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暴雨是我国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自“7.58”河南特大暴雨后,国内对暴雨天气的结构、成因及预报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过去的大多数研究都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梅雨期和台风暴雨,并指出梅雨期暴雨过程与低空急流有密切的相关。相对  相似文献   

2.
为了做好我省大——暴雨的预报,我们在现有预报经验基础上,普查了历年大——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探讨了我省常见的大——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的影响等问题,并由此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试用。 一、500毫巴环流形势 普查1959—1973年5—9月共230个大——暴雨日的500毫巴环流形势,统计分析了产生大——暴  相似文献   

3.
席林华 《大气科学》1989,13(1):59-65
本文在对早春冷空气降温过程波谱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波谱分析和因子场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案,并用这一方案对长江下游地区早春冷空气降温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及试验。为扩大因子场信息,分高、中、低三层因了场作典型相关分析,“浓缩”成典型变量,并以此揭示出影响早春冷空气降温的重要因子,供业务预报应用,最后给出了预报试验实例。  相似文献   

4.
日本雨量预报图,是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影响我县的主要天气系统和本站的资料作暴雨预报,通过对1988年共7场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检验,效果很好。现介绍于下:一、确定本站可能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根据以往经验,使我站次日可能产生暴雨以上降水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为:500hpa槽线在30°N至23°N、100°E至110°E之间;850hpa切变线在金佛山至桂林  相似文献   

5.
旬降水量是中期预报的主要项目,而它的多寡与500hpa候平均环流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利用欧洲中心发布的每候第二天20时高度场预报图作为候平均高度图,找出环流特征相似年,据此作旬降水量预报。一、旬降水量与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相关分析把历年4月下旬全省降水量明显偏多的77年与明显偏少的74年500hpa候平均图(图1、  相似文献   

6.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作攀枝花市雨季开始期预报试验,选择1965—2001年的海洋特征指数、500hpa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典型回归模型。再以典型变量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分别建立各站的预报模型,用2002—2004年的资料进行检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效果较好,典型回归模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4,(3):53-54
为了做好气象工作的“两个服务”,我们对梅雨季节大、暴雨的预报方法进行改革,寻找预报大雨暴雨的预报指标。在1973年梅雨期(5—6月)中,共出现大、暴雨13次,我们报准了11次。现将预报方法和指标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作攀枝花市雨季开始期预报试验,选择1965~2001年的海洋特征指数、500hpa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典型回归模型。再以典型变量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分别建立各站的预报模型,用2002~2004年的资料进行检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效果较好,典型回归模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梅雨期(6—7月)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往往能引起洪涝灾害,造成经济上巨大的损失。因此,探讨梅雨期长江下游区域性暴雨的成因和预报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长江下游梅雨期日降水量分为有区域性暴雨(A类)与无区域性暴雨(A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作攀枝花市雨季开始期预报试验,选择1965~2001年的海洋特征指数、500hpa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典型回归模型.再以典型变量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分别建立各站的预报模型,用2002~2004年的资料进行检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效果较好,典型回归模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短期晴雨 MOS 预报系统投入业务使用后,量级预报已成为今后 MOS 预报优化完善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大~暴雨的预报,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大量级降水时数值预报产品的基本特征和预报能力,本文以大~暴雨出现较多的梅雨期为例,对比分析中~大雨和大~暴雨时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各物理场分布特征,将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2.
对2010年6月21日钦州市一次初夏暴雨过程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钦州市处于850hpa切变线南侧及低空急流的左侧,同时地面弱冷空气缓慢南下,与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气流在华南南部交汇,造成了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于夏季暴雨,除了考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水汽供应,应侧重考虑天气系统的配置,以及200hPa层流场散度场,以及各层的物理量场的分析。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依赖程度高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在预报过程中当实况出现典型暴雨形势但数值预报有较大差异时,预报员应仔细分析订正预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值天气预报获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经过多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得到广大预报人员的高度评价和充分信任。因此,我们决定选择欧洲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数值预报作为完全预报场,制作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  相似文献   

14.
王建新 《气象科学》1989,9(3):311-321
本文将自然正交函数直接应用于梅雨期雨量场与北半球500百帕月平均高度场的交叉相关系数场的分析,找出了雨量场与高度场的高相关区域,并将其用于梅雨期雨量的长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PP法的思路,在对T_(42)预报的部分物理量和实况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建立6—7月江苏中期暴雨诊断分析业务系统,为1995年T_(63)中期模式的设入应用作好技术准备.1 T_(42)中期暴雨诊断分析预报模式1.1 T_(42)中期暴雨的诊断分析利用T_(42)预报的11个暴雨日的850hpa和700hpa,北纬25度至北纬40度、东经110度至东经125度,2.5×2.5网格,49个格点的东西风和南北风分量,进行全风速计算;结合预报的比湿、涡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进行暴雨诊断分析,将江苏暴雨的物理图象模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江苏省梅雨期暴雨频繁,大部分地区的总降水量多于历史平均。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抓住典型个例,将其与梅雨期12个暴雨日的平均环流场、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日暴雨量的增强与物理量参数的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能量天气学分析方法,对一次暴雨过程前后地面、850、700、500hpa四层能量场的配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出这次暴雨过程各种能量关系,即暴雨发生前一天在700hpa层有三股Tб低值气流在玉林、钦州地区一带相汇合,并叠加在850hpa层Tб高值气流区之上,暴雨就出现在700hpa层三股Tб低值气流的汇合处附近。此外,文中还对850、700hpa两层所建立的能量系统做进一步的分析,证明它具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梅雨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用天气环流分型、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索梅雨“开始期”和“梅雨期内大到暴雨”的中期预报。 经普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每年雨季来临早迟与500mb上125°—140°E间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季节性向北位移有很大关系,入梅该候500mb上125°—140°E间的副高平均脊线基本上是要稳定在19°—24°N纬度带内,而出梅候或次一候,副高脊线基本上要达到26°N以北。 对于早梅雨的预报应偏重于副高活动和变化,正常或迟梅雨的预报应偏重于西风带短波槽脊的调整和活动。 最后指出,上海地区梅雨期内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是与这个季节中冷暖空气活动的地域和其强度变化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本站要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半年东部降水的主要角色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内的大范围暴雨和副高的活动就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大气运动受到下垫面的影响,特别是下垫面的加热效应对大尺度天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海洋作为大气的“贮热机”来讲,它的加热场状况必然对副高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又影响梅雨期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仅对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一场区域性暴雨(7月11~12日,其暴雨区主要是沿着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区和江北部分地区)成因进行分析。这场暴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配合  相似文献   

20.
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欧洲中心预报场的检验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铃  谢炯光 《气象》1986,12(7):7-11
本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欧洲中期预报中心500hPa高度场的预报进行了相关检验,对典型变量进行了天气学解释,得出在20—35°N、100—120°E范围内预报场与实况场有6种相关系数较高的典型场,其天气形势的预报能力较好,为日常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