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智能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为电力规划信息在移动平台的展示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针对离线式移动GIS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电力信息系统移动客户端的建设情况,从移动GIS的架构、应用模式、数据组织方案、移动GIS关键技术及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一个基于Android的电力规划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地下电力管线普查内业效率低,本文提出了基于AutoCAD平台下ObjectARX工具的电力管线普查智能可视化方法,对电力管线图形实体对象建立、电力管线文件数据图形转换、电力管线图形实体碰撞自动识别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应用电力管线图形表现、读取电力管线普查数据、避免可视化成图压线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电缆井位置、电缆段、设备、电缆井剖面等可视化信息,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理空间信息》2015,(5):89-91
对当前电力规划设计业务提出一整套信息化的总体设计和实现思路,研究开发了电力规划设计GIS平台,可实现电力规划、输电设计等功能。通过本平台提供的技术与资源,满足电力规划设计的核心业务需求,完善电力规划设计的工作体系,支撑更加深入地开展电网业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电力线路走廊三维重建能够为线路巡检提供重要信息。针对电力走廊倾斜摄影几何需求和地面覆盖要求,该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数据采集设备,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线路走廊三维重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数据采集设备与无人机平台集成,能够较好地获取电力杆塔及其附属设施的航拍影像,实现电力线路走廊与电力设施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电力规划行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规划数据库平台和电力规划工作的共享性、可视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电力规划数据支撑平台的技术方案,并对其中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数据库建设、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基于该技术方案,整合了全国主要电力规划设计院的规划数...  相似文献   

6.
完善而准确的电力数据是建立电网地理信息平台的关键,为保证GPS采集的电力数据的精确性,原始数据必须经过进一步的采编处理和检验才能进入地理信息数据库。介绍了地理信息平台技术在宁夏电网空间数据采编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电力空间数据的特点、展示和管理方式以及采编方案,论述了系统涉及的服务式GIS、空间数据库、RIA等主要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人机电力巡检业务大范围开展,电力公司急需一套适于电力无人机应用的无人机监管平台规范无人机巡检行为、监管无人机,避免出现作业风险。本无人机电力巡检管控平台以电力巡检任务为核心,深入融合无人机电力巡检业务场景,设计巡检任务管理模块、巡检可视化管理模块、样本库管理模块,从任务监管层面、作业监管层面上建立无人机电力应用的管控平台,创造性地利用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TMP)将无人机实时位置与实时视频信息集成于三维场景内,有效地提升监管部门对于无人机巡检任务的监管力度,规范巡检作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的一种配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eoSurf 4.0作为WebGIS开发平台,采用模块化动态构建的思想,建设了一个既包含WebGIS功能又包含电力应用的配电管理WebGIS平台,不仅实现了地理图、站内图、结线图的显示、浏览和查询,与SCADA实时信息的集成,还定义了电力应用模板组件,便于配电管理业务封装成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配置信息动态加入系统中,利于系统升级和扩充.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产GIS平台EV-Globe,利用Google Earth、Bing Maps、天地图、百度地图等二三维地图平台,封装集成了基于多平台的电力选线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不同地图服务之间的信息互通,利用各自优势,跨越多种地图平台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并利用优势平台进行结果校验,得到最佳设计路线,完成专题数据的生成展示与输出,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电力设计行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辅助设计平台和电力勘测设计工作的共享性、可视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根据特高压工程的特点,结合用户设计需求,基于ArcGIS Engine设计实现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路径优化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管理、路径选择、杆塔排位、统计分析、大场景立体显示、制图输出等主要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哈密-郑州±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为特高压输电线路路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海流机海上作业的工况监测和海流机与岸基的远距离通信及数据传输困难等问题,选择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应用到海流机在海上的定位和通信中. 分析海流特点和海流机的几种常见工况. 介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BDS-RNSS)的海流机定位原理和BDS的短报文通信特点. 将“位拼接-LZW”双重数据压缩应用到短报文通信系统中. 设计一种适用于海流机通信的主控制系统并拟定海流机和岸上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案,旨在提高通信效率和增大数据传输量.   相似文献   

12.
将GPS技术应用到常规无线通信领域里的森林防火无线通信指挥系统中,解决了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从而组建了经济、实用、覆盖范围广、通讯性能好的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定位报告系统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已开发的基于双星系统的定位报告系统的总体构成、系统功能,特别指出了利用双星系统导航通信的优势,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VB环境下积木式工业测量系统的数据通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尚国  郑文华  于胜文 《测绘科学》2007,32(3):171-172,155
工业测量系统是测量技术较新的应用领域,国内已有多家单位从事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而两台或多台测角设备同时与一台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是组建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据通讯和VB中的MSComm控件,然后以TM5100A电子经纬仪和EltaC20A全站仪为例,重点论述了“多对一”式的数据通讯流程和方法。该方法简便而有效,用简单的控件和程序代码即可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入库存储,能成功实现系统所要求的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15.
郭凌  杜伟伟  刘凌  李睿  万平 《测绘通报》2021,(9):64-67,97
军事物流仓储对军事物流具有加速军用物资流转,提高军事物流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均需要通信技术与定位技术支撑。随着5G通信技术与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研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UWB等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组合与5G通信融合对军事物流仓储现代化建设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军事物流仓储建设需要和特点要求,本文对自主可控的室内外高精度组合、5G通信方式、室内外定位无缝衔接、系统总体架构及定位网与5G通信融合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高精度定位网与5G通信网建设对军事物流仓储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卫星通信车快速组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卫星通信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配置复杂、过程长,以及必须依托已有通信渠道进行参数协商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利用北斗短报文的卫星通信车快速组网方案,给出了详细方案,设计了自主可控的车载中心控制单元硬件结构、北斗短报文可靠传输协议、数据传输格式以及双北斗终端乒乓使用机制,方案有效解决了卫星通信车使用过程中的弊端,实现了快速组网。   相似文献   

17.
海洋监测与调查测量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网络化,实现网络化测量的关键是数据通信链的建立,数据通信链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它们的通信质量各不相同,各有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网关的海洋无人平台多模融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通过智能通信网关对天通卫星通信组件、北斗短报文通信组件、无线网格网络(MESH) 通信组件、远距离无线电(LORA) 通信组件、超短波通信组件、无线局域网(WiFi)通信组件、水声通信组件、光通信及电磁耦合通信组件等多模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有效融合,在岸基数据中心→机动部署的水面母船(含无人艇、无人机)→机动部署的海洋浮标平台→机动部署的水下运动载体之间搭建了实时、可靠、无缝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结合的海洋全空间双向通信链路,达到海洋信息要素通过上述链路与岸基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可靠、连续、双向信息传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祥  刘纪平  王红  范容双 《测绘科学》2007,32(4):179-180,16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与各种各样格式和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相结合,为应用部门的用户提供以空间位置为载体,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和调度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功能。本文主要以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为例,从系统总体结构上介绍如何把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信息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如何对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组织入库,利用Microsoft Windows CE for Visual C/C++工具研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电子地图子系统、PDA应急事件信息录入软件;以及如何在Internet或Intranet网络上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调度发布等多媒体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20.
Communication problems often occur when highly specialized and complex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data are mapped for use by people with a limited technical backgrou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surrounding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Hydrological Atlas Series was investigated. A theoretical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personnel at the USGS Water Resources Division (WRD) to identify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map project procedures at the division. If employed by an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WRD, this communication model could provide guidance to aid the division to become self-adju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a useful, but flexible, map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