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91年日全食近红外光谱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辉  尤建圻 《天文学报》1999,40(1):69-75
介绍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的近红外光谱(10712-10972)观测资料和分析结果.从无缝谱得出的极边缘光球连续谱表面亮度曲线上发现在日面边缘之内210km处有一强度凹陷,由该曲线拐点定出色球底的温度为4425±26°K.无缝闪光谱资料显示Hel10830线在边缘外1200km附近发射达极大,其下降段的对数梯度β为0.633×10-8cm-1,与可见区Hel线相近.此外,东边大日珥的资料显示该日珥的强度很弱,仅为普通日珥强度的2%—5%,具有很大的湍流速度(约30km/sec)和视向蓝移运动(210±15km/sec).由于Pγ在光谱上没有显示,所以认为其激发程度很高.该资料中未找到非日珥性质的色球发射  相似文献   

2.
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红外光谱观测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建圻  卢保罗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3):277-283,T002
本文概念1991年7月1日日全食是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LaPaz所作的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A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和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1991年7月11日日全食时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哥LaPaz所作的近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得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Ⅰ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发同时达到极大;(2)H_a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A,且呈现强烈的线心反转,H_β和H_γ线心亦有反转;(3)所拍摄的5条谱线都有明显的红不对称性,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根据上述结果,本文用电子束轰击、色球蒸发和色球压缩区对该耀斑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动力学机制作了定性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Hα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色球耀斑光谱观测中的重要特征,也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观测事实之一.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光谱仪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给出Hα谱线不对称性的典型轮廓.在考虑氢原子非热激发、电离的作用下,经验性地计算了不同大气模型下谱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观测谱线进行半经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色球区的向下运动能够产生Hα谱线的红、蓝不对称性,并可以再生具体耀斑的谱线不对称性特征.此外,不仅非热粒子的能流、谱指数大小以及速度场所处的高度对谱线轮廓有影响,耀斑大气的背景模型对谱线的轮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长曲线方法在天体物理学中广泛使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日珥的光谱研究中,闵纳尔特(M.Minnaert)和斯洛布(C.Slob)首先用H_a 和 HeD_3两条谱线的强度画出生长曲线.布鲁克(H.A.Brück)和摩斯(W.Moss)重复了他们的工作.不久前,麦耳尼科夫和茹拉甫列夫用两条巴耳未(Balmer)线的强度决定生长曲线.这三项工作的共同点是仅根据两条谱线观测强度的比较,得出日珥的生长曲线.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考虑日珥  相似文献   

7.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射 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  相似文献   

8.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现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峰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向外运动。  相似文献   

9.
在太阳大气不同层次连续光谱中叠加有丰富的发射线或吸收线,对这些谱线轮廓进行反演分析可以探测太阳大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太阳大气的色球及过渡区由于其密度低难以建立热动平衡,建立相应的大气模型需要采用非局部热动平衡(Non-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N-LTE)理论.根据相对偏离因子计算来研究太阳中低层大气偏离局部热动平衡(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LTE)分布的情况.首先对日全食观测过程中得到色球和过渡区不同高度形成的两条光谱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确定观测谱线的参数信息,如连续谱源函数、谱线源函数、多普勒宽度和由此推出的等效动力学温度;根据这些反演出的谱线参量计算出二维视场内每个空间采样点偏离LTE状态的定量结果;其次,根据用于观测的积分视场单元光纤排布阵列重构出辐射强度、等效动力学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二维分布.结果显示:在局部小区域,温度分布和相对偏离因子的分布存在较强相关性,而与辐射强度分布无明显相关.从两条谱线导出的等效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两种二维分布揭示出太阳大气某些小尺度区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理解太阳中低层大气物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1983年日食光谱资料的强度和高度定标方法和结果,并讨论了其精度.对同一波段,用两种不同的绝对定标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定标是可靠的.文中还给出了二切无缝谱色球底的位置,并计算了该区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太阳色球耀斑爆发时Hα谱线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光谱特征和与其对应的不对称性产生机制,以及利用大气半经验模型再生观测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等方面,并提出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K近邻方法的窄线与宽线活动星系核的自动光谱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6个组织的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SDSS)的一批低红移活动星系核(AGN)光谱数据,针对宽线AGNs和窄线AGNs发射线的不同特征,在静止系的光谱上截取有效波段范围,采用自动分类的K近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宽线和窄线AGNs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Hβ、[OⅢ]、Ha和[NⅡ]等发射线的幅度和半高全宽(FWHM)的大小,所以截取这些发射线所在的波段进行单独或组合的分类实验,实验证明,单独采用以Hα和[NⅡ]发射线为主的波段,分类效果最好,且对于训练样本数和测试样本数分别为1000和3313条的AGNs光谱的单次分类速度可达32.89秒.在充分利用光谱的典型特征的情况下,自动分类方法也可有效地应用于活动星系核的分类,为传统的通过计算发射线的FWHM值或发射线强比对大型光谱巡天所产生的庞大数据库进行分类提供了一种快速直接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色球压缩区是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生色球谱线红不对称性的基础。本文基于压缩区从大气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理论公式,在二种不同情况下,计算得到了压缩区内物质运动速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色球蒸发区压力增量Δp为常数时压缩区之寿命比压缩区波阵面后的压力p2为常数时要长得多,这就大大缓解了以往谱线不对称性的延续时间的理论值比观测值小的矛盾。形成高度不同的谱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这一观测现象也同色球压缩区的传播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我们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期间,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折轴摄谱仪附加厚片CCD探测器进行了观测,得到二十余颗色球活动双星的大色散、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本文发表其中ηAnd、3Cam、4UMi、v2Sgr、Sgr、HR7333六个双星系统的Ha附近区域光谱观测和研究结果。这六个系统在CABS表中有关Ha线的资料还是空白。我们给出了它们高分辨率的Ha线轮廓图,计算了它们的等值宽度、半宽、Ha线心的视向速度以及3条金属线视向速度.由观测结果表明,ηAnd双星的Ha线在不同位相变化不大,没有观测到它的色球活动.3Cam由于受色球活动的影响,在0.154位相时Ha轮廓发生了突变,其等值宽度明显小于其它位相的等值宽度.4UMi的Ha线也是吸收线,但由于受色球活动的影响,致使Ha线心部分受到发射的填充.Sgr和v2Sgr的光谱Ha线都属于吸收线,没有发现色球活动的影响,很可能不是色球活动星.HR7333是个色球活动比较剧烈的双星,Ha吸收线受到了色球活动引起的发射填充,而且填充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色球压缩区是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生色球谱线红不对称性的基础,本基于压缩区从大气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理论公式,在二种不同情况下,计算得到了压缩区内物质运动速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色球蒸发区压力增量△p为常数时压缩区之寿命比压缩区波阵面后压力p2为常数时要长得多,这就大大缓解了以往谱线不对称性的延续时间的理论值比观测值小的矛盾。形成高度不同的谱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这一观测  相似文献   

