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海水养殖试验,研究红罗非鱼(Red Tilapia sp.)由淡水转入海水中养殖的可能性,为发展沿海养殖高质鱼类提供依据。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红罗非鱼经过海水驯化,能改变其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成活率可达93.9%;放养0.15kg的鱼种,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可增长到0.4—0.5kg,产量比黑罗非鱼提高39.1%,可作为黑罗非鱼的更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尼罗非鱼 Tilapia nilotica L.是原产非洲的一种热带鱼类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虽然我国引进时间不长,但因其生活力强,繁殖快,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等,现已在我国广泛养殖。关于罗非鱼的生殖习性,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国内近年也开展了研究。本文旨在对尼罗罗非鱼的产卵习性、怀卵量,雌鱼含卵期间的摄食问题,以及水中溶氧量对亲鱼生殖的影响等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5年7—9月,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负荷力和最适放养量。实验中每个围隔面积为 5m×5m,各设 1台 90W的搅水机(4 800r/ h)。每日施肥基准为:鸡粪干物质, 25kg/ha:氮肥, N0.15× 10-6;磷肥,P0.015× 10-6。结果表明,静水海水池塘混合施肥的鱼产力为0.79g/(m2·d),池塘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负荷力为1796.0kg/ha,鱼(体重70g/ind)的最适放养量约为8000ind/ha。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经海水过渡后,可作为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并可获得高产。在4.3亩的养殖池中,采用施肥与投饵相结合的方式养殖罗非鱼,平均亩产815.0kg,其中1.3亩的池子平均市产932.75kg,是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罗非鱼的最高水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0年春季对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鲭产卵群体性比符合1∶1的雌雄性比关系;叉长范围212.00~271.00 mm,平均244.76 mm,优势组230.00~260.00 mm;雌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5.00 mm,雄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1.00 mm;体质量范围110.99~242.00 g,平均170.97 g,优势组130.00~220.00 g.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Ⅳ~Ⅴ期为主,摄食强度均较高,雌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00,雄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25;雌鱼的平均摄食强度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雄鱼正好相反;在达到完全性成熟前,雌雄鱼的性腺指数GSI都随着性腺的发育而增加,雌鱼的平均性腺指数GSI略高于雄鱼;绝对怀卵量5.283 5万~16.884 7万粒,平均10.405 0万±0.611 8万粒;叉长相对怀卵量227~625粒/mm,平均423±22粒/mm.随着叉长的增加,怀卵量也持续增加.叉长250.00 mm以上个体怀卵量相对于250.00 mm以下个体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研究结果相比,目前该海域日本鲭的大量性成熟年龄由2龄提前为1龄,最小性成熟年龄即为大量性成熟年龄;产卵群体年龄组成由1~5龄转变为1~2龄,优势组由2~3龄下降为1龄;产卵群体平均绝对怀卵量下降了33.23%.因此,为了保护该海域日本鲭资源并提高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应该首先制定合理的最小开捕叉长,同时在其春汛产卵期采取必要的休渔措施及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潮间带大弹涂鱼产卵习性和自然受精卵孵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环氧树脂模型揭示了福建省福宁湾潮间带滩涂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洞穴的整体结构。多数洞穴略呈Y字形,每个洞穴有主洞口和次洞口之分。春季5—6月大弹涂鱼洞穴的中下部出现1个产卵室,产卵室横切面的上方呈拱形,底部平坦。潮间带滩涂产卵习性实验表明,产卵前性成熟雄鱼建造产卵室,并引诱性成熟雌鱼进入产卵室内交配产卵,受精卵依靠粘着丝粘在产卵室的顶部和周壁。产卵后雄鱼留洞护卵。每个产卵室的受精卵总数为3 595—4 314粒,平均为3 957粒,平均受精率高达99.67%,受精卵密度为58—114粒.cm-2,平均为87粒.cm-2。产卵室顶部和周壁受精卵的粘着丝位于上端,胚体位于下端,呈倒立状态,大多数受精卵的胚体头部朝下,为反向卵(平均占98.07%),易于孵化出仔鱼。将潮间带洞穴内产卵室受精卵取回实验室,模拟洞穴的小生境进行孵化实验。2次模拟孵化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始终全淹没于海水的平均孵化率(81.19%—82.90%)高于受精卵湿露24h后才全淹没于海水的平均孵化率(76.38%—79.19%)。湿露而不淹没于海水的受精卵不能孵化出仔鱼。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与日照县海带育苗场协作,今年在石臼所利用海水池塘进行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中获得高产。在4.3亩试验水面中,经105天养殖,共收获罗非鱼7008.6斤,平均亩产罗非鱼1629.9斤。其中1号池平均亩产1865.5斤,商品鱼平均尾重0.56斤,最大尾重1.25斤。养殖期间共投喂商品饵料7023.6斤,平均饵料系数为1.11,是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罗非鱼单产最高水平。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盐性广、群体产量高、耐低氧、肉味鲜美等优点,是海  相似文献   

8.
