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佘山钻孔形变观测资料正常背景噪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佘山钻孔形变观测资料正常的背景噪声进行初步分析并定量刻画其正常信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上海佘山形变观测资料的小波变换细节部分不同尺度包含着不同的信号成分,通过研究形变观测资料小波变换各尺度信号的非震异常特征变化,可能会捕捉到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该地震前后的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总结了前兆异常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提取测点周边5次中强震前水位观测资料中存在的短临异常信息,通过分析,永安台水位资料对150 km范围内中强震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反应。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一些高频信息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在永安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波动、脉冲干扰和地震同震波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5.
鹤岗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鹤岗地震台多年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数据中较为明显的突跳、台阶等数据畸变出现的原因,结合观测环境、仪器故障、人为因素、同震阶跃等影响因素,讨论数据畸变特征,使地震台站人员在日常形变资料分析处理中,能够快速识别数据异常原因,为分析地震前兆异常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首都圈跨断层形变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同6.1、张北6.2和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去除相关干扰信息,有助于对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总体映震水平;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对大同6.1、张北6.2、文安5.1级地震都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强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小波分析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运用该方法,对1992~2002年上海地区9口水氡观测井的资料进行了6阶小波变换,提取的地震异常信息与实际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1983年山东荷泽5.9级地震和1998河南清丰4.0级地震前聊古1井的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均出现异常;对1999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枣庄十里泉井的水汞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也出现异常.因此,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地震频发,形变观测短临数据跟踪对地震工作具有较明显的指示意义。降雨干扰对形变观测多为缓慢变化影响,这些变化隐藏在众多地震前兆异常中,影响地震观测数据的使用。本文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历年降雨及形变观测数据的分析,总结降雨干扰规律,以便准确提取并有效识别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正S变换、超限率方法是近年来定点形变资料处理分析的一个新方法,新方法的使用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是提取短临异常方面的新探索。以往观测资料较少,但经过"九五"、"十五"改造后,提高了数据的采样率,并积累了大量的形变资料。目前定点形变前兆观测,实现了观测手段的网络化管理,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丰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小波变换原理入手,选取正交小波(Daubechies小波)对前郭井近10年水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可以很好的抑制数据的干扰,将原始信息中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分辨出来。运用小波变换对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后,映震效果明显优于原始资料,一些趋势变化和短临变化更直观,异常信息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利用前兆数据进行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