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冬季,在湿球产生结冰的台站,都要遇到湿球溶冰问题,溶冰得当,观测资料及时准确,溶冰不当,不仅给值班员带来很多麻烦,临阵忙乱,而且影响资料的准确性.怎样才能避免湿球溶冰不当呢?除了湿球球部下面所留纱布的长短,溶冰的水温,及球部冰层是否溶化,是否有滴水等较容易掌握的技术问题外,湿球溶冰的时间早晚是关键问题,湿球溶冰不当往往是溶冰时间未掌握好造成的.观测规范规定: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  相似文献   

2.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0℃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博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一是溶冰过早。观测时,因溶冰过早冰层已经因蒸发而破坏,球部迎风面的纱布已呈半干燥状态,颜色变浅,甚至干了。使湿球示度值偏高,测得湿度偏大。二是溶冰太迟。观测时,湿球示度值不稳定,水银柱在OC左右迅速下降或上升,使湿度示度值也偏高。三是水温过高。溶冰时,…  相似文献   

3.
赵翠珍 《内蒙古气象》1996,(1):35-35,20
浅谈湿球溶冰与记录的处理赵翠珍(清水河县气象局)湿球溶冰在地面观测中,常常令观测员感到头痛。在地面气表的审核中,也经常发现相对湿度与相关要素值之间的异常,其中多数情况是由于湿球溶冰方法或溶冰时间掌握不当所致。溶冰,是指湿球温度表球部结冰,不能再用水杯...  相似文献   

4.
冬季 ,溶冰观测是一项让观测员感到头痛的事 ,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观测员 ,对《规范》规定的溶冰观测和溶冰不当的记录处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此浅谈溶冰观测和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 ,供同行参考。1 溶冰方法及时间所谓溶冰就是湿球结冰 ,不能再用水杯供水时 ,须在每次观测前润湿湿球纱布。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上的纱布能有足够的水分(或冰衣 ) ,保持湿球表面有良好的蒸发 ,以获得正确的湿球示度。当湿球纱布结冰时应把纱布从距球部 2~ 3mm处剪断 ,以便每次观测前溶冰。溶冰的具体方法是 :在每次观测前 ,用一杯相当于室内温度的蒸馏水 ,对…  相似文献   

5.
韩东喜 《气象》1994,20(8):2-2
浅谈干湿表的湿球溶冰时间湿球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正确的湿球示度,而一旦出现溶冰不当就不会得到当时准确的结果,因而适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获得正确的空气湿度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通过对数个气象站走访发现,有些观测员在进行湿球溶冰时完全套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避免湿球溶冰不当湿球溶冰是冬季观测的常规事项。《规范》规定:当“气温在-10.0℃或以上,湿球纱布结冰时,观测之前须先进行湿球溶冰”。即用相当于室温的水,把湿球球部充分浸透,使冰层完全溶化,然后移开水杯,并仔细用杯沿除去纱布上的水滴。湿球溶冰是一...  相似文献   

7.
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纱布有足够的水分(或冰衣),保持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准确的湿球示度。当湿球纱布将要结冰时,要将纱布剪去,否则会在湿球下形成冰柱,影响湿球示度。溶冰时水温切忌过高,相当于室温,如还不能溶去湿球纱布的冰层时,可将蒸溜水加温以能将湿球冰层溶化即可。湿球溶冰时温度升至0℃稍停后再上升,表明冰层已溶化,此时将水杯移开,并除去纱布头上的水滴,否则会在湿球球部产生冰柱,影响湿球示度。  相似文献   

8.
在用干湿球测湿工作中,若对湿球纱布包扎或溶冰等操作不当,则会造成湿度不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湿球球部下端的纱布包扎得太紧,水杯里的水不能顺利地向上渗透,球部的纱布不能保持充分的湿润,造成湿球温度偏高,查算出的湿度值偏大。具体表现为湿度自记迹线明显下降,干湿球读数查算出的湿度值变化不大,甚至上升。②溶冰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每小时观测一次的台站,冬季天气较冷,湿球短纱布一直结冰,溶冰时没有把冰溶化,或用水杯浸一下球部就算溶冰,造成球部的冰层愈积愈厚,当气温有较大的变化时,湿球的灵敏度下降,滞后…  相似文献   

9.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O℃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溶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寒冷的冬季 ,湿球纱布结冰时 ,观测之前必须先进行湿球的溶冰。溶冰不当成为影响基准站冬季业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溶冰之后 ,开水杯湿球示度就会迅速下降到0℃以下 ,这时湿球还未结冰 ,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天气条件不同 ,这段时间短时需要 2~ 3 min,长时需要 40~ 5 0 m in或 1 h以上 )湿球示度上升到 0℃ ,此时是重新结冰过程 ,随后湿球示度又缓慢下降 ,最后才达到稳定。因此湿球溶冰时间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溶冰时间掌握不好 ,观测时湿球恰巧重新结冰 ,湿球示度正处于不稳定状况 ,就会导致溶冰不当。基准站每小时观测 1次 ,特别…  相似文献   

11.
庞大会 《气象》1987,13(3):56-56
湿球溶冰不当是指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不论是从零下上升到零度,还是从零度继续下降,都说明了湿球的溶冰不恰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溶冰的时间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其次是溶冰用的水温过高和溶冰的操作方法不妥当等。掌握好溶冰时间是防止湿球溶冰不当的关键。要把湿球溶冰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得先弄明白湿球结冰的过程。从实际观测得知,当湿球溶冰之后到重新结冰,再到湿球示度慢慢稳定下来需要一个变化过程,即当溶冰后水杯一离开球部,湿球示度就迅速下降到0℃以下,这时湿球尚未结冰,过一段时间(由于受当时温度条件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少则3—4分钟,多则40分钟或以上),湿球示度才又很快  相似文献   

