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腾冲玉壁山地震为例再论腾冲火山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腾冲的火山与地震》一文之后,通过重点分析1961年6月12日腾冲东南玉壁山5.8级地震,并补充了一些同火山有关的历史地震资料,进一步阐述并肯定腾冲地区的火山地震的存在。 同时本文就腾冲火山群与缅甸弧形构造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30日11时51分,新疆托克逊南发生一次MS5.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震中周围地区无明显构造出露。历史上该区未有5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仅在1976年3月和10月分别发生过MS4.8级和4.5级地震。近几年,该地区地震活动较为平静,少有3级和4级地震发生,但1月27日曾发生一次MS4.0级地震。5.6级地震后,距震中最近的高崖子台和库尔勒台仅记录到不足10次余震,最大震级为2.0,因此,这次5.6级地震亦属孤立型地震。震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全球M≥5.0地震动态1996年5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54次(见附表)。与上月相比全球地震活动有所减少,其中M≥6.0地震7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5月2日13时34分(UTC)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6.5级地震。5月份的54次地震...  相似文献   

4.
1999年1~6月新疆地震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6月,新疆境内及附近地区共发生MS4级以上地震20次。其中5~5.9级地震7次;4~4.9级地震13次;最大为3月15日发生在库车的MS5.7级地震。5级地震活动明显高于历年平均水平。地震参数见表1。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5级地震主体活动地区在南天山地震带,而4级地震则在西昆仑地震带,新疆其它地区特别是北天山地震带异常平静。2)塔里木盆地周边地震活动明显,自1月30日托克逊MS5.6级地震后,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相继发生了5次5级地震,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3)在南天山地震带沿…  相似文献   

5.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2日乌苏南发生Ms5.8级地震1995年5月2日19时48分09秒在新疆乌苏南发生Ms5.8级地震。震中位于λE84°40’,ψN43°49’;震源深度29km;震中烈度Ⅵ度。地震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长石鉴邦率领考察人员,连...  相似文献   

7.
郭德科 《华南地震》2000,20(1):33-36
提出了前兆场稳定度的概念,利用前兆场稳定度的方法对中强地震前豫鲁冀交界区不同台站和不同手段的前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Ms5 .9级和1985年11月30日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前14个月内,前兆场稳定度有低值异常显示,并且异常幅度越来越大,地震后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1993年9月5日格尔木5.1级地震宏观烈度及发震构造背景涂德龙,邬树学,张瑞斌,叶建青(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前言1993年9月5日凌晨4时22分,距青海省格尔木市北部约60公里处的盐湖区内,发生了Ms5.1级地震。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烈...  相似文献   

9.
1995年7月9日青海共和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青海,震源机制,共和1995年7月9日23时56分,青海共和发生了MS5.3级地震。经国家地震局定位及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0.
库尔勒断层氡气观测及观测资料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艳  李德成 《内陆地震》1998,12(1):73-77
简要介绍了库尔勒断层氡气测孔周围的地质构造条件及仪器设置,并对两年多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A道较好地记录到1995年3月19日和硕Ms5.1级地震及5月2日乌苏Ms5.8级地震前的突跳异常;同时利用B道氡资料与气温,气压作了多元回归分析,认为B道连续两年多出现的长时间,大幅度变化的异常现象主要是受气温,气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腾冲新生代火山分布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09-319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对比,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最终得出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有68座,并给出各个火山主要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火山喷发类型、岩性、时代、地域等相关性,腾冲火山区新生代火山划分为7个火山群;1.鸦乌山--大黑山火山群;2.大团山--黑龙湾火山群;3.马站火山群;4.打鹰山--马鞍山火山群;5.余家大山-大六冲火山群;6来凤山-三益村火山群;.7大呼山--照壁山火山群。腾冲新生代火山分布肯有数量多  相似文献   

12.
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20-320
在前人对腾冲火山活动分期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依据地层披盖关系,地丑对比、火山财貌、岩石类群、岩性等特点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测定值,把腾冲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活动期、九个亚期。第一期火山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第二期火山活动为早更新世,第三期火山活动为晚更新世。第上期火山活动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13.
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Q值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秦嘉政  皇甫岗 《地震研究》1998,21(4):358-361
本利用腾冲火山活动区及周围地区的地方震尾波资料。根据尾波散射理论,研究了火山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地壳Q值。结果表明,火山地区的地壳Q值最低。为95,近邻区的龙陵--保山地区的170-150之间。,周围地区最高达295左右。是火山地区的1.8-3.0倍左右。地壳Q值的空间2明显表现出腾冲火山活动区为低Q值区,而周围地区为高Q值地区,这种地壳Q值的空间2差异也许反映了火山地区内部介质状态与周围地区构造地  相似文献   

14.
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台网的建立与所取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地震记录。内容包括观测系统性能、台站布局、地震记录。由观测资料表明腾冲火山地区存在微震活动。讨论了台网需要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腾冲火山区微震观测(Ⅱ)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论述了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台网的建设与观测过程。根据腾冲台网记录的各种微震图像,将其进行分类分析。主要有包络型事件、微构造破裂事件、汽爆事件、高频地震和小震群。由震相分析判断热海台记录到岩浆熔融体上的反射SxS波,腾冲地震台记录到S波不发育图像。表明腾冲火山区南部存在岩浆熔融体,估计距地表5~8km。腾冲台网观测表胆腾冲火山区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火山区,火山区南部的马鞍山热海一带是腾冲火  相似文献   

16.
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强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空间分布及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由我国西南地区直到缅甸中深源地震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格局,充分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在现代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以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为主要动力源,在东部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远距离作用影响的总体特征。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印度板块在缅甸中深源地震带产生的侧面挤压剪切的直接作用。腾冲火山区所属的腾冲龙陵地震带是西南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一条重要边界。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北东———北东东向的区域压应力场作用,同时也可能受到东侧毗邻应力场分区南南东———南东向压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火山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过去几年里,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到了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加、地表抬升和膨胀以及多种流体化学异常。地震学研究和形变模拟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近年来的活动可能是由其下方的岩浆活动引起的。1993年以来,腾冲火山出现强烈的水热活动。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表明,气体源区的深度逐渐增加。火山区存在的震群活动、部分台站观测到的S波阴影区以及地表的缓慢抬升等,指示火山区存在一个岩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陆其他火山的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2):172-178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制解分析,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庆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凛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  相似文献   

19.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腾冲火山区地震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对火山区及附近的震源深度、地震时距曲线和地震波速度等地震学参数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小,向周围地区逐渐增大,震源深度分布的低值区,又是环境剪应力场的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P、S波平均速度,明显比外围地区小,腾冲火山区存在低速区。这些地震学参数分布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地区作为火山区的固有特征及其地域分布的大小,同时也揭示出腾冲火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