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型闸坝工程对河流稀释扩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1982,(2)
我们选择淮河蚌埠河段来研究河道径流对稀释扩散作用的影响,是因为蚌埠河段的径流量受上游蚌埠闸的控制,闸下是河道主要的污染源,径流量与稀释扩散作用的变化比较明显。一、蚌埠河段的污染简况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之一,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淮河右岸,解放以来,各类工厂如化工、印染、造纸、酒精、皮革等厂相继兴建,排放大量含毒和含有机物质的废水,目前每天约有十余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集中于右岸六条排污沟(涵)排入淮河,各沟口化学耗氧量均超  相似文献   

2.
宋昊明  董琪  马娇娇  李奎 《地下水》2020,(1):143-146
行蓄洪区承担着分泄洪水,保护堤防的重任,历年以来行蓄洪区的科学调度运用都是困扰着水利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实施后的正阳关至峡山口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DHI MIKE系列软件建立规划河道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设置行洪区闸门不同开启次序,及该段行洪区开启时间和启用次序组合的不同调度运用工况,分析不同工况下行洪区行洪效果对淮河干流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正峡河段,先开启董峰湖行洪区,且适当的延后行洪区的开启时间和退洪闸的开启时间,更有利于发挥行洪效果。本文研究内容可为行洪区调度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境内西江干流洪水特征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灵  梁才贵 《水文》2012,(1):92-96
本文重点从降雨、年最高水位、最大流量及区间洪水组合情况等初步分析了西江干流桂平至梧州河段洪水特征变化及成因。指出西江干流桂平至梧州河段较大洪水发生频次增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有区间蒙江、桂江较大洪水发生频次增加明显,洪水遭遇组合机遇增大及洪水归槽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自流型渠道输水控制的二步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针对自流型渠道输水的最优化控制的两步法。第一步是控制各闸站流量使渠段水位(或蓄水量)达到目标水位(或蓄水量),第二步是调整流量使渠段水位稳定。建立了使渠道内水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行水位的最优渠道输水控制模型。构建了长距离渠道输水控制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包括渠道下游需水量约束、最高控制水位、水位最大容许下降速度、渠道容许过流能力、最少的开机次数等。提出了利用线性规划或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求解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用传统的渠道控制方法需要几天才能使水位恢复到目标水位的渠道,用本优化方法控制,可以在几小时内使渠道水位达到目标水位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5.
李京兵  杨丹 《水文》2016,36(6):76-80
淮河河道坡度上游大、中游缓,上游洪水汇到中游后,流速变缓,洪水在中游聚集。洪量经常超过中游河道泄洪能力,致使淮河中游两岸蓄滞洪区应用频繁。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应用主要是滞蓄、分泄超出河道行洪能力的洪量。通过对淮河中游重要节点历史1d、3d洪量与最高水位相关分析,提出了最大1d、3d洪量与最高水位相结合的调度思路。在实时调度中,如预测1d洪量较大时,根据相关关系调度时重点消减1d洪量;如预测3d洪量较大时,主要消减3d洪量。该方法利用2003、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进行了验证,从1d、3d洪量对洪水进行调度,有助于控制洪水量级,减轻洪水危害。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受水位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发根  李梅  郭玉银 《水文》2014,34(4):37-43
基于2008~2012年水质水位数据,分析水位变化下的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研究水位变动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水质自2007年起呈恶化趋势,主要在水位涨落下湿地植被生物净化作用强弱转换影响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但有时因降雨初期非点源污染加剧,水位上升而水质下降;(2)水质沿主航道水流方向从主湖体东南部到入江水道逐渐好转,主要受乐安河、信江等入湖河流携污影响,同时受到滨湖城镇排污、采砂加剧内源污染释放等的影响;(3)星子站水位每上升1m,鄱阳湖全湖Ⅰ~Ⅲ类水比例提高6.2%。  相似文献   

