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植被与气候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1)11.90~8.80 cal.ka B.P.,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繁盛,气候温暖湿润;2)8.80~7.40 cal.ka B.P.,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地,气候相对冷干;3)7.40~5.20 cal.ka B.P.,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度降低,降水增加;4)5.20~1.08 cal.ka B.P.,植被退化为盐生草甸;5)1.08 cal.ka B.P.以来植被中湿生草本群落繁盛。根据藜科、蒿属、禾本科和莎草科花粉的含量变化及粒度、有孔虫特征重建了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5.20~4.55 cal.ka B.P.、4.25~4.05 cal.ka B.P.与4.55~4.25 cal.ka B.P.、4.05~3.00 cal.ka B.P.分别为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阶段。研究区4.25~4.05 cal.ka B.P.海平面上升可与大范围尺度的"4.2 ka B.P.气候事件"相对应,可能受到了当时东亚季风减弱、苏北平原强降水与大规模洪水事件的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2.
一、明确了陆地与海洋之下的地壳和地幔上部的成分及构成有本质的区别.二、发现了世界范围的大洋中脊体系.三、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四、进一步查明了地幔上部的成分.五、借助无线电测量方法弄清了地壳的前寒武纪发育史.六、利用古地磁法发现了两极的运移和大陆的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3.
1983年5月,在伊尔库茨克市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召开了全苏《花岗片麻岩穹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50多名地质人员,他们来自苏联科学院、苏联地质部及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绝大部分会议报告是研究与花岗片麻岩穹窿及其间坳陷形成有关的成矿作用问题.Ф.А.列特尼科夫强调指出,花岗片麻岩穹窿的形成是白于花岗岩化的发育造成的.В,А.纳尔谢耶夫的报告,从成矿专属性的角度划分出了《穹窿—坳陷》的三种类型.М.З.格卢霍夫斯基等人研究了与古老地合成矿作用有关的大型花岗片麻岩穹窿.М.А.春布拉托夫等人的报告,以南哈萨克斯坦为例,研究了地槽区的花岗岩穹窿的成矿作用问题.А. С.巴雷舍夫阐述了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穹窿构造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协受国务院委托,于1991年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00多人.他们来自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会议共收到论文300多篇.经专家审定,选出159篇论文全文和和31篇论文摘要,汇编成册,提供会议交流.国务委员宋健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着重讨论了目前最为敏感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问题.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增加了0.3~0.6℃.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4cm.因此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但其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夏杂的.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  相似文献   

5.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积彬  钟巍 《第四纪研究》2008,28(4):610-620
选择位于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巴里坤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测年建立了巴里坤湖沉积剖面约9400cal.aB.P.以来的时间序列。对该湖泊剖面沉积物的矿物X射线衍射、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9400cal.aB.P.以来,巴里坤湖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大致经历了冷干(9400~7400cal.aB.P.)-暖湿(7400~5900cal.aB.P.)-暖干(5900~3100cal.aB.P.)-凉湿(3100~1100cal.aB.P.)-冷干(1100~500cal.aB.P.)-暖干(500cal.a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该过程基本上同周边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相一致。在3800cal.aB.P.左右,北疆地区的几个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序列都指示该时期气候环境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可能暗示了这一时期亚洲中部干旱区(至少在北疆地区)大气环流状况发生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6.
猪野泽记录的季风边缘区全新世中期 气候环境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16,他引:4  
通过季风边缘区石羊河古终端湖猪野泽QTL剖面年代学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有机碳、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季风边缘区9~3cal.kaB.P. 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cal.kaB.P. 到7.8cal.kaB.P. 期间,流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时气候逐渐转暖湿;而在7.8~7.5cal.kaB.P. 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cal.kaB.P.;约5.0cal.kaB.P. 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另外,对猪野泽地区的白碱湖的湖泊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在7.5~5.0cal.kaB.P. 出现了3次高湖面,并且湖岸堤时序变化指示了全新世后半期湖泊逐渐退缩的过程进而指示该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强祖基 《地质论评》1965,23(5):394-400
大地规模的断裂体系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构造地质学家们的注意。本世纪初W.H.霍布斯(Hobbs)指出地壳具有块断性质。继而,1938年R.A.臧德尔(Sonder),1948年H.克鲁斯(Cloos)和B.B.布罗克(Brock)等阐明了地壳具有区域性构造断裂体系。特别是R.A.臧德尔发现许多地震震中局限在某些区域性断裂中。H.施蒂勒(Stille)详细地论述了欧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质调查局赵景德一行三人于6月18~21日到我院访问,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赵景德博士(Eaward C. T. Chao)作了美国卡林型金矿成因模式的报告;德鲁博士(L. J. Drew)作了块状硫化物矿床潜力评价报告;爱列克逊博士(R. L. Erickson)作了铅锌矿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报告.并进行中美双方合作"白云鄂博矿床成因"课题的研究,与我院科研人员共同进行了野外考察.  相似文献   

