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2,35(2):288-294,296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区分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丽  张美仙 《内陆地震》1994,8(2):109-117
主要以山西太原、大同、临汾3个遥测台网的记录,结合山西省内及邻省部分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用勘探、爆破与测震方法得出山西地区地壳模型结构。用观测走时与理论走时对比,划分出6个区域,计算出"山西地区近震走时表"及"山西南部地区近震走时表"。检验结果表明,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及深度等各项参数较J-B走时表均有极大的提高。经试用确认其适用于山西地区。  相似文献   

3.
为将新型二进制结构走时表文件实际应用到测震分析软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二进制结构综合走时表文件的通用程序,给出查询震相走时的算法,并成功配置到地震分析软件中用于地震定位.使用者只要仿照该通用程序的结构框架,根据需要适当修改程序,就能快速生成适合地震台站定位的走时表文件.  相似文献   

4.
胡瑞贺 《华南地震》1993,13(4):47-50
利用由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测定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相走时等地震参数,检验了该表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不仅适用于广东地区,而且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J-B表。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现阶段大部分采用基于走时的方法。单纯形定位方法作为一种直接搜索类的方法,在新疆测震台网日常地震目录产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新疆测震台网现有布局,结合“3400”走时表,分析单纯形定位方法在新疆测震台网的测定精度。研究表明,对于新疆测震台网网内浅源地震,单纯形定位方法能够得出较为精确的震中位置,而得出的网外地震震中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初至折射波对震源深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对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测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外在地震波走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几种主要走时表编制情况,特别是中国近震走时表的研究进展,也对各种走时表在中国地区的应用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台湾强震的预警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了福建测震台网记录的台湾5.0级以上强震,通过分析震相特征,研究震相的走时规律,进而确定走时模型,采用两步法拟合得出台湾地震震相走时方程,扣除处理用时与网络延时,实现了福建地区对我国台湾地震的预警时间的准确估计,并已被福建省地震预警系统正式采用。  相似文献   

9.
MSDP在测震台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地震交互分析软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MSDP地震交互分析处理软件常用功能在测震台网的应用,比如:数据存储、地震定位、仿真和滤波、震相标注、地震编目、走时表等,并总结了MSDP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辽宁数字地震台网控制区内近11年的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等一系列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终依据辽宁地区近震走时与震中距之间关系,归纳成表。为编制辽宁地区近震走时表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黑龙江省国家测震台接收到的日本本岛及周边海域、台湾岛东北部及附近海域、中国大陆东北深震区以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处部分地震,使用J-B地震走时表和IASPEI走时表分别计算P波走时残差,探讨黑龙江省测震台站接收研究区域地震事件误差成因。  相似文献   

12.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 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 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 s/°, 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 s/°基本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 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 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 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与地壳和地幔中地震波的速度分布,计算和编制中国地区深度震相pP,sS,pS;sP的走时表以及地面反射波、转换波PP,SS,PS,SP震相的走时表。自1940年Jeffreys和Bullen计算了全球平均的走时表之后,除Herrin等人重新算过pP走时表外,对于sS,sP,pS震相走时一直没有人再行算过。提出中国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深度震相走时表,对于远震记录的分析处理,提高测定震源深度的精度,揭示在某些深度和震中距离上深度震相在中国地区的特征将有一定的价值,并与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相匹配,使之自成一个体系。我们将进一步采用一系列最新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深度震相和地面反射波、转换波走时》的软件亦可供其他地区计算走时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地震波分区走时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走时表是测震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所用走时表是否适用本地区直接影响震中位置、深度、发震时刻的精确测定,震相的正确识别;并由此影响探讨地壳、地幔速度结构、断层分布、板块结构、地震预测预报等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四川地区地壳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用世界平均的J-B表来处理四川地区地震观测资料,深感误差较大,使用不便。为此,我们编制了四川的走时表。本文着重阐述四川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方法、步骤和对表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17.
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单台测震分析的辅助软件。该软件对我国需要的测震五日报及月报报告,具有全面的处理能力;对EDSP-IAS测震分析软件形成的震相文件,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生成地震报告,无须人工干预;对台站经常使用的震相走时便查表可以方便的采用任意两个参数进行查询;对台站涉及的震级计算、震中距计算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运用界面。从腾冲台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该软件可以为台站测震分析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19.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20.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特性。为应用sPn震相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