18.
日冕电流片是日冕磁重联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一过程将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 通过选取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LASCO)的白光与远紫外日冕成像光谱仪(Ultraviolet Coronagraph Spectrometer, UVCS)的紫外观测, 研究了2003年1月3日观测到的冕流电流片. LASCO C2白光数据显示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团在视场中可从60km·s-1加速至340km·s-1, 加速度为 60m·s-2; 假设视向深度为0.3--1.5R, 得到所研究电流片在UVCS狭缝高度处的平均电子数密度约为(1.52--7.60)×107cm-3. 对沿UVCS视场狭缝分布的[Fe xviii ] 974 ? A和Lyα谱线强度进行研究, 发现电流片处的[Fe xviii ]谱线强度比周围明显增大, 计算得到所研究时段内电流片的电子温度范围为(2.94–4.04)×106K; 而在电流片处的Lyα谱线强度相对周围变化不大, 在电流片内部两侧强度比中心略高, 可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片内部中心处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要比两侧快, 这使得中心比两侧有更强的多普勒暗化作用. 以UVCS观测的Lyα和[Fe xviii ]谱线的辐射强度比和计算的电子温度为约束条件, 发现当狭缝电流片处等离子体运动速度约为237–254 km·s ?1 时, 通过理论计算的Lyα和[Fe xviii ]谱线的辐射发射率比值和观测谱线强度比值相当. 在该速度范围内, 电流片内部Lyα辐射的碰撞项约为辐射项的42%–57%. 此事件中的冕流电流片比通常情形下的冕流电流片中等离子体温度更高、运动速度更大, 可能的原因在于其南侧爆发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促进了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 更多的磁能释放用于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 所得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将要发射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未来的资料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耀斑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事实。本文在一定的耀斑半经验大气模型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速度模式和色球凝聚下的Ha和CaⅡK谱线轮廓,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大气各个层次的速度对Hα和CaⅡK谱线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耀斑早期短时间的Hα蓝不对称性可由位于过渡区的色球凝聚引起;随后的红不对称性是上部色球物质向下运动的结果;而后来出现的CaⅡK不对称性特征则可由色球中、下部具有10—20km/s的向下速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常α无力场模型计算了1980年10月23日Boulder 2744活动区前导黑子的纵向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与用CIV 1548谱线观测得到的色球一日冕过渡区的磁场资料相结合,求得CIV 1548发射区的有效高度。这些结果与文献[4]中对同一黑子用势场模型推求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从而表明,势场和无力场在某些方面导致的结果是极不相同的。鉴于观测已表明活动区上空存在电流的事实,在活动区磁场的模拟中,特别是在强扭曲活动区磁场的计算中,应当避免采用势场,而尽可能采用无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