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为3.67亿km2,占整个地球5.16亿km2表面积的71%;而人类居住的大陆面积仅仅为1.49亿km2,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正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年收入5000亿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产业发展的整体出发,提出了制约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强调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在进行海洋三产分类的基础上,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2.
开发与保护并重 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有71%的面积被蔚蓝色的海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是自然界最主要的地理形态,也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基地。仅以能源为例,据科学探明海洋石油可采储量约为1350亿t,约占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45%。1950年全世界海洋石油产量仅为3000万t,2000年达到约10亿t。在半个世纪里,世界海洋石油产量增加了30余倍,既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海洋石油的需求正日益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覆盖着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研究表明,海水中溶存有80多种元素,生存着动物17万余种、植物2.5万余种,仅水产品便足以养活300亿人口。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海洋有着难解难分的紧密关系,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4.
关于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洋地质科学发展的建议世纪之交中国海洋地质科学发展之路学术研讨会占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海洋又是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巨大调节器。海洋不仅维系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探测技术五十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化地亿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本文综述我国海洋探测技术五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展望我国海洋探测高技术的近期发展。本文涉及的海洋探测技术包括:海洋环境自动观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水声技术,水下工程探测技术,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整个地球生物生产力的88%(1350亿吨)产自海洋。在不破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口食用的水产品。单是近海水域的藻类产量也比全世界小麦产量高20倍。海底还蕴藏有大量的石油与矿产资源。海洋的潮汐、波浪、温差等都是巨大的动力资源。海洋开发正在向纵深发展,成为当代新  相似文献   

7.
吴克勤 《海洋科学》1981,5(3):46-47
一个崭新的工业部门——海洋采矿业正在逐步形成。海洋矿藏的蕴藏量十分巨大,据专家们的计算,整个地球上海水中含铜150亿吨、锰150亿吨、银5亿吨、金100亿吨、铀50亿吨。仅在太平洋1800万平方公里的海底表面,分布的锰结核就达15000亿吨,按目前世界上钛、镍、钴、锰和铝等金属的消耗量估计,三大洋海底锰结核所含金属,钛可用200万  相似文献   

8.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l37亿立方千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米深的海水所覆盖。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9.
海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全球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现代世界强国都从战略全局上关注海洋。(1)海洋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支持系统: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3.6亿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1%,是影响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源泉;(2)海洋是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被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其中,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1.09亿平方千米,成为各国的“蓝色国土”;目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2.5亿平方千米,是世界各国的“公土”,(3)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可以开发自然资源的“潜在基地”;(4)海洋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目际安全,沿海目家的安全,都与海洋密切相关。所以——  相似文献   

10.
朱瑾 《海洋世界》2008,(3):12-27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仅占地球总面积2%略多一些的湿地生态系统,虽没有海洋的浩瀚、森林的广袤,但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衍生生物群落,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地球生命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洪阿实 《海洋科学》1994,18(6):27-29
同位素海洋学(IsotopeOceanography),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不仅着眼于元素,而且着眼于同位素的研究领域。1海洋同位素地层学与同位素古海洋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等当代地球科学重大课题的强有力工具。它应用于海洋地层学即出现海洋同位素地层学。同位素古海洋学则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古海洋学即海洋古地理学上的应用,这是地球科学新的“生长点”之一。人们发现,在冰期,海水中氧的重同位素相对富集,在间冰期,海水中氧的轻同位素相对富集。因此,钙质生物骨骼的氧同位素值可以反映气候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莉 《海洋信息》2006,(2):30-30
2004年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和国家海洋研究领导理事会将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定为优先事项,强调部门问的合作在观测系统成功实施中的重要性。IOOS是美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贡献,也是对地球观测系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4):6-6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由于缺氧和海洋中缺乏重金属元素钼,地球上生命的进化曾中断了约20亿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化工开发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是化学资源的宝库,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约有13.7亿km^3的海水。海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在地球上发现的109种化学元素中,海水中含有80余种。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领域里的一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开发的重视及科技的发展,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在海洋化工的生产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海水淡化及各种可溶无机盐化工等方面在逐步朝着成熟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海洋宝库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问蔚蓝     
《海洋世界》2013,(3):78-79
1.问:宇航员从太空俯瞰地球时,看到地球的基本颜色是什么?答:是蔚蓝色的,因为地球上有广袤的海洋。2.问:原始海洋形成于什么时间?答:35亿前,地球大气层中水蒸气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8):5-5
美国科学家称,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 目前,人们一般都认为,生命最初从海洋中开始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慢慢适应了陆地环境。大约5亿年前,复杂的动物生命开始出现,而之前的3亿年间,地球上只有细菌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思路于志洁,褚新奇(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70%,是生命最初的发源地。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能源和生物资源,据报道,世界上近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动物有28个门类,植物有红藻、绿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事件地球化学的含义,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海洋事件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对相关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办的地学部院士、专家第二次学术茶会,于1995年7月19日在北京举行。地学部30多位院士和专家出席了茶会。这次学术会的中心议题是“当前海洋科学发展的紧迫问题”。 苏纪兰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强调了海洋科学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忽视占地球面积70.9%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宁德市发展现状以及海西战略发展需求,宁德市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力争至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750亿元,2020年增加值达1 800亿元,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三大海洋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业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五大基地,构建一环、一带、四大海洋经济聚集区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