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据库静校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法静校正原理和数据库方法,提出了数据库静校正,并开发了DBRSC数据库静校正系统。利用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折射静校正与数据库静校正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库静校正能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精度,尤其能提高长波长静校正精度,提高计算效率并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红霞  高林 《世界地质》2002,21(3):293-299
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严重影响着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从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和山地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实例出发,对复杂地表地区的静校正如层析成像静校正,折射静校正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讨论了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前提和条件,并说明如何针对不同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恰当地选择静校正方法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储量计(估)算中有用组分资源储量的湿度校正上,提出了用湿度校正系数去校正有用组分资源储量的新认识,并对以往用湿度校正体重或品位来达到校正有用组分资源储量产生的一些误解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折射静校正技术在宣东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数据中存在较大的静校正量时,利用模型道与各道互相关求取时差的反射波静校正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好的模型道,当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好野外一次静校正。近年来,针对复杂地形和地表结构的折射波静校正,总差分折射静校正方法和基于速度模型的反演静校正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宣东地区为例,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视电阻率测井环境影响的校正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对环境影响理论图版进行量化,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校正公式然后对测井曲线逐点校正,最大限度地消除环境影响造成的曲线失真。  相似文献   

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场区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施工时,“场区校正”的必要性。介绍了作者开展“场区校正”时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场区校正”工作的具体作法。结合实例分析了“场区校正”方法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山地煤矿采区地形条件复杂,正确进行大时差静校正是处理好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重要一环。大时差静校正会改变煤层反射波时间(t0)及双曲线特征,为减小校正误差,需设立一个CMP面,将校正量分为高频分量和CMP校正量。在地形高差变化剧烈的山地,不能用高于地表面的统一基准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须进行充填层时差(△t)校正,将统一基准面校正到地表面,再以地表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成图。以便准确无误的展示煤层赋存形态,提高构造图精度。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光谱集成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用了兼容性能好的386微机,在DOS操作系统和Windows3.1环境下,研究开发了X射线荧光光谱集成分析系统(XRFIAS),全面更新了理学公司3080系列仪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多窗口,全屏幕友好界面,在西文DOS操作系统下,显示汉字信息。有常规的(背景扣除,内标校正,谱重叠校正,基体校正)数据处理功能(多种校正模式)扩充了分析元素,内标元素、干扰元素的数量,新开发了共用背  相似文献   

9.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复杂探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及黄土塬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加大。长波长静校正容易引起构造形态畸变,短波长静校正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针对此类问题,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短波长地表非一致性问题分析入手,提出部分炮检距叠加识别长波长静校正技术及分段统计逼近地表非一致性校正技术。该技术在复杂地表区与其它相关技术综合应用,可有效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非线性遗传反演方法进行自动静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姚 《地球科学》1996,21(1):89-92
静校正处理是消除近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在近地表层纵,横向变化复杂,静校正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常规静校正方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生物生化过程的较先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用遗传算法进行静校正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它是可以解决表层情况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均匀性检验是环境标准样品研制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均匀性检验过程中,数据漂移对环境标准样品均匀性判定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实例,从实验方案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随机分析法、随机区组法、内插校正法、趋势分析校正法等均匀性检验实验方案及数据漂移校正方法。提出采用t检验法判断数据漂移的显著性,在数据漂移趋势不显著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分析法进行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在数据漂移显著的情况下,宜采用内插校正法或趋势分析校正法对均匀性数据进行漂移校正。以某土壤中Ni元素均匀性检验为例,经采用内插校正法和趋势分析校正法校正漂移数据后,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由3.0%分别下降为1.4%和1.2%,直线模型斜率的绝对值由0.2003 mg/kg分别下降为0.02870mg/kg和4.709×10~(-5)mg/kg。土壤中Ni、Cu、Co、Tl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分量(u_(bb))与随机分析法相比,下降最高达78%。在长时间分析测试过程中数据漂移校正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宜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由于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于纵波的处理方法。分析了转换波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即面波衰减、静校正、各向异性动校正,以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极化滤波方法,实现了转换波上的面波衰减。采用综合静校正技术,切实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用于拉平转换波资料的近、中和远偏移距同相轴。通过横波分裂分析及分量校正补偿,提高了转换波径向剖面质量。根据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说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磁性起伏地形磁异常改正是提高表层具有磁性地区磁法勘探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改正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对改正方法应用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荧光光谱三十年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吉昂 《岩矿测试》2012,31(3):383-39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是一种成熟的分析方法,是实验室、现场分析主、次量和痕量元素的首选方法之一,在无损分析和原位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评述了三十年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进展历程、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WDXRF)、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现场与原位分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发展过程及显示的特色。介绍了在X射线的全反射和偏振性质基础上相继推出的偏振、微束、全反射等全新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基体校正发展历程和以Sherman方程为基础的基本参数法和理论影系数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学术界有关基体校正的物理意义的争论、Sherman方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提高基本参数法在常规定量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化学计量学与数据处理方法在XRF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指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基本参数法相结合的算法,对于改善基体校正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X荧光分析基体效应校正方法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能量色散 X 荧光谱分析中,使用罗兹方程法校正基体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获得最佳校正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体效应校正法。该法是以罗兹方程为基础,在校正模型中引入特散比,并加强待校正元素在模型中作用的一种经验系数法。为了能够快速地对地质样品进行批量分析,在 W indow s98 平台上,运用 V C+ + 5.0 工具编制了分析软件,由其完成全部校正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空间校正和地理配准是地图编绘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手段消除图件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通过ArcGIS空间校正及地理配准的数学基础说明了图件校正和配准所需点位数和方法,用栅格和矢量数据在ArcGIS系统中进行配准和校正的典型应用说明地质图件数字化的方法,采用这个方法达到精确快速解决地质工作中数据分析与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在引进国外航空瞬变电磁测量系统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但尚未建立一套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规范,航空电磁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航空瞬变电磁测量数据因存在起伏飞行,在低阻地区形成明显的干扰异常,需要进行飞行高度校正,本文主要讨论高度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高度校正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得出三角波场...  相似文献   

18.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速度分析拾取速度参数引起的繁复费时、拾取参数不准确导致的校正效果不佳和传统动校正的拉伸畸变问题,利用速度无关动校正方法进行相关处理。通过数据解构获取局部同相轴斜率,解析斜率数据与速度的关系,由局部斜率可直接获得动校正所需时差参数,其信息足以进行动校正处理。通过模拟和实际数据进行的实验计算,证明此方法优于常规动校正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测深中,观测结果常受静态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畸变,增加了资料解释工作的难度。基于小波分析理论,提出使用Daubechies小波分解对有静态效应测点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含有静态体并镶嵌有高阻异常体的地垒模型,分别采用中值滤波方法、相位法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静态效应的校正。结果表明:相位法校正结果不稳定,相对误差随频点起伏较大;中值滤波方法在高频段误差较大;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校正方法比较稳定,误差基本不超过5%,能够有效的压制静态效应。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某区大地电磁(MT)实测数据进行了静态效应识别和校正,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