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制约滑坡压力的最危险值是根据由最大滑坡压力原理的滑动面变位结果确定的。拟定了用于大致量化确定相应极值的泛涵数。开发了进行计算的电脑程序。列举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压力型和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已在工程中应用,但是现场测试数据的缺乏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压力型、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的原位抗拔试验,测试了其载荷—位移曲线,分析了两种抗浮锚杆的受力和变形特点,探讨了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的破坏形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工作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超压泥岩盖层压力封闭机理及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超压泥岩盖层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及异常压力系数的计算,探讨了利用其异常压力系数大小评价超压泥岩盖层的压力封闭能力方法,并将其应用松辽盆地三肇地区青山口组泥岩盖层的压力封闭能力的评价中,该方法不仅能定量评价盖层的压力封闭能力,而且可以把盖层的压力封闭能力的评价扩展到平面上。  相似文献   

4.
关于孔隙压力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剪缩系数概念和修正体积压缩系数概念的基础上,导出了两种轴对称应力状态和一般三向应力状态下孔隙 压力增量与主应力增量关系的理论公式,给出了这三种应力状态下孔隙压力系数的表达式,对这三种应力状态下孔隙压力系 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孔隙压力增量与主应力增量关系表达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晓旭 《探矿工程》2010,37(8):13-18
根据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对海拉尔油田的几个主要区块进行了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井壁坍塌压力的分析和计算,并建立了不同区块的单井压力的变化及本区块压力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图。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声波时差方法预测地层压力可以取得准确的预测值:破裂压力计算应用了伊顿模式、史蒂芬模式、黄荣樽模式和测井资料法,然后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荣樽法破裂压力预测数据准确;而坍塌压力则可以通过莫尔-库仑准则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度。最后综合考虑确定出各个区块的合理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相似文献   

6.
范长生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3):69-69,80
通过对钻孔煤层气压力测试机理分析,肯定了该方法在煤层气开发评价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强调了测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举例分析了测试成果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钊  邹维列  李广信 《岩土力学》2003,24(2):146-158
总结和分析了在静水压力、稳定渗流和超静水压力作用下,挡土结构上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结果的差异及考虑水的渗流作用和超静孔压力作用对挡土结构上总压力计算的影响,并强调应进行控制挡土结构稳定的临界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8.
超重力场中界面土压力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诸如孔隙水压力、位移和载荷等物理量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但土压力的测量则困难得多。在吸取了国内外同行经验后,为离心模型试验设计研制了一种微型土压力盒,主要用于土与结构物界面土压力的测量。水压力、干砂压力和砂土压力三种标定结果表明,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线性度良好;在研究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土压力分布的离心模型试验中,根据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测试结果,获得了合理的侧压力系数。  相似文献   

9.
西湖1井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地层进一步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部署的一口风险预探井。该井钻探构造高陡,钻遇断裂多,地层变化大,钻前地层压力预测更为重要。在地震地质解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工区内已钻的异常压力分布情况和形成机理,确定了本区地层压力的经验公式。通过对地震速度研究,建立三维速度场,进行层速度反演,提取井点地震速度。正确地估算了西湖1井的地层压力,为井身结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确保了钻井的顺利,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与完钻后地层压力测试一致。  相似文献   

