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平  李硕  刘赛光 《水文》2001,21(3):53-55
宁夏位于西北地区东部,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宁夏土地面积虽小,但南北跨越5个纬度,各水文要素变化复杂.应用最新的资料,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泥沙、水化学、冰情等水文要素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在宁夏水文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硕  许萌芽 《水文》2002,22(2):44-46,50
应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水文特征值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和水文特性,对宁夏水文分区进行验证,分区结果与20世纪70年代的水文分区基本吻合,为宁夏水文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文下垫面分析是水文分析计算、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等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水文下垫面性质及组成水文下垫面各要素的分析,探讨水六下垫面的分类原则,分类标准,并从山西的具体情况出发,讨论了山西水文下垫面分类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健  宗先国  徐华  于传宁  许文阁 《水文》2003,23(3):59-60,19
介绍了鲁北平原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从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冰情、水质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的水文特性,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去,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主要偏重于山区水文,注重山区来水及径流分析,而很少涉及灌区问题和生态问题,对绿洲水文和荒漠水文的研究十分缺乏。以新疆为例,通过对干旱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水文机理的分析研究,从径流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即从全流域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山区水文、绿洲水文、荒漠生态水文为三大构成要素的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系统的新概念,并基于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一步拓宽了水文问题的研究领域,对水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水文信息处理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高级语言研制开发的智能水文资料整编软件,引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调用Excel输出整编成果。该软件实现了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关系线的自动生成和人工辅助定线,并完成全部整编计算工作,结束了我国水文资料电算整编工作中依靠手工定线整编的历史,解决了计算机定线、推流和成果输出一次完成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水文资料整编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7.
水文下垫面分析与分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诞源  叶寿征 《水文》1999,(4):13-18
提出了水文下垫面的定义,分析了组成水文下垫面各要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产、汇流方面的作用。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了水文下垫面的分类方法,并讨论了水文下垫面分类在水文分析计算、水文预报和水文地理学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8.
洮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华 《水文》2004,24(5):54-57,61
介绍了洮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从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概括地反映了洮河流域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水旱灾害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水文要素变异的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针对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要素变异问题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①综述了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研究的定性和定量2类成果,分析了作为揭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机理的综合驱动因子的研究现状,剖析了人类活动水文效应定量化研究的方法模式;②综述了水文要素时间序列变异特征及变异点位置的识别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的统计识别方法和差异信息熵等新技术、新理论在变异点识别中的应用,简析了目前研究尚不多的水文要素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③描述了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要素影响的2类主要方法:分项调查法和水文模型法,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系统作用的驱动机理模型,综述了农区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要素变异的贡献分解方法.通过综述,指出了现有人类活动水文效应、水文要素变异性识别、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要素变异的驱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变异驱动机理及贡献分解研究,加强水文要素时空变异特性的诊断,重构水文要素变异环境下洪涝极值等特征量及其重现期的新概念和新定量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水文要素采集与传输技术简介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章树安  张留柱  梁家志 《水文》2000,20(1):62-63,61
介绍珠水文站网及组织管理的现状、水文要素的主要采集手段和方法,以及美国水数据的传输与管理方式,提出了不断提高我国水文要素采集、传输自动化水平,加快实现水文信息共享步伐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瑞  储开凤 《水文》1995,(3):12-19
在大量水文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峡地区主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区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可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依据和基本的水文水资源数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利部确立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为了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 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宁夏水文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水文网络模型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网络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对流域实际河网水系的一种规范化描述,它采用拓扑关系来确定流域水流的空间聚合与分散。准确地描述水文网络对成功模拟流域水流的空间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文网络数据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表达水文网络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建立要素间的拓扑关系。本文重点阐述了水文网络模型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实例研究证明,采用水文网络模型来表达流域河网水系结构有助于准确地模拟流域上水流的空间与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水文要素等值线图的自动绘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少华董增川  杨爱丽 《水文》2004,24(6):23-25,31
降雨量、地下水位等水文要素常常需要用等值线图来直观地反应。介绍了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和三角网格的等值线追踪方法,并用面向对象的C 编程语言封装为TContour类。应用结果表明,TContour类的插值和追踪方法快速高效,算法描述简洁且易于维护升级,可广泛应用于水文要素等值线图的计算机自动绘制,同时大大方便了软件系统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5.
尹进文 《地下水》2010,32(5):122-123
根据五道沟流域现状,从降水、蒸发、洪水、径流等方面阐述了五道沟流域的水文特性,并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源地区及通天河流域水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豪  虞孝感 《水文》2002,22(1):52-53
介绍了长江河源地区及通天河流域的地理概况,从降水、蒸发、径流、输沙量、地下水和水质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水文模型概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概述了水文模型的分类、流域水文模型及其应用,水循环各子系统模型的研究,水文模型率定与参数优选等,有助于人们对水文模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水文》1999,(5):40-42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SO年华诞之际,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经过两代水文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河北水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年来,通过理顺体制,争取投入,推行水文改革,拓宽了水文服务领域,加速了水文科技进步,使水文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必将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1水文站网稳步发展,测验技术不断改进水文站网是观测各种水文要素变化的战略布局,是水文资料的收集系统。水文资料又是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资…  相似文献   

19.
中美水文测验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树安  张留柱  马湛 《水文》2007,27(6):67-70,84
本文介绍了美国水文机构、测站分类、测验管理、测站运行模式,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测验的技术方法,水文数据的传输、分发管理、水文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水文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讨论了中关各自的测验技术优势与特点。指出了美国水文测站无人驻守,实行自动测报和巡测相结合,设施简单、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是现代水文测报发展的方向,中国水文测报实行以人工驻测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如何学习美国水文测验管理经验与先进技术,提高中国水文测验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锦生 《水文》1994,(1):59-64
中国的水文测验王锦生(水利部水文司)一、引言水文测验的广义含义是:系统收集和整编水文资料的全部技术过程。内容包括:水文站网的规划和布设;水文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水文资料的整编、存贮、检索。狭义含义则专指上述第二项内容。本文中使用狭义。水文测验工作依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