7.
河道水位流量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佰伟  曹升乐 《水文》2007,27(6):46-49
论述了加里宁-米尔加科夫洪水演进方法,通过“虚设下游断面”的概念和变特征河长演进的思路将其改进。结合洪水波的运动波近似值,建立了河道洪水流量和水位预报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小清河干流济南城区规划河段,得到了孟家节制闸处的洪水流量和水位变化过程,为河道的规划设计和防洪调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1)
受20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和西风槽共同影响,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水系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受其影响,沭河发生2019年第1次大洪水,大官庄枢纽提前预泄。受大官庄闸(新)开闸和区间来水影响,新沭河大兴镇水文站出现洪峰流量3 850 m~3/s,石梁河水库提前预泄。本文通过分析20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新沭河各控制节点水位流量数据,结合新沭河历史洪水研究现状河道行洪水位流量演变规律,分析新沭河行洪能力,为沿线水利工程精准防洪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卿  白超 《地下水》2022,(2):277-278+286
为了解决湄潭县城防洪问题,使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50 a一遇,在湄潭县城上游河段合适位置修建分洪工程,从湄江干流上分走老城区河段天然河道行洪能力所余的洪水流量,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原分洪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工程总体布置达到结构较优,功能良好的状态,使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大型输水渠道闸前常水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渠道中,针对同时操作闸门是否仍能维持闸前水位为常值,模拟计算了同时改变渠首流量、闸门开度和分水口流量时渠道中的非恒定过渡过程。结果显示,中线主干渠中所有闸门开度不论是同时增加还是减小,渠道中的水流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新的恒定状态,且闸门开度减小比闸门开度增大所需的过渡时间要长很多。非恒定过渡过程中,闸前水位的变化幅度都较大,各闸前水位最终都能回复到初始时刻的水位。由于非恒定过渡过程时间很长,实际运行条件下,要实现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还需要对闸门的调度方式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福义 《水文》1997,(6):13-19
综述了淮河流域概况,淮河干流洪水预报系统物采用的预报方法。1991年淮河干流洪水预报采用了降雨径流预报与上,下游站相应流量预防方法相配合,并注重实时水情分析;在行洪区多,行洪后水面宽广而比降又极小的河段的汇流计算,采用了以实测洪水资料绘制的经验蓄曲线为充分发挥的湖泊洪水演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防洪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CAUSE FOR FL OODS IN MIDDL E REACH OF YANGTZERIVERFlood,a kind of interface disaster,occurs atthe interfacebetween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 Flood happens when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 interplay and couple each other(ofcourse,biosphere may also join in this) . Both meteorological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can bring about flood;the formercontrols the time of flood and the latter controls the place ofdisaster. The second Neocathaysian tectonic subsidence area(L i,1973) is the…  相似文献   

15.
对1998年长江中游特大洪灾分析表明: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中游湖泊萎缩,干堤防洪标准低,河道泄洪不畅,是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三峡水库是长江中游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必须与其他工程相配合.长江中游防洪减灾工程应坚持:(1)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的原则;(3)"固、蓄、疏"并举,以"疏"为主的原则;(4)防洪与除渍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管理、联合攻关、综合整治的原则与对策.建议除加固长江干堤外,重点建设两条分洪河道,建好3个梯级蓄洪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开堤开垸放淤工程.  相似文献   

16.
尹志杰  王容  李磊  赵兰兰 《水文》2019,39(2):86-91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洞庭湖超过保证水位;鄱阳湖水系乐安河上游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昌江、乐安河中下游、修水发生10a一遇较大洪水,鄱阳湖超过警戒水位;长江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长江上中游重点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中游干流莲花塘至螺山江段超保,缩短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时间6d左右。  相似文献   

17.
叶正伟 《水文》2007,27(4):15-19,52
洪水资源化是获得水资源的新途径。本文解释了洪水资源化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了洪水资源化在淮河流域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并指出了实现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