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在建(构)筑物的沉降计算中是一重要问题。以往习惯于将“自基础底面到附加压力等于土层自重压力的20%处”,或者对于软土来说,将“自基础底面到附加压力等于土层自重压力的10%处”作为地基的压缩层厚度。自从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T-74)公布以后,有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2.
地基压缩层厚度可视作基础沉降量的函数,其计算方法一般如下:设p_0=基底附加压力,则基底下p_0=0.2γ(D z)深处为地基压缩层底部界线(式中D为基底埋深,Z为地基压缩层厚度,γ为地基土容重),故需绘制附加压力曲线与地基自重压力曲线才可求得,求法颇为麻烦。笔者为简化求法,特绘制以下的求地基压缩层厚度的组合曲线组,可在图上简捷求出,提高工效,满足勘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主要有应变控制法和应力控制法两种.按这两种方法计算地基沉降,经比较可看出按应变控制法来确定压缩层厚度是不太合理的,其原因是由于按应变控制法确定的压缩层厚度与基底附加应力大小无关.最后给出了确定压缩层厚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剪切波速是建筑场地类别判定的重要依据.剪切波速Vs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划分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液化判别、建(构)筑物地基地震反应分析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明确提出"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准确地得到土体剪切波速才能够准确地进行建...  相似文献   

5.
陀螺桩的原理及应用唐业清,唐作华编译编者按:陀螺桩是一种浅层地基处理技术,在深厚的淤泥以及饱和软粘土地层上修建非高层建(构)筑物时,采用这项地基处理技术,可避免采用复杂的深基础,具有较好的抗不均匀沉降能力。陀螺桩是在日本陀螺工业会会长饭冢弘芳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6.
郑州地区浅部正常固结特征土(粉土)地层较厚,成层相对稳定,承载力相对较高,浅表层黄河冲积软土层承载力较低,大多不能满足多层建(构)筑物负荷要求,因此地基处理时常选取特征土层为主要持力层。结合奥兰花园项目多种原位测试成果,采用颗粒流模拟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贴合特征土实际情况,建立特征土静三轴破坏方程,有针对性进行反演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破坏方程反演参数的一致性。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特征土,对其充分合理利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7.
浅潜水对冻胀及其层次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冬季季节冻结层的潜水补给是造成建(构)筑物冻胀破坏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浅潜水地区的建设中,对于冻害问题,用封闭系统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主冻胀带”等一些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浅潜水条件下,不同土壤的冻胀及其层次分布规律,对于正确处理浅潜水地基上建(构)筑物的防冻害问题,如基础浅埋、基土换填、隔水、排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防冻害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增强建(构)筑物抗冻胀、融沉的变形能力;二是减少作用于基础冻胀力。前者在于加强建(构)筑物的刚度和强度,使冻胀、融沉产生的变形量控制在结构允许的限度之内;后者则在于采用化学方法及地基土的保温、加密和换填等措施,以减小作用于基础的冻胀力。但迄今为止,尚缺乏防冻害措施效益的定基数据。由此,设计者在选用某种防冻害措施时,往往难以决断。为了获取基础防冻害的定量数据,我所自1982年以来,在强冻胀性土区的阎家岗试验站,进行了中粗砂换填地基的防冻害效益试验。应该指出,该试验结果仅适用于冻结期地下水位低于冻层低面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论上海软土地基⑦⑧⑨层压缩模量Es的定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地区深部土层⑦⑧⑨层埋深在30~70m。对其压缩模量Es的定值问题,现行《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 11 1999)(后文中简称《规范》)长期以来确定室内试验E0 1~0 2值为沉降计算值,导致沉降计算值与建(构)筑物实际沉降量之间相差2~8倍。为符合规范的变形要求,设计人员不得不采取桩加粗、加长、加密的办法,从而造成桩基投资的极大浪费。为了正确认识深部土层的Es值,上海岩土工程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试验研究。近年来,笔者结合上海高、大、深、重建(构)筑物的工程实践,深入进行上海深部⑦⑧⑨层压缩模量Es的试验研究,获得许多新的认识,对其定值问题作了研究,提出⑦⑧⑨层的建议值,供同行参考研讨。  相似文献   

10.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土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应用损伤力学研究红粘土地区水泥土的损伤机制,通过试验得到有关参数,并且推导了红粘土的损伤演化及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1.
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波 《岩土力学》2010,31(Z2):308-316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地下工程建设难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确定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是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总结目前建(构)筑物控制的各类变形参数,对其定量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根据收集的大量变形监测资料,划分建(构)筑物的变形损坏等级,对其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常规监测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建筑尺寸和变形量、损坏等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独立柱基的建筑易于产生变形破坏,应防止建筑过量沉降引起的其他变形损坏;建(构)筑物的角变量小于0.002时一般未出现较大影响;建筑尺寸影响变形的大小,应密切关注易于出现变形损坏的多层、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2.
某高层建筑基坑事故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施工单位非文明施工造成建筑物基础下土层严重松动,已威胁到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及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的安全运营。在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的基础上经地质雷达测施,查明了地基土松动程度和范围。及时采取有关补救措施,确保了基坑的连续开挖施工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静力触探与其他勘察手段比较,有众所周知的许多优点。目前,静力触探一般使用在(1)探明建(构)筑物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场地的复杂情况;(2)作为与常规试验比较的手段,提供设计参数;(3)检验施工质量等。其中以第一种情况为最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一般根据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的大小、类型、重要性,选择地基土的勘察方法。在软土地基勘察时,常在钻探时配一定数量的静力触探,辅以探明土的工程性质及其  相似文献   

