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锁 《山东地质》2009,(11):13-15
平阴县土地总面积715.06km^2,辖346个行政村,总人口36.23万人,耕地3.25万hm^2,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且后备资源不足,在土地资源配置上面临着既要保护耕地,又要支持发展,还要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多重任务,人地矛盾突出。实施村庄整理工程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又能加快农村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兰中孝  张才兵  廖德武  王源 《地下水》2023,(6):161-163+178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尤为迫切。本文以贵州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认为: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搬迁工程措施、工业场地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措施、矿区残余房屋拆除措施、煤矸石堆修复工程措施、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复绿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实现良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海近年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耕地资源逐年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施行,有效的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在保护好有限耕地资源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寻求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已启动的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整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从潜在问题出发,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质》2014,(11):71-71
近期,四川省达州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撑。一是分工明确权责明晰。根据国家、省相关工作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要求,该局积极开展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评价工作,补充收集整理本级掌握的基础数据、评价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中低山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高速城镇化进程致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耕地数量安全作为耕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构成,具有可量化与可调控等特点,更具研究价值和实际操作性。以中低山区为研究区,对区域耕地资源数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证方法对耕地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中低山区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补充耕地、有序推进"山地整理"满足城镇化需求、实施中低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等方法,以保障中低山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先 《吉林地质》2021,40(1):66-68
耕地对全国的粮食供应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也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耕地的储备资源,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重大.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原则,总结得出耕地后备资源不宜耕评价指标表.根据相关方案和...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建设用地供给以及平衡耕地总量提出了新要求。阐述了金坛市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城市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已成为矿企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对于井田范围内村庄压覆资源的释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沉陷范围内村庄保护煤柱留设及建筑物损坏程度预测意义重大,为井下巷道合理布置、村庄搬迁规划及后期塌陷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明明  毕翠红 《山东地质》2011,(5):46-48,51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即墨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该文介绍了即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依据,适宜性评价及其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济宁市煤矿矿集区地面沉陷现状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地区煤矿资源丰富,但煤矿资源的开采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陷。本文旨在调查济宁市煤矿矿集区地面沉陷的现状。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最新获取的GeoEye-1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研究区内地面沉陷造成的危害。通过遥感调查发现研究区内有地面沉陷积水坑47个,积水面积达2828hm2。地面沉陷已造成了20个村庄的搬迁,破坏土地约2667hm2,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本文使用遥感手段开展地面沉陷调查工作,充分反映了研究区地面沉陷灾害的实际情况,也充分体现了遥感技术快速、宏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结合上海地方特点,以生态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指标评价为例,介绍了开展耕地后备资源指标专题评价的方法。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规模、分布以及宜耕性限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先 《吉林地质》2021,40(3):83-87
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耕地的储备资源,对我国的粮食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开展其调查与评价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本文以东丰县为例,阐述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选取11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县宜耕可开垦土地主要类型是内陆滩涂和其他草地,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类型是废弃的砖瓦窑和采石采砂场.评价结果可为今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战略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极其严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扩张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再加上生态退耕、灾害毁地等,我国耕地减少速度加剧。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6年,耕地面积仅剩18.27亿亩,  相似文献   

14.
菏泽市属鲁西南黄泛平原农业大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21.55万hm^2,土地利用率为9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乡用地比例失衡、村庄建设用地量大、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在明晰现状、问题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柴达木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及评价的原则,分类体系,标准评价,总结了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济宁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区用地结构不合理,整体容积率较低,村庄建设用地量大,采煤区塌陷所引发的人地矛盾,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通过对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用地,发展区域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宜耕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战略储备。长治市宜耕后备资源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从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等方面进行生态安全性修正,并选择限制性因子指标进行评价,将长治市未利用地开发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类;然后再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市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测算并分级。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6)
基于对风蚀水蚀交错地带的榆神府采煤矿区地表沉陷地表层土壤理化生指标的测量,选择18项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的定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沉陷年限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项土壤指标可转化为5个主因子:土壤水分因子、磷素因子、土壤速效养分因子、全钾因子和氮素因子;不同沉陷年限5个公因子差异明显:未沉陷地土壤养分因子和磷素因子指标较好,地表沉陷5 a土壤水分因子和氮素因子指标较好,而全钾因子在沉陷10 a呈现出较高水平;综合因子分析评价得出采煤地表沉陷1~2 a土壤质量较差,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土壤的自然演替土壤质量有转好的趋势,但土壤质量最好的仍为未沉陷地,说明榆神府采煤沉陷区地表土壤经过10a自然演替土壤质量仍未恢复到未沉陷区状态。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东 《湖南地质》2002,21(3):168-17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量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步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唐晓燕  高燕 《山东地质》2010,(3):38-39,43
临沭县近几年工业发展势头较猛,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对土地刚性需求大,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为此,临沭县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