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博 《地图》2008,(1):116-123
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北京西北郊外昌平天寿山。 已经当了十五个月皇帝的我,终于战胜了朝臣们的阻拦,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巡。这里是大明王朝的皇陵,埋葬着从永乐皇帝以降的八位先帝,包括我的父亲。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正在兴建的昭陵,也会成为我下辈子的归宿。 望着高高的天寿山,望着山上星罗棋布的明楼,特别是成祖永乐皇帝长陵那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神道,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地渺小。我没有生活在需要开天辟地的年代,不可能效法成祖朱棣那样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但在即位以前,我又是大臣们公认的“好皇子”,不会像正德皇帝那样荒淫无道、怠政误国。然而,在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历史里,我会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我会是一个匆匆过客吗?站在永陵的明楼前,我不禁潸然泪下。这里埋葬的是先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诚然,他是我的父亲,可那段裕王府的往事却让我不堪回首……  相似文献   

2.
地图的味道     
张燕燕 《地图》2003,(5):1-1
周末在家整理,被冷落了多日的纪念品又一次唤起我的记忆,这幅庐山地貌素描图是大学时的实习作业,看着它,那个暑假美丽而生动的日子又像在水晶球里呈现一样向我微笑:这几张北京地图,比我的年纪还要大许多,这是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寄过来的纪念品:卷在抽屉里的那幅影像地图,边上的笔迹若隐若现,使我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江南小镇……哦,还有挂着的这些各式与地图有关的钥匙链,望着它们,一个个朋友的面容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走马格尔木     
如果有人要我回答出青海省两具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我会说首推西宁,其次便是格尔木。格尔木完全是一座新兴城市。1956年以后,他是随着青藏公路的修建和柴达木盆地的开发而崛起的。而今这座戈壁新城的现代化程度,似乎不逊于省会西宁。  相似文献   

4.
杨老是我的师傅,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在病床上的他看见我过来,朝我点了点头.望着他干瘦的四肢和苍白的脸色,泪水瞬间打湿了我的眼眶:“师傅啊,为了那些找矿文稿,您怎么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啊?”  相似文献   

5.
唐博 《地图》2008,(2):84-90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初一,寒风凛冽的京城噼里啪啦地响着过年的鞭炮。放假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这一天,唯一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率领文武百官在皇宫的午门外举行庆贺典礼。不久,一道奏疏就摆在了我的几案上。入阁七年来只见过我一面的方大学士,冲着近年来的朝政缺失大发牢骚。作为大学士,或许他最愁的,就是帝国官场的奇特景观:一面是许多官缺无人填补,一面是大批进士因拿不到委任状,成了待业青年。而这一切,归根到底,似乎都是我长期给自己放假的结果,大臣们把这样的度假方式称为“怠政”。诚然,在这个帝国里,没有我的朱批,大臣们绝不敢自作主张。因此,“怠政”的确是一种罪过。然而,为什么大臣称病在家,逍遥几个月都没人追究,作为一国之君的我,休假几年,就会招来满朝议论呢?四十多年来,满朝文武,换了一茬又一茬,又有谁真的理解过我,体谅过我呢?  相似文献   

6.
变革的印迹     
正5年时间很短,感觉5年前的好多事情历历眼前,似乎就在昨天。5年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化,我一如既往地从事地理信息行业工作,一如既往地在超图软件公司工作。但细数下来,5年时间又足够长。真的让人感叹"岁月沧桑人增岁,时光荏苒不留痕"。5年来,我和周边人一样,生活方式一点一滴被互联网被手机等科技悄悄改变,积累5年下来,发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7.
初见莫斯科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飞机己经开始降落.望出去,是真正的俄罗斯大地了.即使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也是一座被森林包围的城市. 莫斯科是这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从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乘坐铁路专线到市内,我一直望着窗外,森林、苏式建筑,最后到市内的现代建筑……我不愿意放弃一点点景色.  相似文献   

8.
正望着点缀于青山绿水间的一座座白藏房,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年前初到沙孜村时的情形。沙孜村偏居四川西南部,是一个藏乡贫困村,全村39户共258人,贫困户就达17户127人。作为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派驻沙孜村第一书记,两年来我带领村民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摆脱"等、靠、要"思想,主动发展集体产业经济,在那片贫瘠的土壤上实现了增值创收。2017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相似文献   

9.
涿鹿探祖,进矾山古城,觅见那五千年流淌不息、福荫着后人却十分静默的黄帝泉,天下着若有若无的雨,说不清是雨水还是泉水把脚下铺满的野草和朽叶濡的松软。望着那在泉中色如沉墨而流出却晶莹清澈的泉水,我以朝圣的心情沿着黄帝泉水的流淌方向走去,映入眼界的是湖光水色、青草葱茏的轩辕湖,站久了,满目都是湖色了。  相似文献   

10.
踏入英谈,便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这里的山,这里的路,这里的墙,这里的瓦,映入眼帘的全是红色。及至细看,整个英谈似乎都是用红色的岩石打造的,与笔者的名字暗合,于是,一股暖流由心底泛起:我这不是找到根了吗?!两个小时,随着中国景观村落评委们的脚步,我对英谈匆匆过了一遍,哎  相似文献   

