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永丽  章程  吴庆  全洗强 《中国岩溶》2020,39(6):817-828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国内外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动态特征。通过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Karst hydrogeology”、“Karst groundwater”、“Karst aquifer”、“Karst underground river”、“Karst subterranean stream”、“Karst underground stream”、“Karst spring”“Karst geothermal water”、“Karst thermal groundwater”或“Karst water landscape”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 460篇论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E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以“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地下水”、“岩溶含水层”、“喀斯特水文地质”、“喀斯特地下水”、“喀斯特含水层”、“地下河”、“岩溶泉水”、“岩溶地热水”、“喀斯特泉水”、“喀斯特地热水”、“岩溶水景观”或“喀斯特水景观”为主题词,检索得到918篇论文。基于WoS和CNKI自带功能及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家、机构、发文量及期刊等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充分发挥了其在国内的机构职能和专业优势,中国有待进一步加强其在国际上的地域优势及其活跃度;由基于CiteSpace平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国际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岩溶水动力学”、“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和“岩溶水污染”,而国内岩溶水文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范围更广,包括“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资源”、“岩溶水环境”和“岩溶水文工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8-2001年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30余种与水有关的科技期刊刊登的关于水科学研究的论文,同时参考了近4年来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报告。综述了近4年来我国在水文循环与地表水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4.
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介绍了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和生态安全调控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总体方案。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一套集河流、湖沼、河口等湿地系统组分于一体的湿地系统层面上的湿地学理论,解决我国湿地研究面临的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不同目标下湿地系统整体调控模式,构建生态、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在构造上位于NNE向太行山深断裂带的西缘。白石山呈现“双层结构”,山体“底座”为燕山期花岗岩,“顶盖”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Jxw)白云石大理岩,形成巨型“顶盘悬挂体”。这里实际上是燕山期以来构造活动带和强震带中的一块“安全岛”,既有产生构造峰林强大的构造应力,又能使峰林很好地保存下来。产状近于水平的白云石大理岩层,因受强大的燕山期主压应力作用,产生两组直立的、规模宏大的NNE和NNW向共轭剪切节理,形成“X型构造”。新生代以来,山体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配合物理风化及部分地表流水作用,逐步发展成为白云石大理岩构造峰林。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6.
姬书安 《地质论评》2007,53(4):529-538,I00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辽宁西部及其邻区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和道虎沟生物群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在鸟类起源及其早期分异、羽毛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模式、真兽类起源与早期兽类的生态辐射、被子植物起源等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底,共有46篇关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论文以及3篇道虎沟生物群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的《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其中第一作者单位为中国科研机构的论文数量分别达39篇和2篇。《自然》和《科学》杂志是世界上自然科学领域两个国际性学术周刊,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读者群广泛,其连续刊登热河生物群和道虎沟生物群的研究论文,使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在短时期内为全世界的学者所认可和接受,为推动该两个重要生物群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文佑教授自193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开始从事地学研究以来,迄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张文佑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其他多种职务,五十年代早期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  相似文献   

8.
湿地水文是形成湿地的发生学因素,“淹埋深-历时-频率”(S, D, F)是表征湿地水文的特征指标。为了推进(S, D, F)阈值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总结了(S, D, F)阈值研究的一致结论:S阈值确定的原则是水饱和至地表;D阈值确定的原则是从水饱和开始到厌氧环境形成的时滞;F阈值应取≥50%。通过对这些一致结论的分析后认为:D阈值确定的原则存在着科学性问题;目前(S, D, F)阈值研究理论针对正常情况下湿地类型,不适合非正常情况下的湿地类型。为了科学地解决(S, D, F)阈值问题,必须构建新的(S, D, F)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S, D, F)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以及(S, D, F)阈值科学性检验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座落在张家界市的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600km^2,迷人的奇特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其精萃,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胜地,一代宗师吴冠中先生赞誉张家界为“中国山水画原本”。经过亿万年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距今3亿多年的上泥盆统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地壳的掀斜抬升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代迷人的砂岩峰林景观,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明珠”。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十年,工程地质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难题,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极大减少了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取得了一大批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奠基超级工程、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学科发展”。但是应当注意到,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吸收相邻学科特别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加强工程地质人才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Tripoli”的含义及译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poli”是一种新型的石英质工业矿物原料,在我国长期被误译为硅藻土,影响地质部门对这一新矿种的认识和寻找。本文追溯了“Tripoli”一名的由来,正确地阐述了“Tripoli”的本质特征,分析了在国内文献中长期被误译的根源,指明了其正确含义,并建议废除各种不正确的中译名,译为“粉石英”。  相似文献   

