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古陆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罩建雄编译(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联合古陆计划的主要目的包括下面四个方面:(1)通过对全球沉积物(岩)进行全球性古地理学、板块构造学、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及沉积学研究,确定联合古陆石炭一株罗纪时期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  相似文献   

2.
岩溶动力系统和全球变化①——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袁道先(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1)全球碳循环模型问题由于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碳循环成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的研究是基于地球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3.
全球构造研究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王鸿祯 《地学前缘》1995,2(1):37-42,66
全球构造研究可分为:(1)19世纪后期“固定论”占统治地位阶段;(2)20世纪60年代前“活动论”曲折发展阶段;(3)60年代以来板块学说占统治地位阶段。当代全球构造研究以地球深部构造与物质研究为关键。日本学者提出了“幔柱构造”和新的全球构造体系,其它学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膨胀论”和“脉动论”。全球构造研究应注意思想创新,冲破均变论思想的局限性。建议以突变观点和“阶段论”为依据,使观察、推理和实验三者适当配合,发挥优势,逐步建立自己的地球动力学及其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英国全球环境研究的国家战略——英国全球环境变化政府机构间委员会专家组报告(摘要)1理论基础与活动范围英国全球环境研究(GER)致力于地球系统各种过程问题的调研。其综合目标是:识别、解释、预言人为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的变化和自然变率的来龙去脉;评估这些变...  相似文献   

5.
NOAA-AVHRR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AA-AVHRR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李晓兵(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本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区域及全球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源——NOAA/AVHRR数据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作为全...  相似文献   

6.
新构造学研究趋势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光勋 《地学前缘》1995,2(2):203-211
本文在简述新构造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新构造学今后研究的七个领域:(1)全球变化;(2)现代大陆动力学;(3)新构造运动序列和新构造变形体系的建立;(4)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新构造;(5)活动构造;(6)现代构造运动;(7)新构造与地震及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观点列述。(1)以地轴为准,确定轴向、横向和斜向。(2)地壳运动轴向不对称。(3)地球轴向上自北而南先洋再陆、洋陆相间分布显示,轴向不对称作用的形式是一种纵波。(1)表观强度。(2)视波长。(3)波源。(4)地球与波源间位置关系现状。(5)地壳运动力源的公转观点。(5)银河系纵波通过地球浅表部液态层物质媒介内因,产生对地壳的“轴向实际纵波作用”。2.现今全球的轴向不对称实际驱动力格局。(1)经  相似文献   

8.
云南金顶超大型陆相碎屑岩铅锌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顶超大型陆相碎屑岩铅锌矿床特征覃功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1金顶超大型矿床研究涉及的地学前缘、热点与中国特色问题以粗碎屑岩容矿的铅锌矿床已由加拿大矿床学家D.F.Sangster(1981)作过全面详尽的总结与评述。他统计了全球这...  相似文献   

9.
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现状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型-超大型矿床,有色金属,贵金属,全球吨-品位-矿床类型模型随着矿业勘查范围的扩大,大型及超大型矿床在经济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全球地球科学家的关注[1...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研究中应重视非金属矿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刘广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1)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的问题是:(1)我国大约半数以上的耕地有机质没有增加,其中有不少耕地有机质在减少,因此土体坚硬、保水肥能力差。(2)干旱缺水、沙漠化土地面...  相似文献   

11.
亚洲-太平洋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网络(APN)是国际上建设的三个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之一,该网络的概念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成立了两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WG1)的任务是就APN的科学议程提出建议,第二工作组(WG2)的任务是就APN的组织结构提出建议。1992年、1994年和1995年已分别召开了APN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专题讨论会。本文根据WG1和WG2的建议报告、APN专题讨论会的联合声明等,介绍APN的发展情况及其科学议程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Ⅱ)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同位素分馏1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进展(1)氧同位素理论分馏方程研究的重大突破:继Urey(194...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国际海洋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已经开展许多研究项目,诸如“海洋全球变化合作研究计划(IMAGES)”,“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旨在通过对海洋表面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作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历史,海洋地质在研究古气候,古水温,海洋与陆地气候联系,环境重建,陆海相互作用等方面举足轻重,同时地质学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也是整个全球变化的研究核心领域之一。该计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球变化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学者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绩。按照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未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命元素的代谢及其耦合机制研究;(2)全球变化敏感区域或重要样带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3)我国的C、N、P、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研究;(4)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植被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5,20(1):10-18
大陆动力学与全球动力学是当代地学的重在前沿领域。本文在研究青藏高原与周缘盆地的同步演化规律和综合前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构造的10个基本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层流构造模式,其内容包括:(1)深部层流导致浅部隆陷;(2)层流隆陷构造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大陆层块结构与地温场,应力场的关系;(4)层流构造的阶段发展与复合叠加;(5)层流构造的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源,特别强调指出应当区大分陆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刘广深,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关键词泥炭,环境气候变迁,地球化学1泥炭在当前环境气候变迁研究中的位置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环境气候的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造一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翟裕生 《地学前缘》1996,3(4):230-236
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和流体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构造,流体和矿石堆积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按成矿作用的规律,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有不同的尺度。(1)全球的;(2)区域的;(3)矿田(床)的;(4)微观的。文章分别阐述了矿床和区域的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结合矿床和区域实例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具体总结了古老区域流体系统的示踪标志,论文最后讨论了关于古老成矿流体和现代成矿流体,深部成矿流休与  相似文献   

18.
岩溶区碳循环与大气CO2的源汇关系:以贵州岩溶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袁道先 《中国岩溶》1996,15(1):41-49
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表明,人为CO2收支存在不平衡现象,据不同的估算,其未知汇为(1.8±1.4)×10^15gC/a或(2.0~4.7)×10^15gC/a。通过对贵州高原岩溶区岩溶作用带及其相邻圈层碳循环的观测,研究表明,岩溶作用带的碳循环强度与其相邻圈层(土壤层,生物圈,大气圈)的碳循环强度密切相关,表层带岩溶泉水中的HCO^-3与上部圈层的CO2浓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生态,地质条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Ⅰ)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1矿床地球化学有关成矿理论研究的新突破(1)变质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的确立与完善: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新的“淘金热”,到80...  相似文献   

20.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结论如下:(1)二叠纪末期,全球发生海泛淹没事件,海平面急剧上升,而不是下降;(2)晚二叠世晚期的海进开始于吴家坪末期,至长兴期末期(二叠纪末期)达到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