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给出了对形变资料由形估到值估进而进行统计预报地震的方案,并以京、津、唐地区部分短基线、短水准资料为例,给出了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吸取阪神地震的教训,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推进工程抗震研究,提高综合防御水平,密切注意东部地区震情,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3.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识别方面,具有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4.
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大地形变与重力前兆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大概还了近年来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的丰富成果,对这2次地震震前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认为:震中区震前呈现闭锁状态;断层蠕滑及深部物质的运移,是震前的显著标志;地震成因的组合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唐山及大同一阳高地震的机制;跟踪监测形变场、重力场及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性,是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测量手段进行地震预测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大地形变与重力前兆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的丰富成果,对这2闪地震震前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认为,震中区震前呈现闭锁状态,断层蠕滑及深部物质的运移是震前的显著标志;地震成因的组合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唐主大同-阳高地震的机制,跟踪监测形变场,重力场及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征,是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测量手段进行地震预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恰-塔什库尔干地区为2008年度圈定的6.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1年来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了短临跟踪,2008年10月5日发生了预期地震.总结了震前定点前兆异常实时跟踪分析及震情监视情况:① 监测区及其附近多数台站近一半监测手段,约1/3的台项出现异常;②异常以应力、应变、形变异常为主;③异常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④ 多学科有异常配套性,但同一测项、同一台站异常配套性不佳;⑤异常有协同性,不同台站、不同手段、不同距离的观测项目几乎同时出现异常;⑥ 震前有确定性、无争议性异常,也有不确定性、有争议的异常;⑦ 震前对资料的分析和震情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吃不准的一面.震情跟踪实践证实,震前异常的认定与观测资料本身、工作的细致性及预报人员的经验关系极大,跟踪要比不跟踪好,只要用心工作,震前就有可能捕捉到用于地震预测的地球物理前兆信息,有可能在震前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各垂直形变监测区形变特征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形变趋势面的概念。据此对我国西部七十年代以来垂直形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地震大形势的关系。进而结合青藏块体近年地震群体特征,对我国西部近期震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方面。具有与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今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可分析研究得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大地形变场的建立,主要以精密水准测量监测大地区域垂直形变,以地面激光测距监测大地水平形变,以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等方法对断层活动性进行定点观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比较流行用GPS监测场区现代构造运动及断裂的地壳形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对比中、越红河断裂带及其相邻地区的现代形变监测资料,得出现今红河断裂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跨断层短水准及F2断层出水异常.该次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的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形变异常及震后效应,也反映了现今雅玛里克山断裂带的最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台的观测手段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5~6.0级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临震前兆异常反映,这可能为震情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测量及其地震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弋培  李铁明 《地震地质》1997,19(4):46-340
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多年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分析,揭示出鲜水河断裂带不同部位的形变特征,断裂带破裂区表现为较高速率的蠕滑运动,其运动速率又以极震区为中心向两侧衰减,“闭锁区”则具有运动停滞的特点,并有明显的分段性。断层形变的特殊形态还与地震有一定的关系,如每当形变出现“V”(或倒“V”)字型时,会有中小地震对应;断层扭动反向与变化也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多年的资料分析及山西跨断层形变测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沿山西地震带布设的短水准测量台点的布设情况,指出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断陷盆地的活动情况,应在盆地两侧断层上布点;就某一场地而言,短水准线路的布设应达到水准点自检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变手段结合的方法监测断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数字化形变资料中能挖掘大量短临前兆异常信息,如地震前短周期的脉动、突跳、转折等。本文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丽江、云龙台站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短临前兆识别与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形变前兆异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吕弋培  廖华 《中国地震》1999,15(2):190-198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在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活断层主断面上进行的动态测量。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龙门山断裂是川西现今构造活动较强的断层。近20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上述断裂上陆续布设了短水准、短基线、蠕变仪等测量手段,并取得了大量测量资料...  相似文献   

16.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开展了近3年时间,与模拟观测相比,具有数据传输快、数据量级大、人为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地下水位的高频、短周期信息大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一致,因而可以代替现有的模拟观测;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与软件系统(EIS2000)方便地联接,随时采用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分析,跟踪动态的发展变化;日常分析应用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仍可延用以往模拟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同时许多新方法(如潮汐分析、加卸载响应比法)也可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资料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亮 《高原地震》2008,20(3):36-41
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在对常用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处理方法和震情预测效果进行系统论述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畸形参数附带卓越周期拟合法,并以燕家台垂直基线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对剔除干扰、提取形变异常特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还给出用断层形变异常判断地震三要素目前使用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分析了危险地点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七六年唐山、松潘地震之后,陕西关中等地区的一些观测手段曾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其中突出的是,微小地震活动正常年份Ms≥l的地震年频次平均约为18次,而一九七六年竞达50余次;一些局部地区多次出现人感地动;西安台的形变电阻率发生明显的负异常以及动物、火球、井水位等多种宏观异常。这些异常的出现致使陕西关中等一些地方一度震情非常紧张,结果酿成了一场虚惊。  相似文献   

20.
地壳形变方法对强震中期趋势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觉民  张祖胜 《中国地震》1997,13(2):128-138
用全国范围50的代至90年代初期大地测量资料对我国大陆未来的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和划定;依据近30年来华北地区的垂直形变动态,探讨判断本区未来1-3年尺度强震危险性的指标;利用首都圈的断层形变监测结果,提出用定点形变和大面积形变综合分析地震中期趋势的方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