12.
罗志立  刘树根 《地质论评》2002,48(4):398-407
“前陆盆地”一词,在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研究中被许多学者广泛引用,在空间上有“泛前陆盆地化”,在地史演化中有“扩大化”,名词术语引用上有“复杂化”的倾向,因而引起同行的关注。本文从文献中追踪前陆盆地原命名者的涵义和沿革,正确理解国外学者提出前陆盆地的特及模式,再根据中国的实际地质特征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对比,结果发现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在于大国外所称的前陆盆地的共同性。因而认为在中国中西部直接引用“前陆盆地”一词不当。建议采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foreland basin)一(间称-C型前陆盆地),以示有中国地质特色的前陆盆地,为今后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和指导油气勘探理论依据。最后,还讨论了中国石油学发展中,值得反思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联式”成矿预测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 ,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 ,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 3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价的切入点 ,是实现“数字找矿”的创新探索。文中对“三联式”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 ,结合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预测评价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论述了“三联式”成矿预测中的地质异常动态演化解析思路和“5P”靶区逐步逼近法。研究认为 :不同时期地质异常各自包含的矿产类型、组合特征与资源潜力等均有明显差异 ,应用地质异常动态演化的解析思路与方法 ,有效提取与相应成矿事件密切相关的致矿地质异常 ,是提高预测成果科学预见性的关键。并且 ,随着“三联式”成矿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 ,找矿信息由少到多 ,找矿范围由大到小 ,靶区级别由低到高 ,找矿成功概率逐步增大 ,勘探风险逐步降低。“5P”靶区圈定 ,从 1P到 5P依次研究目标内涵增大、外延减小、预测对象 (矿产种类及成因类型 )渐趋明确。  相似文献   

14.
姚光庆  姜平 《地球科学》2021,46(8):2934-2943
复杂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面对精细表征与预测要求,储层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上有所改进.基于盆地沉积学发展起来的“源-汇”系统分析为复杂储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提出了储层系统研究的“源-径-汇-岩”(source-route-sink-rock,SRSR)系统分析思路与方法,强调开展基于沉积物(岩)的四个子系统研究,即“源——沉积物物质组成与来源”、“径——沉积物搬运过程与路径”、“汇——沉积物汇聚堆积环境与变化”、“岩——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与成岩相”.介绍了各个子系统要素构成,认为四个子系统共同决定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储层质量.在源汇分区、沉积相分区及成岩相分区基础上,用甜度RSI指标划分区域储层“甜点”等级,并在乌石凹陷低渗储层评价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储层SRSR系统分析是复杂“甜点”储层成因研究的新思路,是复杂非均质储层精细表征的技术遵循,为开展复杂常规储层、致密储层、非常规泥页岩储层定量化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4,39(3):452-456
近10年内,中国地层学史上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历史优先律事件”,表现为全国地层委员会具体组织并由其副主任程裕淇主编的《中国地层典》,对优先权法则不执行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而执行不论发表与否仅以“尊重原始命名者”为基础的“历史优先律”;二是“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在全国地层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律搞双重标准。这两个事件均表现对“优先权法则”国际共识内涵的偏离,偏离了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尤其不应该的是,当人们对“历史优先律”提出异议后,全国地层委员会不但不及时纠正“历史优先律”的片面观点,相反地却在修订中国地层命名法时,为了给“历史优先律”合法化创造条件,竟然在《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权搞双重标准。“历史优先律事件”和“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是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是中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形成了"调查先行、规划跟进、工程示范、监测到位、政策保障"的"天津模式",动态监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结合天津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制定了动态监测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地层温度监测站、运行系统监测站及两者皆有的监测站共11个,同时建立了天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验基地及动态监测中心,采用GPRS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产学研相结合,研制了"分布串列式地层精细温度测量和传输采集系统"等监测设备、仪器及软件,共申报国家专利14项;在总结和分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动态监测规程》。笔者认为,天津的工作成果,必将为其他省市开展浅层地热能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宜居黄河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问题表象于河,形成于域,根植于地。针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地球科学问题特点及挑战,本文提出了“宜居黄河”科学构想,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和“智慧黄河”5大核心内容的体系完善的宜居黄河研究科学架构,并对这5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关键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中,(1)安全黄河立足于工程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以保障地质安全需求,构建安全黄河体系;(2)绿色黄河立足于水文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土环境变化效应,构建绿色黄河体系;(3)生态黄河立足于环境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屏障效应,构建生态黄河体系;(4)和谐黄河立足于资源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开发与人地协调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黄河体系;(5)智慧黄河立足于大数据及信息科学,研究黄河流域地学信息集成与智慧决策平台,构建智慧黄河体系。这5个部分相互支撑融合,共同解决宜居黄河的核心关键问题,从而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造福中华民族的“幸福黄河”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2019,(A01):I0001-I0002,J0001-J0003
《地质科学数据》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全国地质资料馆主办的地质学数据期刊。该刊以“促进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引领中国地质数据国际化”为办刊宗旨。《地质科学数据》每期出版的数据论文关联的实体数据均在“地质科学数据出版中心”(geodb.cgs.gov.cn)出版,并采取“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核集团铀矿勘查开发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再结硕果,对外合作稳步推进,海外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是我国天然铀产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核集团分析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了持续推进天然铀产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共伴生铀矿资源开发、全面提供矿山建设和地质技术服务及继续坚持“走出去”内外联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震旦系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系”是我国最早提出并普遍使用的一个时间地层单位。1922年葛利普在其论“震旦系”的文章里[1],大致规定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系之下,变质的更老岩系(五台或泰山岩系)之上的未变质或浅变质的沉积层”。1924年,李四光记述了长江峡东区不整合覆于变质的三斗坪群之上,整合伏于寒武纪含三叶虫化石的石碑页岩之下的一套不变质地层,并援引葛利普定义而命名为震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