11.
董正泉 《地图》2000,(3):43-44
经常有朋友问我 :“要收藏的东西这么多 ,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地图呢 ?”我回答说 :“别的收藏搞的人多 ,我赶不上。地图搞的人少 ,容易出名堂 ,更有意思。”在多数人看来 ,收藏只是投资的另一种形式。要投资就要选热门品种 ,如邮票、钱币、磁卡等 ,而热衷于地图这种冷僻的品种 ,似乎脱离常规了。其实在我看来 ,地图作为一个收藏品种 ,不只是点线符号组成的抽象图案 ,更是有生命的文化载体。它既有指路、导向、助学等实用功能 ,又以特有的方式在无意间见证历史 ,记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是一张 1 941年的“江…  相似文献   

12.
正我至今仍不知道Chernex小镇的中文名字,但是这个小镇的名字却永远印在我心中。小镇站在住所的阳台上,望着不远处的日内瓦湖和远方的阿尔卑斯山,一种莫名的激动浮上心间。一个月前做欧洲游攻略时,我第一次知道了蒙特勒(Montreux)这个城市,因为之前我知道的瑞士城市只有三个,洛桑、日内瓦和伯尔尼。在订民宿的时候,我只想找风景美丽价格又实惠且可以野外登山的地方,甚至没有考虑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动     
《地图》2011,(3):6-7
当同事第一次把《地图》杂志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马上被"寻觅北京消失的河湖"这个标题吸引了,读罢方觉自己似乎从这本杂志找到了什么,也许是一种遗忘了很久的情怀吧。  相似文献   

14.
涛声的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晚,刚刚工作的我和师父进行了一整天的外业工作,坐在城郊的中巴车上回县城的驻地.我累及了,工作量不算大,但是太热了,我流汗一天,似乎有点虚脱.  相似文献   

15.
看上去很美     
方荔 《地图》2006,(5):62-6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地图、收集地图的呢?大概是第一次去丽江旅行开始的吧。以前…以前似乎没有太多意识要去买地图,认识地图。我记得中学时,地理课发的两本地图,一本《世界地图册》,一本《中国地图册》,虽然被翻看得烂兮兮,线都拆散了,但还一直保留至今,这大概也是潜意识里的一个起因吧。  相似文献   

16.
斯洛伐克作为一个新兴国家似乎并未为外人所熟知,虽然它独立已经20多年,但人们依然对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名称记忆犹新,以致当地的旅游手册上都在刻意强调斯洛伐克不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省了.经过十余天的旅行,我发现捷克与斯洛伐克的确有着相当多的差异,有些地方甚至截然相反.单从两国首都布拉格与布拉迪斯拉法来看,一个华美张扬,一个朴实低调,一个感性自我,一个理性务实;如果说捷克出产的大都是文艺青年和诗人,那么斯洛伐克塑造的大都是科学家和矿工.带着这点粗浅的认识,我走入了斯洛伐克中部的古老城市班斯卡-什佳夫尼察,试图透过这座城市的兴衰过往,来探寻斯洛伐克民族独特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7.
我叫李信明,今年81岁.从1949年2月5日走进东北军区测绘学校的大门到今天,我与测绘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60年.  相似文献   

18.
玉儿     
正玉儿的眼睛又大又亮,表姑带她第一次来看奶奶时,我立即就喜欢上了她。玉儿是表姑的小女儿,性格外向,好说好动,进了门,没等大人们说上几句话,便拉着我冲出去,追鸭撵鹅,弄得院子鸡犬不宁……那一年我四岁,玉儿五岁,我们全家随父亲下放到那个偏远的山村,也就是玉儿的家乡。因为初来乍到,很长一段时间身边没有认识的孩子,所以,随后便天天盼着表姑来,天天想着和玉儿玩,而表姑似乎也很配合我的心思,隔三差五便会来看奶奶……有一天,正当我们玩的高兴时,表姑拉住我,指  相似文献   

19.
亲友们: 新年好!春节好!照例,每年年底我都会给你们寄出我的贺年信,这是第17封。 我还是先向亲友们通报过去这一年中本人的工作。去年年底我预计2003年有可能拿到《细雨集》、《于光远评注马恩书信中涉酒文字》、《生长老病死》、《青少年于光远》四本书,实际上只拿到《细雨  相似文献   

20.
我的测绘路     
<正>第一次接触"测绘"这个词是在200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在选择测绘作为大学主修专业后,我就不止一次地向往,将来毕业后从事的到底是怎样一份工作?辅导员曾经跟我们谈起测绘,他说:"测绘就是一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的工作。在工程上,项目还没有施工之前你就来了,在所有人准备为这个工程的竣工而庆祝的时候你却走了。"那时年少轻狂的我听后,似乎感觉有些不屑一顾。当第一次亲身接触到外业测量的时候,我才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在野外作业的我们,一个个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