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卫星遥感的长山群岛岛礁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岛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确定群岛开发利用方向的重要依据。在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长山群岛岛礁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空间格局指数,对长山群岛岛礁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可以较准确地对长山群岛岛礁空间格局进行调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岛礁空间格局指标是对长山群岛岛礁空间格局描述的有用方法。长山群岛岛礁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簇团状分布格局,可以分为长山岛群、广鹿岛群、石城岛群、海洋岛群和獐子岛群,其空间聚集度指数分别为0.28,0.22,0.51,0.13和0.33。这种岛礁的簇团状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辽宁海岛资源,优化海岛产业结构和布局,以辽宁纳入中国海域海岛标准名录的633个海岛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理坐标、陆域面积等基础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绘制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对辽宁海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海岛属集聚型分布类型,在空间上呈组团与带状分布,按聚集程度来看,形成了黄海北部长山群岛集聚区、辽东半岛南部浅海集聚带与辽东湾西部浅海集聚带三个区域;约60%的海岛处在离大陆岸线直线距离在10 km以内的范围内,近陆程度高;海岛陆域面积分布不均衡,基尼系数达0.9。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浙江海岛植被乔木层种-多度的格局进行研究,并将参数估计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于Preston对数正态模型在浙江海岛植被乔木层种-多度格局拟合中,并分析浙江海岛植被(乔木)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海岛植被乔木层种-多度格局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在浙江海岛植被乔木层种-多度分布中的适用性与在热带雨林等非海岛群落种-多度格局的适用性一致;(2)浙江海岛植被与毗邻区域的植被同处于相似相近的气候因子下,具有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包含了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众多属、种,可作为亚热带气候下植被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系统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岛群相对于单岛优势明显,岛群资源开发将是未来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借鉴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岛群资源供给能力的内涵、评价步骤和评价方法,对于引导群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年7月和10月的CBERS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混合分类法,解译分析了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湿地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湿地植被典型分布区设置4条调查带,共计40个调查样方,通过对采集样品的收割、烘干和称质量处理,测算得到了辽河三角洲主要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研究了该地区湿地植被的储碳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稻田、河口水域和芦苇湿地为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湿地的主要组成类型。该地区植被的总储碳量达7.63×106t,芦苇和水稻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固碳植被,其碳储量分别占该区域植被总储碳量的45.91%和37.03%;该地区植被的平均固碳量达17.68 t/(hm2.a),是我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3.59倍、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4.31倍;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湿地植被年固碳能力相当于相同面积、同等植被覆盖度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固碳能力的1.01倍。  相似文献   

6.
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自然筛选了一批适应能力较强的海岛植物种类。文章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潭岛群中的塘屿、东庠岛、大练岛等海岛临海荒坡山地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了解平潭周边典型海岛的植被种类、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平潭典型海岛的植被特征,指出风、干旱、盐害及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平潭周边典型海岛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几个制约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植物品种筛选、植被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困难立地条件的海岛植被修复对策,为相近区位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正因为其独立性,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海岛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使得景观不稳定。而景观稳定性又表现为景观的抗性和恢复力。那么海岛景观受到破坏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恢复力就与海岛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有关。景观越稳定,那么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小,反之,景观越不稳定,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大。文中分析了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度和景观镶嵌度的关系,以及与人工景观面积大小的关系。指出了海岛景观格局与海岛风险程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并基于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镶嵌度指数和人工景观面积比等指数建立了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以长岛南五岛中的大黑山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为研究区域,对文中提出的相对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与传统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庙岛群岛的区域特征和海岛保护规划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基于多用途分区的海岛保护规划初步方案、边界和分区方法,并以庙岛群岛为例进行了海岛保护规划功能分区,最后得出对我国海岛保护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岛独立分散于海域,其经济必须依托陆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而发展,海岛与陆域的区位关系对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石城岛和獐子岛均属辽宁省大连市,是长山群岛中两个具有典型区位特征的海岛,经过长期发展,石城岛从单一的渔业经济转向依托庄河港发展海洋港口经济,而獐子岛基于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渔业经济.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可见依托内陆地区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区位优势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保护是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川山群岛为研究区,基于有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区域选划研究。川山群岛包括上川岛、下川岛和漭洲3 个有居民海岛,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等118 个无居民海岛。文章选取对土地利用布局影响较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高程、坡度和离道路距离作为评价因素对上川岛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适宜开发利用的评价因素组合条件;利用另两个有居民海岛———下川岛和漭洲对评价因素组合条件确定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根据确定合理的评价因素的组合条件,采用栅格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对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5 个无居民海岛进行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选划研究。结果表明: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5个无居民海岛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面积分别为0.50km2、0.40km2、0.18km2、0.41km2 和1.09km2。其中, 坪洲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面积比例最大, 占海岛总面积的48.81%,这主要是由于该岛地形起伏很小,坡度较缓。  相似文献   

11.