14.
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构)筑物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工程上一般对地基浅层土的承载力要求较高,而深层只需满足下卧层强度要求即可。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做到浅层置换率高,深部置换率低,这样就合理地满足了软弱地基不同深度对承载力的要求。同时长短桩复合地基浅部置换率高,加固区复合地基模量大,深部置换率低,复合地基模量较低,正好适应浅部附加应力大,深部附加应力小的应力场,这样对减少软弱地基总沉降有利。本文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利用复合形法求解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计算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优化设计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还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拜读了黄志仑同志《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1] 一文 ,很有获益 ,但有两个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 1 )水头差问题。原文提出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 (见原文图 1a) ,基础底面所受扬力为 p =γwh ,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下面分别就永久性建 (构 )筑物和临时性建 (构 )筑物作讨论。对于永久性建筑物 ,如高层楼房 ,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作者所说的潜水位①层下h处 ,即使基础底面不透水而且与土层紧密贴合 ,但由于水头差的存在 ,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 ,渗流将达到稳定。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 …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刚性挡土墙与支护结构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大都基于墙背光滑的假定,本文考虑挡土墙与填土之间及建(构)筑物与填土间的摩擦作用,挡土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的影响,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临近建(构)筑物有限宽度土体的工程特性,基于平动模式采用直线滑动破裂面,在土压力上限求解中引入粗糙挡土墙及粗糙建(构)筑物与土界面间的摩擦能耗计算,分别建立有限宽度土体在主动极限状态和被动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通过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是一个不确定角,其随着计算深度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有限土体宽度和挡土墙背倾角增大而减小;主动土压力合力随墙土间外摩擦角、挡土墙背倾角及超载增大而增大,墙土间外摩擦角对极限破裂角影响较小,而对土压力合力影响较大。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均小于无限土体土压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沼平原一个6层建筑的短桩原位测试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短桩基础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的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而沉降远小于计算值。桩顶反力和基底土压力的观测结果显示:地基土所分担的荷载较小。对短桩基础的桩-土共同作用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地基土层内的附加应力和分层沉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沼平原短桩基础的沉降以桩端以下土层的压缩变形为主。浅部硬土层既作为短桩的持力层,又有利于附加应力的扩散,从而减小了沉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盾构施工既有建(构)筑地基加固依靠经验,缺乏完善理论作为支撑的现象,有必要研究盾构掘进中、离开后既有建(构)筑地基承载力影响机理及加固后土体稳定性。为了解水泥土加固体的受剪工作状态,开展水泥土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偏应力达到屈服之前,(σ_1-σ_3)-ε_1关系近似直线,应变很小,且加固体与未加固土抗剪强度相差甚远,稳定性分析时,不考虑加固体位移及其外侧未加固土对剪力的分担。盾构掘进中,其周围土体受到挤压产生的剪应力,扩散至桩侧形成附加正摩阻力,基桩承载力提高;盾构离开后土体卸荷,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降低。盾构施工中加固体上段内侧受被动或主动土压力,外侧及下段受静止土压力,土压力差产生剪应力,潜在滑动界面产生拉、压应力,并导出加固后土体复合滑动面安全系数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算加固体强度及加固后土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拟建一座大楼,主楼为25层,高90米,长120米,宽20米,邻接付楼为三层,设有深6米的地下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地基勘察并作必要的岩土工程评价。钻探采用全断面钻进,用以观测土层的性质、状态、结构,并且较精确地统计了对桩基下沉有相当影响的软粘土夹层的厚度。利用土样作高压力固结试验得出计算下沉所需要的压缩指数C_c值。考虑到主、付楼采用长、短桩两者之间的负摩阻力关系,所以C_c值和天然孔隙比e值沿整个100米深度范围内均有。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地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_c测定,为判明土层的应力历史、压密状态与固结程度,应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地基的沉降,强度与稳定,土压力及桩的承载力等分析以及高层建筑、重型厂房和大坝地基设计依据,对此早已引起国内外岩土工程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只要保持土样结构的原状性,按常规方法可以通过室内单向慢固结试验(间隔24小时逐级加荷)的测试结果,获得符合实际的先期固结压力P_c值。本文介绍采用快速固结试验,以次固结压缩指数C_a为依据,推算次固结增量的校正方法,经对上海浅层地基软粘土和埋藏较深的暗绿色硬土层以及予设先期固结压力的人工制备土,进行了快速试验与正常慢固结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证实使用本文提出的校正公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正常慢固结试验以求P_c需要8~13天左右时间,而用快速固结法修正只需2天时间)提高仪器设备周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