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魏家地煤矿发育地质灾害有崩塌4处、地面塌陷1处、泥石流沟1条。预测新建工业场地引发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21.2hm~2;预测引发地面塌陷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严重,面积约878hm2;预测加剧N1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约18hm~2;预测地表变形加剧T1地面塌陷的影响程度严重、加剧B1-B4崩塌、N1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公路、矿区专用铁路的影响程度较严重。预测遭受4处崩塌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属较轻,面积计约0.065hm~2。本文针对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具体方法,论述1∶5万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案。在充分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遥感、地面调查、地质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调查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不稳定斜坡(含人工边坡),本次调查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不稳定斜坡为调查重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TH-1、ZY-102C、ZY-3、GF-1、GF-2、YG14、SJ9)及国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P1、SPOT6)的数据特征和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界内开采图斑、疑似违法图斑)、矿山开发占地(地下开采硐口、井口/露天开采面、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物)、矿山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全面系统地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的解译标志。总结讨论了因影像的分辨率、时相的不同而造成的解译精度差异及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水河流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地质灾害在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链式效应。采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综合分析相结合方法,查明了孙水河流域地质灾害链的主要诱发因素: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共同作用;基于灾害链激发环、灾害链演化环、灾害链损害环分别论述了孙水河流域境内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两者共同作用下诱发地质灾害链的类型结构和成灾特征;从监测预警网络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实施以及地质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推进等方面,提出了孙水河流域地质灾害链的断链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翔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选取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个要素,根据土地压占与破坏、水资源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化、尾砂废石流、水污染、土壤污染等8个指标,采用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省万古金矿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该矿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芦山地震重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04-20 T08:02,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在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地震重灾县6651.35 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1379处崩塌(含落石)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芦山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岩性、断层、地震动加速度、高程、坡度等5个因素与崩塌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崩塌滑坡数量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崩塌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5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将研究区内的崩塌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4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2149.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32%.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ArcGIS软件,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数据并结合已有成果,对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地区内的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孕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共计35处,其中发育滑坡20处,崩塌11处,泥石流1处,地裂缝2处,岩溶塌陷1处,以滑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布在纳雍县义中大河、扯瓜河及支流两岸陡斜坡地带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附近,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点集中发育在峡谷地貌、河流切割强烈的地区,以软质岩类和硬质岩夹软质岩类分布的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8.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和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的影响,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通过调查与评估,到2008年底为止,全市发生各类大小的地质灾害共77处,其中滑坡66处、崩塌8处、地面塌陷1处、地面沉陷1处、泥石流1处,导致死亡5人,毁房234间,毁田26.4hm^2(396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42.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8744.0万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增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呈现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意在防范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赵珊 《西部资源》2011,(2):26-26
近年来,随着山区工程开发活动的增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2010年,内蒙古共发生地质灾害26起,其中崩塌7起、滑坡2起、泥石流3起、地面塌陷14起,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40万元。因此,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已成为国土部门的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这些地质灾害体空间分布的勘查和研究十分重要。在滑坡勘查区,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推断出滑坡岩土体结构和滑动面位置;在泥石流勘查区,对于泥石流沟谷堆积物及其附近两侧山体的松散覆盖层,可以有效进行地层划分和深度解译,为判断泥石流的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溶塌陷区,利用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较准确推断出隐伏土洞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岩溶塌陷的监测和防治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13-07-25天水市遭遇罕见暴雨,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简称"7·25"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了本次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灾特征,并对成因进了分析。降水引发地质灾害708处,其中滑坡415处,崩塌102处,不稳定斜坡86处,泥石流100处,地裂缝3处,地面塌陷2处。地质灾害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不均性、流域集中性、群发性等特征,并受降雨范围控制;成灾特点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堰塞湖链式特征。研究表明,自2013-06-20以来,降水日数为24~26 d,降水日数较往年同期偏多10~15 d;同时,7月以来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2.2~3.4倍;7月25日观测到的16 h最大降水量达152.2 mm。降水表现出前期丰富、当期降强度大的特点,是此次群发性灾害的主要促发因素;"5·12"汶川地震在研究区的烈度为VI~VII度,特别是南部属于VII度区,一定程度上导致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此在降水叠加条件下引发大量的滑坡;易滑岩土及其结构组合、地形条件奠定了群发性地质灾害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连平县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截止至2017年11月5日,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其类型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四种,连平县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稀少。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列举出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希望为该地区今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楠  熊海钦 《西部资源》2014,(5):108-109
根据克什克腾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克什克腾旗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对已发生的四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水的作用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08-13绵远河流域发生强降雨致使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在统计了研究区内20条沟泥石流形成区内的386个崩塌、滑坡后,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将386个崩塌、滑坡全部解译,并利用GIS分析统计出崩塌、滑坡在坡度、坡向、高程、沟道纵坡降、地层岩性、沟壑密度因子上的分布特征,得出在海拔1 700~2 400 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密度也越来越大,>70°时极易失稳;滑坡的方向垂直于发震断层明显多于平行于发震断层;纵坡降在500‰~600‰的区间内崩塌、滑坡大量分布;石炭系灰岩出露的地层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尤其在下硬上软的岩层上面;在微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崩塌、滑坡分布集中,因此要加强该区域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向宁 《山地学报》2004,22(5):572-577
通过对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现状全面深入地调查,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研究,作者从区域稳定性问题、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水土污染、矿山开采、重大工程活动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安宁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探讨了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阐明了地质环境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为安宁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以及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表明:安宁河并不安宁,流域新近构造活动强烈,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多种外动力地质现象极为发育,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加强流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戴王飞 《西部资源》2023,(3):110-112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沿江丘陵平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文章在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叙述了南陵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崩塌是南陵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其次存在少量的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南陵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发育紧密相关,同时在时间上表现一定的相关性。地质灾害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灾害类型的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受人类活动、降水量与降水形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关坝位于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现象频繁发生。为加大对关坝地区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提升防灾减灾效果,在对该地区文献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明其类型及特征,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万盛关坝地区共具十六个较大地质灾害点,以滑坡和危岩为主,滑坡主要发育在黏土岩地层中;危岩发育在灰岩、砂岩地层中,与重力作用和构造发育密切相关;其次,泥岩、页岩及风化堆积层中多发崩塌;岩崩、坠石发育于强岩层,分布最广;局部地区发育地面差异沉降、岩溶塌陷和采煤沉陷,规模较小;泥石流和山洪是具高潜势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0.
大方县目前已初步查明的现状地质灾害为162处,其中崩塌71处,滑坡37处,地面塌陷31处,不稳定斜坡23处。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与区内诸多地质环境条件因素的叠加分析表明,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工程活动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大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为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