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5年,在北山内蒙黑山咀新发现了3条金多金属矿带,找矿潜力巨大。黑山咀矿区构造发育,形成四级构造系统,并表现出多级控矿规律。一级构造——火山盆地:金多金属矿带位于早古生代火山盆地边缘;二级构造——NWW向逆冲断层系:矿带主要分布在NWW向逆冲断层上盘前缘向上盘主体过渡之主体侧内的线理、面理化带内;三级构造——NE向左旋走滑断层:各类容矿空间的形成与NE向左旋走滑断层关系密切;四级构造——各种容矿构造:主要有NWW向线理和板劈理化带、NW(NWW)向节理裂隙、NE(近SN)向节理裂隙、NWW向破碎带四类。通过分析矿区自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将本区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奥陶世,研究区一带发生了广泛的海相火山喷发,金多金属在合适的物理化学空间完成初始预富集;第二阶段:海西晚期,北山内蒙地区进入板块俯冲阶段,导致在区内形成一系列NWW向逆冲断层;第三阶段:闪长岩脉侵位于与NWW向逆冲断层相关的薄弱空间内;第四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北山内蒙地区发生广泛的NE向左旋走滑,各类容矿空间形成,强烈的成矿作用发生。通过对四级构造系统及其控矿作用的研究,笔者认为:下一步应在全面分析四级构造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更精细、更定量、更全面的构造控矿测量及分析,推断深部富厚矿体的位置,同时也应注意矿体遭受的剥蚀及保存情况。应先探测赋矿母岩闪长岩脉的深部特征,再圈定矿化地段。同时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探测深部是否有上规模块状方铅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2.
聚煤期后的控煤构造是控煤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了找煤方向及煤炭勘查和开发难度。根据地质、钻探工程、测井数据等勘查资料对六盘水麦子沟煤矿的构造特征进行构造解析,探讨了煤矿的控煤构造。研究显示:煤矿断层组合属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该组合对煤层进行破坏和改造,造成含煤地层缺失及重复;叠瓦状逆冲断层主断层F3的上覆系统为逆冲叠瓦扇,下伏系统为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形成之前的褶皱构造,上下两套系统属不同的构造类型且具有明显的位移;上覆系统的滑移距离约为170~820m,且具有逆时针旋扭的性质。六盘水麦子沟煤矿控煤样式属于逆冲叠瓦扇型。  相似文献   