林祥日 《海洋与湖沼》2022,53(1):141-149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生长在前60 d无差异,60 d后星洲红鱼的体长、体质量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奥尼罗非鱼,且差异显著(P<0.05)。据此得到了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的体长(L)、体质量(W)生长与养殖天数(d)的回归方程。星洲红鱼含肉率高于奥尼罗非鱼9.65%(P<0.05),肌肉水分高于奥尼罗非鱼,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低于奥尼罗非鱼,其中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不显著。两种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全面,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除精氨酸含量有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异但不显著。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肌肉EAA/TAA、EAA/NEAA、DAA/TAA和EAAI分别为41.04%和40.95%,70.00%和69.34%,40.71%和39.08%,67.46%和67.08%,差异不显著。星洲红鱼、奥尼罗非鱼肌肉∑SFA和∑UFA分别为28.03%和28.60%,63.87%和61.38%,各脂肪酸含量除C14:0和C18:2外,其他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生长快、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优质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其中星洲红鱼含肉率高,生长快,养殖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紫红笛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繁殖特性及人工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紫红笛鲷养殖群体具有不完全的先雄后雌的性转化现象。1、2龄鱼全部为雄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2.07%—4.85%;3龄亲鱼80%为雄鱼,20%转化为雌雄同体;4龄亲鱼性别转化基本确定,多数亲鱼为纯粹具有生殖机能的雄鱼,而在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中具有明显雌性第一性征的雌鱼仅占30%左右;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GSI为4.12%—8.09%,其中的卵巢GSI小于2%,4龄雌鱼怀卵量约70—100万粒;紫红笛鲷卵母细胞属非同步性发育,一个生殖季节能多次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的LHRH A2(3μg·kg-1)多次注射能有效地促进性腺发育、逐步成熟,并最终产卵,但对卵径小于300μm的亲鱼卵巢没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在5μgLHRH A2+1000I UHCG·kg-1或5μgLHRH A2+500IUHCG·kg-1两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激素作用下,亲鱼的性腺都能迅速发育成熟,并能在小型循环式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和受精。在水温为26.0—29.5℃的产卵池中,激素效应时间为35—43h。LHRH A2和HCG混合激素对卵母细胞直径达到400μm以上的紫红笛鲷亲鱼具有良好的促熟和催产效果,催产率达100%。如何减轻亲鱼之间相互残杀是改善雄鱼生理状况、保证雄鱼质量和提高卵子受精率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知罗非鱼相关基因序列设计了5对微卫星引物,对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台湾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6种罗非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种罗非鱼在5个微卫星座位上共发现22个等位基因和49种基因型,萨罗罗非鱼、台湾红罗非鱼及齐氏罗非鱼的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型数较少,萨罗罗非鱼特有的等位基因是190和204,特有的基因型为190/190、204/204、270/223和270/243;(2)与另外5种罗非鱼相比,萨罗罗非鱼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期望值(He)和多态信息含量值(PIC)都较低,分别为1.812、0.331和0.326;(3)6种罗非鱼明显分为2支,萨罗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另外5种罗非鱼聚为一支;(4)萨罗罗非鱼保种的主要问题是要特别防止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