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周期性及其QBO特征,太阳黑子相对数、厄尔尼诺事件与广西春季低温阴雨的关系,以及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前期500hPa环流的演变特征,得出:(1)广西低温阴雨天气具有准2a周期.(2)在太阳黑子暴发年,破坏了低温阴雨的准2a周期振荡,全区低温阴雨结束期为偏早趋势;在太阳黑子相对数低值年,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的变化存在22a左右的周期.(3)受东传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全区大部低温阴雨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西传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全区大部低温阴雨结束期偏早,总日数偏少,无全区性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的年份.(4)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前期500hPa环流演变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性.建立了低温阴雨天气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提前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将于1999年到达,比正常时间提前2年。太阳黑子活动通常以11年为一个周期。按通常规律,本次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应于1997年后结束,但美国加州的天文学家已于1995年...  相似文献   

3.
1.引言很久以来,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变动所显示的太阳活动就使专业人员和一些非专业人员着了迷。许多人找到了这一活动与地球事件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推测了太阳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但是后来,当增添了新的资料时,几乎所有已发现的统计关系都不适用了。下面介绍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到现在为止其统计结果能够经受得住最现代化方法的检验(参看例如Barnston和Livezey、1989)。我们当然清楚,只要我们无法给出物理解释,我们便必须非常谨慎地来看待这些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1954-2005年太阳黑子数资料,把太阳活动作为地球气候的外强迫因子,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太阳黑子数与江淮梅雨特征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与江淮梅雨的相关性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呈现正相关而南部呈现负相关,且正负相关性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不变;江淮南部梅雨量与太阳黑子数有稳定的11年共振周期及0.5~1年的相位滞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与太阳黑子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可能存在太阳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这样一条过程链。  相似文献   

5.
<正>@huangct作为天文爱好者、气象工作者,看到"天文因子与气候变化"这个专题还是很有兴趣的。主编语提到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可以通过太阳总辐照度(TSI)进行量化,而TSI会受到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影响而发生改变,而文章《海洋热含量对太阳总辐射11年周期变化的响应》也提到TSI随太阳黑子数有周期变化。这些介绍的都是太阳内部变化改变TSI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而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中会受到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干扰使轨道参量变化,这样也会有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日照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3,(3):31-36
目前在做超长期气候预报时,人们经常用到太阳黑子。为了今后工作方便,我们在这里把有关太阳黑子的资料及11年周期的分析方法,做一个扼要的介绍。关于太阳黑子最完整的记录是瓦尔德梅尔整理的苏黎士天文台1610—1960年的观测结果。其中1749年以后有逐月的相对黑子数。1700—1748年仅有年平均相对黑子数。1610—1699年期间只有太阳黑子11年周期的最高(M)及最低(m)出现的时间。此外,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按月公布苏黎士天文台的初步黑子数。每年初公布上一年经过最后核算的黑子  相似文献   

7.
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变化中,计算副热带高压特征量与太阳黑子的相关系数,得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副热带高压特征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从而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的预告。  相似文献   

8.
NOAA科学家说,由于2008年1月3日在太阳北半球出现第24周期的第一个太阳黑子,表明一个新的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在增强。从而增大了对电力网络、军事要害部门、民用航空、商业通讯、航天活动、GPS信号甚至移动通讯和自动柜员机交易的危害预期。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2009年入冬后,北方省份出现强暴雪、低温、冰雪。黑龙江省12月平均气温低2.7℃,是近9 a来最冷的冬天。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何时将会再出现如此寒冷的天气?本文据公元141年以来寒冷的冬季;公元前1057年就有记载,1531年哈雷发现用肉眼可见的记载,并命名"哈雷"彗星的资料中分析有76 a周期;太阳黑子预报中皆认为2013年和2062年前后又要出现严寒低温、寒冷的冬季。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盆东盛夏伏旱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盆东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与太阳黑子和W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初期盆东地区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加深了对盆东伏旱气候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对热带气旋数、初终旋日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在m(M)年前后,初旋特别早(迟),终旋特别迟(早);太阳黑子相对数呈双峰型的活动周,热带气旋活动异常;太阳黑子活动第20周的异常造成热带气旋活动的重大异常.太阳黑子活动的11a周期在热带气旋活动中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2.
应用龙江河流域金城江站水文资料、500hPa月平均环流指数、海温、太阳黑子和单站气象要素等资料,通过方差周期、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预测值,再经过神经网络综合模型进行分析,最后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综合模型在龙江河流域旱涝天气预测中效果显著,可应用于业务预测.  相似文献   

13.
昆明近300年的旱涝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昆明近300年历史旱涝指数和近百年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旱涝历史气候演变、气候周期变化和年际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因子对旱涝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昆明旱涝气候变化主要存在40年和11年的周期,40年变化周期受厄尔尼诺变化周期影响,11年变化周期受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影响,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是昆明旱涝周期变化和两大影响因子。(2)昆明降雨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9,(1):38-38
1977年12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上,不少科学家指出天气的变化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斯坦福大学的J.M.Wilcox指出:当一条太阳扇形边界线(Solar Sector boundary)掠过地球后一天,北半球大气的涡度量就下降。由于太阳自转周期是27天,所以实际上这个行星际磁场的4个扇形区也被带着转一周。相邻的扇形区具有相反的极性(磁性不是指向太阳,便是背向太阳)。太阳扇形区之间的边界线约每7天掠过地球一次。统计结果表明,这样掠过与涡度量的减少有相关。Colin Hines的分析也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地球大气是一个统一体,某个地方的环流和天气变化自然会与另外地方的环流及天气有一定联系。虽然不同地方的环流和天气演变如何相联系及取什么形式一直是人们关  相似文献   

16.
《气象学报》1953,24(2):53-59
大水水滴间的并合之实验研究(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oalescencebetween large and small water drops.By Kenrick Gunn and Walter Hitschfeld,p.7—16)。 太阳黑子与气候的关系(Extrapolation of sunspot-climate relationships.By H.C.Willett.p.1—6)。本文从过去两世纪的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中,首先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显著事实,其次基於最近周期变化的趋向,用比较外延法作一些试验性的预告。  相似文献   

17.
郜邦勋 《贵州气象》1995,19(4):12-15
本文用1749-1990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黑子12年周期与厄尔尼诺的产生无明显联系,但强的太阳活动对厄尔尼诺事件有增强的作用,太阳活动最新第22周下降分枝的出现,预计1991-1992年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90年代的其它年份将不会有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1994 ̄1995年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也只能是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7,(2):24-25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气候研究室长期天气预报组1976年3月在“从宇宙-地球物理因素研究天气气候和长期天气预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内容要点有:一、宇宙-地球物理因素在天气气候上的反映1.地极移动振幅的6—7年周期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反映。如近年来发现贵州地区极移振幅高值年的降水量以正常或多雨为主,云南水旱有7年周期,豫东平原旱情有7年周期,华北降水也有7年周期,汉口、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9—200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来太阳黑子与赤峰地区夏季早涝的关系。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的早涝分布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关系密切。尤其是太阳黑子的极值年对赤峰地区旱涝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气象》1999,19(4):30-32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达州盛夏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 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与太阳黑子和W 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21 世纪初期达州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