3.
徐沛煤田石炭—二叠纪成煤以来,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对煤系的赋存产生较大影响。利用徐沛地区近年来最新的地震、钻探等勘查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学和地质力学的观点,对区内控煤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区的控煤构造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丰沛区以伸展型和平移走滑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九里山区和贾汪区以压缩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近东西向掀斜断块的形成是印支期挤压运动和喜马拉雅期拉张运动的结果,走向近南北的右旋平移走滑断裂形成于新近纪以来右旋压剪性活动,构造面向NW倾的褶皱-逆断层构造型式形成于印支期NW-SE挤压力的作用,构造面向SE倾的褶皱-逆断层构造型式则形成于燕山期SE-NW挤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章中九 《安徽地质》2018,28(1):47-49
通过施工钻孔研究,结合周边资料,对王集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厚度和煤炭资源勘探的影响,认为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区内断层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下步勘查工作可加强本区断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地表观测与最新的地震和钻探等工程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对韩城矿区南部进行构造应力场与期次恢复,讨论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及变形期次。分析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空间组合关系,划分控煤构造样式,揭示构造成因,进行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存在NEE向挤压断块、NEE向复式地堑构造及NNE向挤压隆升-伸展断陷复合构造等3种构造样式,以NEE向复式地堑构造为主;研究区自三叠纪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NNW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NWW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NE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NW-SE向伸展断陷作用3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NEE向的正断层系是喜马拉雅运动期沿先存的同向优势构造剪节理面进一步发育而成,构成了区内特征性构造,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研究区东北部煤层埋藏深度适中,构造简单,是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最有利区,通过进一步勘查评价,有望成为韩城矿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逆冲断层是以挤压性应力为主的构造复杂区常见的构造类型,含煤地层受逆冲断层影响,常隐伏在老地层之下,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分布规律和几何形态研究成果,能够在煤炭资源勘查中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青海省中祁连地区木里煤田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其构造应力场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NNE—SSW向的挤压对该地区控煤构造起到主要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NW—SSE向展布的含煤向斜褶皱,同时形成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以木里煤田的聚乎更矿区和江仓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推覆构造下找煤理论,经过钻探验证,在逆冲推覆断层的下盘发现了侏罗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证实了逆冲推覆找煤理论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鱼卡煤田三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伏的背斜构造,并发育有一系列走向NEE的逆推断层和NNE的左行平移断层。断层表现为落差大延伸远,对煤层的破坏严重,特别是F1逆断层,走向NWW,倾向N倾角60°-80°,贯穿整个井田,在区内表现为沿断层破碎带出现M7煤层的缺失、重复以及变薄。因此,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特别是勘探阶段.查明和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落差≥30m的断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构造控煤作用是控制地层赋煤的主要地质特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主要聚煤盆地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多样。在系统分析总结区内主要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基础上,按照煤层赋存状态将主要控煤构造分为三类十种,其中以褶皱-断层组合为主,尤以逆冲断层和褶皱共生为特征。通过对控煤构造类型的举例说明,旨在为找煤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牛厂铅锌矿区的铅锌矿体赋存于NWW向羽状断裂中.研究认为坪箐背斜是区域NW-SE向构造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为矿区的主要控矿褶皱.NE向的关仓箐逆断层为矿区的导矿构造,NWW向次级张扭性断裂为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矿区内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深部和边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基础地质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龙亭—合阳勘查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控煤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自三叠纪后先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北北西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北西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北东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北西—南东向伸展断陷作用三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北东东向正断层系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13.
渣渡矿区南段—毛易矿区外围位于晏家铺含煤向斜至毛易含煤向斜之间,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分析,本区尚存在一些构造解释问题。结合生产矿井揭露煤层情况以及最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段构造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金盘仑断层(F1)为本区主要控煤构造,是一条规模较大的由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其下盘测水组(C1c)在区内呈现一向斜构造,为一隐伏含煤区,通过估算获得预测资源量(334)3 075万t。研究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其分析方法对进一步寻找煤炭资源勘查靶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data of coalfield explor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coalfield basement structures, features of the main faul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measures,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a scheme of coalfield tectonic divisional units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al-controlling structural style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The structure control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measures is further discussed. Several stages of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since the Indosinian has l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measur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onation from the north to south and block from east to w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are the most intense in the front of the three uplifted belt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rusts. The coal measures are uplifted to the shallow formations, and are easy to be exploited, but the scale of mines is small because of serious damages by the coal distribu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stress and strain are weak in the three depressions, with the coal-controlling structural styles being mainly the thrust-fold and thrust-monocline combina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s in the depressions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shallower part of the depression will become the key area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相似文献   

15.
KS盆地磅士卑勘查区是位于柬埔寨西南部磅士卑省豆蔻山脉东麓。该盆地构造简单,断层较少,地层总体走向为一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勘查区煤炭资源较丰富,含煤地层为新近系中新统,聚煤期湖沼相沉积体系。主要可采煤层为S10、S20煤层,属中灰煤至高灰煤、低硫煤至中硫煤、低发热量煤至中发热量煤。  相似文献   

16.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宜洛煤田深部勘探区的地层、煤层及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褶皱等构造因素对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煤层的分布规律受聚煤环境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李沟向斜及沙坡背斜控制煤层埋深,北西西向断层使南部煤层抬升遭受剥蚀,形成大面积无煤区,近南北向断层使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构造控煤因素的研究为矿井建设开发布局、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