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半宽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混合岩.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流体为岩浆成因,但有变质流体和天水的混合.稀土元素特征反映矿质来自下地壳或地幔,是下地壳物质重熔的结果,但受到上壳岩石的混染.矿床的成因为岩浆活化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内生岩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来自深源(上地幔或下地壳)、浅源硅铝层重熔岩浆以及地壳上部固体岩石、水圈和大气圈。笔者研究认为浙江火山岩区金银矿床和燕山地区河北平泉下营坊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的矿源主要米自岩石圈深部(上地幔和下地壳),成矿流体是大量大气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溶液;我国宁夏银南金场子、陕西镇安二台子、四川松潘东  相似文献   

3.
阔尔真阔腊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阔尔真阔腊金矿是80年代后期新疆萨吾尔山发现的金矿床。该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岛弧环境,矿化赋存在次火山岩及隐爆角砾岩中,矿化富集受断裂控制。岩石化学、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成矿流体人混合来源,成矿与海西晚期中-基性火山岩浆分异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新地沟绿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地沟金矿床产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绿片岩系中,属层控绿岩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中温(220~320℃)、中等深度(2.8~3.8km),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的条件下。主成矿阶段矿液属低盐度(为1.2~3.5Wt%NaCl)的Clˉ-Na^ -K^ 型溶液。矿石中石英的包裹体成分比值特点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深部来源特征,为深部原始岩浆水与天水或地下水混合来源。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接近陨石值,属深源硫,矿石铅亦具深部来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与下地壳之过渡带。上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证实该矿床属层控绿岩型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水猪波沟金矿是受控于韧脆性剪切带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通过对天水市猪波沟金矿床氢、氧、硫、铅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研究,讨论了该矿区成矿流体性质、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等问题。氢氧、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猪波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一种混合源,以岩浆热液为主,有部分大气降水和变质热液的混入;金矿石硫以岩浆硫为主,同时混入了地层中的硫,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下地壳,在构造-岩浆热液改造期,成矿流体向上运移的过程中,有地层铅的混入;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脉岩侵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南天山金矿床主要类型、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将西南天山的金矿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5类,其中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探讨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或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容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水。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矽卡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岛弧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区内13处岩金矿床(点)均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金矿床(点)具有NE成带,NW成行的分布特征。EW、SN和NE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部位。根据区域成矿特点及成矿条件可划分出3种矿床类型,即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有部分地壳物质的加入;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南祁雨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祁寸沟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通过含矿角砾岩体特征,矿物学、硫、铅、氢、氧同位素地质学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太古宇太华群;气液爆破角砾岩体为容矿构造,成矿作用是在中生代岩浆活动期后气液爆破-沸腾作用下完成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入部分大气水;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黔西南微细浸染金矿床Pb、S、O、H及Ar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矿床时空分布特征,证实矿质及矿化剂来源具深源及浅源混合特征,成矿流体属深源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的上升热流体。金矿床可能是上升热流体改造地壳岩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冀北金矿化集中区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富碱热流体在古老地壳深大断裂系中活动对地台活化,岩浆作用乃至成金作用的重要意义,将产于变质岩中金矿床与岩浆岩中金矿床的成因统一起来。它们的金活化条件及成矿机制是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中生代地幔与古老地壳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2.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浆岩带的白马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7.58‰~+0.32‰,平均为-2.44‰,富轻硫,表明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自花岗岩浆,有部分地层硫酸盐中的硫混入;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很小。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γ-△β图解,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铅的加入;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成矿晚期热液有大气水成分加入;碳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砂质板岩关系密切,与地幔或深部流体有一定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中的CO2很可能为壳幔混合;锶同位素研究表明,铲子坪金矿床的(87Sr/86Sr)i组成特征与华南陆壳重熔性花岗岩初始岩浆水的(87Sr/86Sr)i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铲子坪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13.
祁雨沟地区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嵩县祁雨沟地区角砾岩型金矿床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两类矿床具有同一成矿流体来源-岩浆水;在早期-主期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矿化流体加入了相当数量的大气水。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区内钙碱性花岗岩成岩皆主要来源自上地幔,混合铅的存在指示了上地壳地矿物质加入岩浆热液中,参与了金床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哀牢山成矿带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带内相续发现了墨江金厂、镇沅老王寨和元阳大坪等一批大型-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滇西南地区的莫霍面等深度特征、大陆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高异常特征以及地球深层次结构特征,一致表明哀牢山地区在新生代处于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时期。以大坪超大型金矿床同位素组成为例开展了示踪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均以上地幔或下地壳来源为主,成矿过程中有少量地壳浅部的大气饱和水、岩浆水或它们的混合流体的加入。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同位素示踪学研究一致表明,在哀牢山成矿带内矿床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强烈的深部岩浆活动,壳幔相互作用对该地区矿床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出岔—乱石沟金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矿床在弱还原,弱酸性介质中形成,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叠加部分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明显的混合迹象。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蚀变围岩微量元素聚类分析揭示,矿质来源于下地壳太华群火山碎屑岩系的深熔作用,但其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则与晚燕山期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本文研究显示,出岔—乱石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中高温开放体系水—岩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祁雨沟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通过含矿角砾岩体特征、矿物学、硫、铅、氢、氧同位素地质学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太古宇太华群;气液爆破角砾岩体为容矿构造;成矿作用是在中生代岩浆活动期后气液爆破-沸腾作用下完成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入部分大气水;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邵世才 《矿物学报》1995,15(2):230-23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硫、铅、氢、氧及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晚期的岩浆熔体,只在成矿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应属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而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则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后期,岩浆熔体因水过饱和而发生“二次沸滕”,产生高压流体,从而在地表浅部发生隐爆作用,造成岩体坍塌,含金流体胶结而成含金角砾岩体。岩浆熔体脉动式的“二次沸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