10.
谈滑坡勘察中的几个地下水压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在滑坡勘察中对地下水压力问题尚有一些不够明确和难以确定之处,本文首先讨论地下水压力的分类及其概念,并简要叙述地下水压力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条件下地下水压力在滑坡形成中的实际效用,并就地下水压力的确定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潜孔锤跟管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套管断裂问题以及增加套管跟管深度,采用了潜孔锤双冲击跟管钻进技术,设计了套管振击器,在钻进过程中对套管顶端施加外部作用力。通过计算套管振击器产生作用力的大小和分析套管跟管最大深度的影响因素,验证了振击器产生的冲击力能够使套管顺利跟进,解决了套管断裂及跟管深度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口径瓦斯抽排钻井注浆固管过程中套管的稳定性,应用伯努利方程分析了注浆固管过程中浆液的动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注浆固管期间,若注浆管内过流面积小于套管与孔壁之间的过流面积,随着泵量的增加,导致套管外流体压力增加;当套管外与套管内压力差大于套管抗外挤强度时,套管发生失稳(瘪管)。结合工程实例,对套管失稳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固管过程中要控制泵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房勇  钱锋 《探矿工程》2018,45(8):10-14
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技术中的专用套管是实现套管钻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在地质勘探套管钻进过程中,专用套管作为绳索取心钻杆,传递钻压和扭矩,钻进结束后,作为技术套管留在孔内,恢复护壁套管功能。通过室内试验完成专用套管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等的选型和研制,且经过实际野外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夯管法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夯管锤夯入钢管的过程 ,提出了依据地层压力和动力触探结果计算夯入钢管阻力的方法 ;还提出了应用波动力学计算夯入钢管位移、极限钢管夯入长度及钢管内最大压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钻探松散地层护壁方法-套管护壁“三板斧”。本方法与书本上所述的套管护壁跟管钻进方法有反向思维操作概念。并以本县农行十六层办公大厦场地地层中部松散砂卵石层钻探为例,分别阐述套管护壁(击入小管作导向、大管套小管、拔出小管留大管)三道工序操作要点及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腾  李大勇  张玉哲 《岩土力学》2006,27(Z1):836-838
提出了用新型套管桩基来提高海洋平台桩基水平承载力和减小平台响应幅值。采用p-y曲线法来模拟桩土间的相互作用,对套管桩基进行非线性响应分析,研究了套管的埋深和宽度对桩身变形和土抗力的影响,并与普通桩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套管桩基能充分发挥桩土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减小桩基的水平响应。  相似文献   

17.
吕士东  孙友宏  李强  郭威  周科  王思远 《世界地质》2016,35(4):1185-1194
为有效地扩大油页岩原位开采区域和节约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成本,需将废置的降水井改造成为原位生产井。根据降水井与原位生产井井身结构的相似性,对农安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试验工程基地的降水井改造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同时研发了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用于拔管施工。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步骤简单、合理、高效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应用在降水井改造中,均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双管定向钻进技术中套管、套管钻头尺寸及套管转速对煤粉排出的影响,以碎软煤层气动双管定向钻进成孔为背景,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尺寸的套管及套管钻头,分析了其不同组合下煤粉排出率及煤粉出口速度的变化,得到了不同转速对煤粉悬浮率及煤粉输送轨迹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96 mm套管与不同套管钻头配合均有较高的煤粉排出率;煤粉输送速度随环空通道总截面积的增大而减小,随内通道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煤粉悬浮程度随套管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开展了现场试验,对不同套管组合携粉能力及套管转速变化对煤粉排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表明:?140 mm套管钻头与?120/96 mm套管组合在套管40 r/min转速时取得最大钻进深度。研究结果为碎软煤层双管定向钻进参数的选择以及钻进设备的选配和研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复杂地层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最大深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永泉 《地质与勘探》2009,45(4):484-487
在岩土钻掘工程中,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钻进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复杂地层的分类和套管侧壁摩阻力问题;阐述了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作原理;分析了气动潜孔锤跟管受力过程,提出了应用波动力学理论计算确定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的最大跟进套管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苏文 《探矿工程》2016,43(12):58-62
套管和尾管的下入程序是整个钻井工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下套管和尾管速度往往较慢且需要周期性地向管柱内灌钻井液。特别是对于深水钻井等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的井,掌控套管柱合适的下放速度较困难,极易产生压力“激动”造成井漏。套管和尾管的快速下入工艺是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井下安全,满足钻井工艺需要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套管和尾管快速下入工艺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特点、工具组成和操作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类似的深水井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