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深入研究三马坊站的地温前兆异常发现,某些地区的地温前兆异常有明显的重复性。主震发生前先有信号震发生,信号震的地温前兆异常与主震的地温前兆异常相似;信号震和主震受同一构造带控制。从地温前兆异常中区分出信号震的前兆异常及其与活动性构造带间的相互关系,是探寻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信号震和主震的迁移规律与活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信号震和主震的前兆异常曲线形态有某些相似的特征;信号震和主震迁移走向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走向大体一致。地震迁移活动的走向指向未来地震的震中。这揭示了地震活动性迁移规律性、信号震和主震前兆异常相似性的内在相关性,对地震预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号震和主震的迁移规律与活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信号震和主震的前兆异常曲线形态有某些相似的特征;信号震和主震迁移走向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走向大体一致。地震迁移活动的走向指向未来地震的震中。这揭示了地震活动性迁移规律性、信号震和主震前兆异常相似性的内在相关性,对地震预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地热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和震前地热的动态异常变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注意,并相继开展了一些观测和研究工作。由于以往地热动态观测的精度较低,观测不够连续,难以获得进行深入研究所必须的信息。近些年来,有的国家在地热动态观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所取得的具有前兆意义的地热变化信息和震例不多。自1984年开始,以地热前兆观测、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为目的的高精度地热动态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塔院地温在唐山宁河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及同震效应。宁河地震地温前兆异常和北西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上发生的地震地温前兆带具有重复性、相似性、继承性和延续性。深入研究,对突破地震预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末,在首都圈陆续建立了一批精密地温观测点(温度计的分辩率为0.0001℃),开展了地温前兆观测,积累了丰富的实测资料和一些典型震例.本文分析了首都圈地温观测的正常动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典型震例的分析,研究了地温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地温前兆异常形态为阶变型、上升型和脉冲型;它的异常开始至发震时刻最短为28h,最长达1个月左右,皆属短临异常.它的异常幅度为正常日变幅度的几倍至十几倍,但温度的变化量不大,地震前异常累计值最大仅为0.12℃,可谓震前地温的微动态异常.综上所述,精密地温观测记录到了明显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提取短期地震前兆信息的综合信息增益方法Qt=∑∑KijWijt。利用地磁资料进行的震例研究表明:对ML≥46地震,在测项具有监测能力的情况下,震前3个月内大多有明显的前兆异常显示,异常结束2个月至数天内发震  相似文献   

8.
灰山港-煤炭坝地震构造环境及动力因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出灰山港-煤炭坝矿震具频度低、强度小、烈度高;系孤立型及主震-余震型;地震活动无明显的规律性可循和无前兆的突发性等特征,进而分析了地震构造环境、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动力因子。认为该区处在多个活动在块体交汇及活动断裂夹持区域,是构造应力集聚较高地区,加之,区内存在地壳内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上涌的热能附加应力和人类采掘煤矿工程活动引起的诱发地震的功能,以致灰山港-煤炭坝地区时的有矿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确立乌鸦嘴泉水电导率正常年动态变化 ,利用典型震例 ,分析乌鸦嘴泉水电导率年变动态与地震关系 ,讨论了引起水电导率年动态变化畸变的原因 ,并认为地震前兆异常是造成乌鸦嘴泉水电导率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昌平台所处地质环境及各类前兆仪器运行概况,并利用昌平台钻孔应变和地下流体两大学科多个观测手段对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前兆异常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以提高我们对地震前兆异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将活动断裂与地震前兆现象相结合,运用地质力学观点,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水氡前兆异常的区域特征,如异常本底、异常台项比,初步讨论了前兆异常分布偏离未来震中区的构造动力成因,提供了地震危险性估计、发震地点预报的定量分析指标,这些指标对该区域Ms ≥ 4.1级地震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岩土力学》2017,(Z2):89-98
