用中的高度时效性要求,预警震级计算是整个地震预警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本文回顾总结了地震预警研究中采用的一些震级计算方法,并将其归纳为三大类算法:与初始周期相关的算法、与初始幅值相关的算法和与初始强度相关的算法.对每种算法都做了详尽介绍和仔细分析,同时列举出与该算法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算法的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地震观测台网的实际情况,作者推荐τc、Pd两种方法作为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优先采用的两种预警震级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