12.
章健 《贵州气象》2003,27(6):44-45
1 引言近十年来冬季气候偏暖 ,每个观测员能遇到百叶箱湿球温度表结冰而进行溶冰的机会也较少 ,对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间缺乏实践经验。若溶冰时间掌握不当 ,会直接影响正点观测、发报和气表— 1的制作。现在气表的制作完全用微机进行 ,它不能执行因湿球溶冰不当而进行人工处理方法的指令。而且湿球溶冰不当 ,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出现错情。本人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在冬季通过多次溶冰观测试验 ,取得和掌握了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的基本方法。2 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就是从对湿球溶冰后到湿球示度稳定可以读数作…  相似文献   

13.
如何掌握湿球溶冰及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王国贵在秋冬交替的季节中常常因湿球纱布结冰而影响大气的湿度测量。如何获得准确的湿球温度,对于提高湿度的准确度至关重要。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机又是获得准确湿球湿度的关键所在。l如何掌握溶冰时间在北方进入冬季,气温降至使...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两季湿球观测的季节里,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是使湿球温度表的球部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而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测定湿度的准确性。弄清溶冰的目的,对避免溶冰不当是很重要的。溶冰不当造成记录的失真,甚至残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气温在-10.0℃或以上,湿球纱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保持一定的水分或冰衣,保证良好的蒸发,以测得准确的空气湿度。但如果溶冰不当,就会对记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判断溶冰不当,低范忡已经阐明,这里只谈谈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及避免溶冰不当所采取的措施。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温过高。溶冰用水的水温过高,溶冰时湿球示数不在0℃刻线上停留而很快上升到0℃刻线以上,此时如果结束溶冰操作,会使湿球下部纱布上的冰块没有完全溶化,造成溶冰不彻底。低范》要求溶冰用水的温度应接近…  相似文献   

16.
周猷鼎 《贵州气象》1995,19(6):46-46,48
空气湿度是表征大气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气象所站最基本的测定项目之一。在非结冰期的观测中,对于获取的记录其可靠程度是大的;而对于给冰期的观测,往往由于溶冰不当,而导致记录失真。本文就如何搞好溶冰观测,提高测湿精度,谈谈个人看法。1溶冰观测的意义所用溶冰观测,是由于湿球结冰以后,水杯不能再向湿球供水,而在每次观测前均须对纱布进行湿润,这一步骤称作溶冰观测。溶冰的目的并非是给结了冰的纱布起“加水”的作用,而是攸湿球上的纱布能有足够的水份(或冰衣),保持湿球表面处于良好的蒸发状态,以获得正确的湿度…  相似文献   

17.
王媛 《河南气象》2001,(3):47-47
在冬季观测中 ,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 ,天气现象栏未记结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例如 :焦作站 1 999年 2月 1 8日 1 4时干球温度为 5 .4℃ ,湿球温度为- 0 .2℃ ,风速较大 ,但当日的天气现象栏无结冰符号。接班员认为 ,既然湿球已结冰 ,该日天气现象栏就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后经讨论分析 ,认为天气现象栏不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理由是 :①湿球结冰与结冰现象 ,反映的意义不同。前者是指湿球经过溶冰后 ,水分蒸发耗热 ,湿球温度降低而使纱布结冰 ,反映了湿球水分蒸发的情况 ;后者是指露天水面 (…  相似文献   

18.
湿球溶冰不当的记录处理董玉秋(兴安盟气象处)湿球溶冰不当的记录处理规定较凌乱,这里归纳了一个简表,可供参考。湿球溶冰不当的记录处理@董玉秋$兴安盟气象处...  相似文献   

19.
冬季湿球溶冰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 ,溶冰的时间、方法直接关系到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我站观测人员在长期的冬季观测实践中 ,积累了一些避免溶冰不当的经验。①掌握好溶冰时间是溶冰的技术关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溶冰的时间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溶冰宁早不能晚 ,可依据《规范》提前 5~ 1 0分钟 ,特别是在风小雾大或是大雪天气 ,溶冰在观测前 65~ 70分钟进行 ,效果更佳。②溶冰时湿球温度不可升得太高。溶冰时 ,当冰层完全融化 ,湿球示度稳定上升到 0℃以上 ,就可将水杯移开 ,否则温度升得太高…  相似文献   

20.
杜清友 《四川气象》2001,21(2):49-49
冬季常结冰的台站要准确测定空气湿度 ,观测工作中正确掌握溶冰时间及判定溶冰是否得当是主要的环节。而这两方面都要处理好 ,除了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37页要求做到外 ,我们在长期实际工作中还总结了几点补充经验 ,供广大气象测报工作者参考。溶冰先后时间结合以下几种情况灵活掌握 :1 普通天气情况按规范规定 ,根据风速、湿度大小确定溶水时间 ;2 根据气温高低及气温变化趋势看 ,气温高湿球达饱和状态需水量较多 (水汽压大 ) ,湿球水分蒸发快 ,溶冰时间相应推迟 ,气温低时则相反 ;气温呈上升趋势时如晴天上午 ,由于随气温的升高 ,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