海岛植被破坏严重,而适生物种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海岛植被修复研究工作。本研究通过测定海坛岛和大屿共30种植物的夏季日间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比叶面积,为海岛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坛岛和大屿的共有种中,仅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在不同样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p 0.05);滨柃(Eurya emarginata)的原生种和栽培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差异(p 0.05),而海桐的水分利用效率则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不同植物的光合参数和比叶面积具有一定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根据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30种植物分成3类。其中,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台湾相思、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和滨旋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现出对海岛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将光合特性作为海岛适生物种筛选的指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金山岛是上海海域存留天然植被较完整的海岛,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海岛植被保护策略。文章基于21个样地的调查,将大金山岛植被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灌丛和草丛5个植被类型14个群落类型。地带性森林群落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表明,大金山岛森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较高。为进一步完善大金山岛的植被保护措施,需加强植被分类与制图、量化典型植物种群大小和分布特征、跟踪管理大径材树木生长和健康状况、开展植被和动物综合调查以及植被动态长期监测的研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其海岛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重大战略使命,并提出海岛功能总体布局、功能分类导向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大多数以岛群形式集中分布,目前有居民海岛和部分无居民海岛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且存在发展差异大、保护力度不够、综合效益较低和战略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宁波舟山一体化建设、浙沪自贸区建设、国际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重大战略使命,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功能总体布局为“一城、两翼,两区”的发展新格局,同时分别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岛、港口物流服务岛、临港工业制造岛、对外开放合作岛、海洋旅游服务岛、海洋绿色渔业岛和海洋生态保护岛;在主要海岛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未来舟山群岛新区应依法管控海岛开发、优化海岛空间规划、完善海岛生态保护、健全岛际交通链接、升级海岛防灾减灾和增强海岛整体智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温州市海岛保护规划进行分类研究。将温州市海岛保护分为优化开发类岛群、重点开发类岛群、一般保护类岛群和特殊保护类岛群4种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可以统筹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实施海岛分类管理,突出海岛分区特色,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布局,建立健全海岛规范化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开发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综合景观时空变化与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2010年之后人为扰动逐渐减弱,进入海岛自然景观恢复时期,景观破碎有所改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导致菩提岛近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按照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以遥感中的像元二分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海岛植被覆盖度,形成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海岛生态系统状况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有助于不同海岛之间植被生态状况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选取舟山群岛中3个面积较大的海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计算得到3个海岛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7.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并识别其关键生态功能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选择海坛岛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信息源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辨识出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功能结构。通过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值评价,揭示海坛岛生态源地和生态节点的重要性,并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结果表明:①海坛岛共有生态源地30个,生态廊道219条,生态节点67个。源地、廊道和节点构成了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②海坛岛生态功能分区中以生态占用低值区为主,其次为中值区,高值区分布最小,三者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4.8%、25.3%、19.9%。③海坛岛景观整体连接度(dIIC)较差,生态流指数(dF)空间分布呈现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的特点,可能连接度指数(dPC)的空间分布呈现从南向北圈层梯度过渡的特点。④根据生态网络功能的辨识结果,对人类的干扰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处在关键地段的受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以加强研究区的景观结构和功能联系,增强生态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用岛规划制度是国家海洋局为推进海岛保护和利用活动的新举措,目的是为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及岛群,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文章阐述区域用岛规划的基础内涵和性质,具有控制引导性、灵活操作性、法律效应性特征;分析区域用岛规划在海岛保护规划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对区域用岛规划编制工作原则和工作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部湾海域典型海岛高分1号数据,借助于CART决策树方法,获取了广西北部湾两个典型海岛的景观格局数据,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量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团和岛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七星岛的1.08倍,但其变异系数低于七星岛;七星岛由于其地质背景为泥沙岛,景观格局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干扰,趋向于复杂化和破碎化;而团和岛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地质特征,景观格局呈现出整体斑块化分布状态;团和岛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结构性因素的控制,而七星岛则以随机性因素控制为主,选用变程和Moran’s指数来表征其复杂化和破碎化,来决定其优先开发时序,可对前者进行适当开发,而对后者适当进行生态保护;对受到结构性因素影响的岛屿在进行开发时,时序的识别选用变程和Moran’s指数来表征,若变程和Moran’s指数越小,说明海岛整体的景观分布格局趋向于复杂化和破碎化,反之生态系统较好,可进行优先开发。同时本文构建了北部湾海岛生态系统异质性评估与自然资源管理框架,并提出了海岛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地与海岛植被分类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海岛植被进行分类,确定海岛植被型,本文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中国陆地植被分类和区划的研究历程,在分析植被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东海浙闽海岛(平潭岛以北)所在海域为例,提出探索海岛植被分类与气候控制因子关系、进而研究海岛植被型及其空间分布的思路与方法;其次,依据陆地植被分类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结果,探讨了东海浙闽海岛的可能植被型,认为海岛植被型n应在陆地植被型范畴内,其数量是陆地植被型m中的若干(n/m);最后,由于海岛所处海域的气候与毗邻陆地不同,因此对海洋气候的控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尝试通过控制因子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进而推演海岛植被型及分布,同时结合植被调查经验和方法进行验证的海岛植被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