9.
1981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和地球物理勘探学家协会联合举行了隐蔽圈闭问题讨论会.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理论上获得高度成功.提出了石油勘探新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对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现由M.T.Halbouty编成会议录.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把它作为会刊第32卷于1982年出版,全书21篇论文,351页,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并综合评述了超基性岩带中找金的情况.初步总结提出了超基性岩形成金矿的基本特征和找矿标志.讨论了金矿源问题.还对超基性岩带中找金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虽然有一定的文献和事实根据,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在预测领域里.因此,并未追求系统、完整,能引起思考或重视是主要日的.  相似文献   

11.
对季风/干旱过渡区封闭湖泊岱海两支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易(溶)迁移元素和难(溶)迁移的相对含量及其与铝元素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表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进而指示盆地的水热状态.过去大约16.2kaB.P.以来,易迁移元素含量以及与铝元素比值较高的几个阶段,如大约14.5~11.7kaB.P.,10.3~9.0kaB.P.,6. 7~3.5kaB.P.,3.2~2.6kaB.P.和1.7~1.2kaB.P.代表了岱海盆地化学风化较强、水热条件较好的时期,其中以大约6.7~3.5kaB.P.期间的水热条件最为优越,可以认为是流域气候的适宜期.而沉积物中难(溶)迁移元素在大约14.5kaB.P.前,11.7~10.3ka B.P.,3.5~3.2kaB.P.和2.6~1.7kaB.P.期间以及1.2kaB.P.以来的相对高含量则代表了流域相对较弱的化学风化强度和较为低下的水热状态.大约9.0~6.7kaB.P.期间,沉积物较高的CaO/MgO比值与降低的易迁移元素含量指示了流域较高温度条件以及由此导致的高蒸发率.综合岱海沉积物已有的有机质、碳酸盐、花粉组合、湖面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认为岱海盆地末次冰期以来,水热同期的模式涵盖了岱海除大约9.0~6.7kaB.P.外的各个阶段.而大约9.0~6.7kaB.P.期间,季风有效降水与温度变化的不一致现象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岱海自身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区域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反馈.  相似文献   

12.
远方     
飞机又晚点了,因为航空管制.但也因此有了一分闲暇.阅读便成了此时不二的选择.翻开扉页,竟意外看到了一幅唯美画面,西藏的湖泊、雪山和蓝天. 早就想为西藏地质实验测试事业四十年写一篇絮语.记得第一次进藏,就是去西藏地质实验室讲课.刚下飞机,实验室主任和藏族扎西书记就以洁白的哈达和浓浓的青稞酒盛情相迎.进城路上,辽阔的高原风景和藏汉同胞的质朴,令人印象深刻.同学们渴望技术和知识,这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就可知晓.与他们的热情相比,我们可以提供的少而又少.因此总想可以再为他们做点什么,即使是点滴的文字,以引大家关注和支持.然而也因无奈的阴差阳错,竟是错过了,甚是可惜.只能在她五十周年时,静候有心人来撰写了. 人生,不能不留下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3.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会议是实施《矿产资源法》的动员会、准备会.国务院领导对这个会非常重视.万里、李鹏副总理一直关注会议的召开.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受国务院委托,会前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在会议开幕时又作了重要讲话,为开好这次会议以及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指明了方向.朱训同志代表会议领导小组作了报告,对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这次会议收到了很好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开了一个好头.会议讨论中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和建议.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安全接手     
过去,为排除卡、埋钻事故,唯一的方法是用反丝钻具先处理钻杆、钻铤.这样就很费时间,并且劳动强度也大.现在,我们研制、采用了一种安全接手(结构如附图所示),从而革除了用反丝钻具处理事故的老办法.安全接手的特点是:1.结构简单,制做容易,成本低.2.可缩短事故处理时间,避免了繁重工序.3.避免事故复杂化,也避免因事故损失大量管材.  相似文献   

