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就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时单向观测和对向观测的精度比较,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求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往返较差Δ与边长S的回归方程,以及线路闭合差f与线路长度L的回归方程,两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后,以此回归方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得出两项限差的公式;并且对三角高程网平差时几种定权方法的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折光误差对大规模三角锁中三角形闭合差的影响。然后在考虑观测的偶然误差、折光误差和归心误差的情况下,导出计算相邻三角形闭合差相关系数ρ_△的公式,并进而求得测角中误差比值K_f与ρ_△估值的关系和估计锁中任意角度测角中误差的公式。最后将这些公式用于分析我国的一等锁。  相似文献   

3.
海岛开发,测绘先行.为了将高程基准由大陆传递至上川岛和下川岛,该文联合改进的三角高程法、GNSS静态测量、二等水准测量进行了跨海高程传递,测量路线形成了9个闭合环,并将跨海网纳入江门市二等水准网中进行整体平差.结果 表明,采用上述组合测量方法,该次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的环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都远小于二等水准测量对限差的要求.该次跨海高程传递对上川岛和下川岛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的对向观测高差精度估算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近期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垂直角、垂线偏差、大气折光是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建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垂直角,并进行同步对向观测削弱大气折光的影响;另外,采用大地四边形观测使得对向观测高差精度提高一倍,大地四边形同一时段各条边高差闭合差、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互差都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罗涛  董岚  王铜  梁静  李波 《测绘工程》2012,21(6):13-15,21
阐述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3种方法,通过对精度最高的对向观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天顶距闭合条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根据实例数据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证明全站仪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天顶距闭合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三角高程网平差方法是利用原始观测值(包括天顶距和斜距)计算出高程控制点间的高差和平距,再将高差作为观测值开列误差方程,并以平距来定权进行平差。传统三角高程网平差方法可得到点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但不能对原始观测值进行精度评定。鉴于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对天顶距和斜距开列误差方程、能够对原始观测值进行精度评定的三角高程网严密平差全新方法,推导了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和定权方法,并进行了三角高程网的测量与计算试验;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杜宁  王莉 《测绘科学》2012,37(3):142-143
在测量平差过程中,权的选取会对平差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定权不合理会导致高差观测值改正数分配不合理,严重时会扭曲三角高程平差值,继而平差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观测。本文在分析连续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依据权的定义及误差理论,推导了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中权的确定公式,得出了权与测站距离平方和成反比的定权方法,该方法能客观地反映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观测值间的权比,有助于改善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文学 《东北测绘》2014,(1):47-50
随着全站仪的更新换代,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本文着重对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中间设站法等三种三角高程测量观测方法进行论述和精度分析,对主要误差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精密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行规范中一、二等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进行技术设计。通过在某桥梁工程中进行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实例验证和分析,测回观测成果的合格率高达94.4%,环闭合差小于规定限差一半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80%,三角高程法与GPS法形成的跨河水准环的闭合差为4.72 mm,小于规定限差。试验表明:改进的三角高程跨河方法具有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小、作业效率高、成果精度良好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在跨越距离较大、场地条件复杂、外界气候影响大、不对称垂直折光影响突出的情形下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的原理及其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量高误差设计了一种量高工具,并应用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高程测量中。通过三角高程与水准测量的大量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三角高程可以达到二等水准精度并从实践中指出了其合适的观测距离等结论。本文还对非严格错开时间的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气折光对其造成的影响,为全站仪三维观测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的工作原理、误差来源及观测方法;探讨了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的可能性,并使用0.5″全站仪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选取若干测段进行实地测量,对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和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实地验证;证明了在控制好观测距离、观测时间、垂直角等条件下,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三等水准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水准测量传递高程适合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如果地形复杂通视条件差,水准法就会受到限制。在武咸铁路勘测中,采用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通过同时对向观测,消除或减弱了大气折光、仪器高量取误等误差的影响,达到了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证明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需要同时进行对向(双向)观测。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但三角高程测量中照准和仪器的误差只能通过增加观测次数来减少其误差,这就需要根据全站仪竖直角的测角读数限差、跨河水准的距离和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来计算对向观测的双测回数,然后根据所取的双测回数确定高差读数之问较差的限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为满足各项限差,规定1个单向测回观测必须正镜读数8次,然后倒镜读数8次,这样形成1组观测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条件,针对城市测量的特点,对近地面垂直角(垂距)观测照准误差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并制定出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技术指标。在闹市区进行了大量的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实验,证明了在城市可以用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实现了快速、高精度高程测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角高程实施跨河水准方法探讨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利用三角高程进行跨河水准的可行性,从三角高程单向观测的公式出发,推导跨河水准对向观测的公式,并分析三角高程跨河水准的主要误差来源。针对三角高程测量中棱镜量高精度低的弱点,提出一种高精度的棱镜量高方法。最后结合实例,指出用精密三角高程实施跨河水准测量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并提出几点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角高程法超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角高程法跨海高程传递测量误差的来源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三角高程法的超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方法,设计了具体的测量方案,包括跨海场地选定与布设,观测标灯设计与制作,跨海观测时段数、测回数及组数设计,观测程序与观测方法、观测成果的限差验算与成果取舍等,并提出了跨海高程传递精度评定的两种方法。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工程现场选定两条跨海线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3.9km和18.0km跨距的跨海高差平差值与已知高差的较差均小于二等水准测量限差,每千米跨海高程测量中数的中误差分别为±0.68mm和±0.63mm。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以及误差分析,提出了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时,不必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也不必进行对向观测,只利用球气差改正程序进行高差改正,就能提高精度和效率,并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说明了其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三角高程新方法及精度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王波 《测绘工程》2007,16(6):46-48
利用传统三角高程原理和方法推导一种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计算公式。该方法的优点是在观测的过程中不需要量测仪器和棱镜高,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并利用误差传播定律进行精度估算和分析,通过与《工程测量规范》中相应的水准闭合差比较,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可以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此方法用在施工测量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工程工期。  相似文献   

19.
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结合的方法进行高程控制,从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出发,分析了误差来源,采用类似水准测量的方法消除仪器高误差,计算出精度;并对两类观测值,利用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通过多次迭代计算,提高平差精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因矿区地表地形复杂而导致的传统测量施测有困难的问题,探讨了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法和RTK在此种情况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方法能满足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可以替代四等水准测量,适用于复杂矿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的日常观测;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精度符合平面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