开展巷道岩爆室内模拟声发射监测实验,对岩爆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种类型声发射信号,优选具有岩爆前兆演化异常、能量大、数量小等特征的信号类型作为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岩爆发生前,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开始密集出现,明显的前兆异常。运用时间窗函数对岩爆前兆特征信号的时间密集性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衡量信号时序演化特征的量化指标即时间密集度f_t。岩爆发生前,前兆信号密集出现,出现了f_t≥3值,可将首次f_t≥3作为岩爆前兆信息,可将岩爆预警阈值a划定为3。基于岩爆前兆特征信号优选和预警阈值提取,借助BP神经网络,智能识取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利用时间窗函数计算岩爆前兆特征信号f_t值,当岩爆前兆特征信号f_t值开始达到岩爆预警阈值(f_t≥a)时则进行岩爆灾害预警,建立了基于巷道岩爆模拟实验声发射数据的岩爆实时预警方法,为工程现场岩爆预警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Matcom作为数据录入和校验的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和效率,将纸质地热前兆资料电子化,为地热前兆方法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北纬36.2°,东经90.9°)发生了8.1级地震。这是继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8.6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首都圈及华北北部部分地温测点观测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和同震效应。本文对这些前兆异常和同震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这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地温观测资料的前兆特征,提高地温观测资料预报地震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YRY--4 钻孔应变观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前兆观测手段,能有效地记录地震前后地应力应变变化。吉林安图境内M3. 7 级地震前后及辽宁营口柳树M4. 3 级地震前,吉林省敦化台及辽宁省营口台YRY --4 钻孔应变观测分别观测到曲线异常。经对比分析,敦化台观测曲线异常形态为: 异常--走平--发震-- 震后阶跃; 营口地震台观测曲线异常形态为: 异常--返回--发震。两次异常虽然形态各异,但提供了丰富的前兆信息,具有较好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震震前普遍出现地下水异常现象,震前地下水微动态异常已作为预报地震的前兆而受到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利用地下水微动态异常预报地震尚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单井对预报发震时问的效果较好,群井对预报震级和震中的效果较好。对于群井预报,文献[2]通过对10次大震震前地下水异常的分析,总结出了对同一地区“异常面积与震级成正比”、“水位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比关系”的规律。然而,从全国41次震例的139井次异常统计的整体上看,虽然异常幅度有随震级增高而增大的趋势,但“异常幅度分布较混乱,与地震三要素关系不明显”。因此,可用于震级预报的地下水异常定量规律还有待研究,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BHTE 06型热电测量仪,选择磁铁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4种代表性天然半导体矿物进行了不同活化温度下热电势的测量。测试结果显示:几种矿物均有“热电势绝对值随活化温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根据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天然矿物形成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地壳内广泛存在天然半导体矿物,绝大多数半导体矿物具有热电特性。由于“孕震发震过程中存在同源电磁场和热场相互作用”,所以伴随孕震发震过程的热场变化可能激发半导体矿物产生热电效应,进而产生新的附加热电势场。这种附加热电势场可能是映震前兆信息源。这说明,广泛存在的天然半导体矿物极有可能是孕震发震过程大地电场异常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深入探讨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热电效应,对全面理解震前电场前兆异常变化的机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水文地质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开展云南龙陵邦腊掌地区温泉水温台阵实验,在景区要求的限制下,实现了利用低精度、双探头、无线传输及电池供电的新设备进行水温观测。龙陵邦腊掌地热区新增20个水温测点40个测项,观测数据接入"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作入库管理。通过观测实验获取到了一些水温变化特征与映震能力之间关系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后大气物理化学遥感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了地表温度、水汽、CO总量和CH4体积分数的时空变化,讨论了这种变化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7.1地震以及地震断裂带的关系.利用MODIS LIB数据反演的玉树地震前后的温度数据表明,在主震前亮温和地表温度出现高值,高值异常高于震前几年的同期平均温度并沿NW向断裂带分布;这与测量...  相似文献   

20.
杜秋姣  李阶法  李献瑞  曾佐勋 《地球科学》2014,39(12):1851-1856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地电场监测站30多年监测的原始资料, 提取了其中8组数据, 包括4组地电场中的长期异常信号和4组对应震级Ms6.0以上的地震震前短临异常信号.发现这些异常信号有以下特征: 地电场中的长期监测图中包括了许多不同大小、距离远近地震的孕震信息, 其中近区大震会主控一条或多条曲线的走势, 远大、近小的地震会造成曲线时上时下的振荡; 从4组地电场短临信号监测图中发现震前地电场异常总体表现为下降(上升)—折返—回跳—发震的模式, 说明地电场异常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和重复性, 证明地电场观测确实能监测到震前异常.发现适合该监测站预测发震时间的新方法: 根据折返天数与回跳天数大致相等, 即回跳日期加上折返天数为发震日期, 证明地电场短临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