15.
冶金地质学会二届一次理事会于1989年10月21~23日在福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第一、第二两届新、老理事和名誉理事共41人.会议听取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及第二届理事会工作要点和安排的报告.各专业委员会汇报了4年来的工作.经过充分酝酿,选举和推举了二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决定了副秘书长和秘书的聘任人选;协商推荐了名誉理事.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学术报告.会后,应冶金部第二地质勘探公司的邀请,出席会议的部分理事赴闽南开展了技术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6.
红石金矿是新发现的火山岩型金矿床.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做了初步详查.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燕辽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找寻该类型矿床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纳木错深水湖芯反映的8.4ka以来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地震剖面仪和回声测深仪调查了纳木错大部分湖区的水深和沉积物厚度分布,并在湖区东部水深60m的湖盆利用PISTON采样器获得一个332cm长的钻孔。对该钻孔进行了12个 AMS 14 C年代测定,并进行了日历年龄校正和"碳库"效应估算,根据沉积物平均粒径建立了整个钻孔的深度-年代模式。对该钻孔进行了有机碳、总氮、正构烷烃、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碳酸钙和矿物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8.4ka以来湖区环境变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早期约8400 ~6400aB.P. ,以温度缓慢下降为主,但在8100 ~7800aB.P.出现一次显著的冷干事件; 中期为6400 ~2900aB.P. ,其开始显示了温暖湿润的环境特点,在6000aB.P.左右出现最强的暖湿特征后其后期转向冷干,在3000 ~2900aB.P.达到寒冷和干旱的低谷,反映了新冰期时期的温度强烈下降和降水的分配不均; 晚期从2900aB.P. 到现在,尽管温度出现回升,但总体上显示了向冷干波动变化的趋势,期间第一次降温在 1800 ~1600aB.P. ,之后温度回升后在600 ~300aB.P.再次下降,前者反映了公元初期的降温,后者则是小冰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应用Johns等(1997)的形态分类系统,对首次报道出现于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的软骨鱼类的微体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其中的1个牙齿化石(可能属于弓鲛鳖科的)和7个鳞片类化石的形态属种,其中包括两个鳞片类化石的新属种,即Lobaticorona cf. floriditurris,Sacrisubcorona co. circabasis,Glabrisubcarona co.arduidevexa,Parvi-corona dacrysulca n.gen.et.n.sp.s.f.Annulicorona pyramidalis n.gen.et.n.sp.s.f.,new(?) paragenera A和new(?) paragenera B。还初步探讨了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在三叠纪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以及中国西南部三叠纪软骨鱼类与北美相当地层中软骨鱼类的洲际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活跃区域开展了一次综合的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和生态环境调查,10个站位分布在水深1 000~4 000 m范围内的陆坡和深水盆地区域,是南海北部油气活跃的重要区域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域.航次主要对10个海底站位进行了表层沉积物箱式和重力活塞柱状取样.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域,开展了一台"海燕"水下滑翔机的海洋物理环境连续走航剖面观测.利用海底地震仪在两个站位开展了连续海底地震和微振动观测.进行了站位的分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初步航次结果展示了沉积物为黏土和软泥.站位和水下滑翔机走航观测提供了水体内海洋物理环境参数变化特征.海底地震仪观测展示了研究区天然地震活动和可能与水合物活动有关的微震动和短持续事件记录.微生物学实验揭示了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细菌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的区域成矿特点研究近几年有了一些较大进展,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BRGM)等编制了一系列不同比例尺的矿产图、成矿规律图,D.R.Derry,A.M.Goodwin,W.J.V Biljon,G.A.Gross,Pierre Routhier及A.V.Sidorenko等人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著述,诸如“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前寒武纪金属省”(Derry.1980),“南非前寒武纪矿床的时空分布”(Biljon 1980)和“不同地质时代中矿床的分布”(Miller 1980)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