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小北湖韧性剪切带分布于敦密断裂北侧泥盆纪地层中,为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带,发育各种糜棱岩、叶理和线理构造及显微构造,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变形,属低温韧--脆型剪切带。  相似文献   

3.
野外地南调查表明,在内蒙古阿里河地区前石炭系变质岩系及早华力西期侵入体中发育一系列大型韧性剪切带。呈NE-NNE向延展,倾向南东。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及矿物组合特征表明,韧性剪切带具有二个世代发育历史;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属低角闪岩相环境;晚期伴随古生代在陆边缘俯冲磁撞造山作用的经历了绿片岩相剪切变形。剪切带中不同尺度运动学标志,表明韧性剪切方向均为由SE往NW的逆冲型。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改造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4.
豫西秦岭造山带核部韧性剪切带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增球  游振东 《地质学报》1990,64(2):121-130,T001
秦岭造山带核部在加里东—印支期韧性、脆韧性再造阶段,形成了一系列推覆型和走滑型韧性剪切带及有关的韧性剪切变质岩石,包括构造混杂岩及糜棱岩等。对它们的岩相学、成分变异特点及形成条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秦岭造山带核部的变质变形史,进而探讨其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吕梁山区吕梁晚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区域性褶皱构造和北东向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中大坡-大蛇头一带吕梁晚期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具代表意义,通过对韧性剪切带构造形迹研究,对认识吕梁造山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北三防地区韧性变形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三防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和韧性断裂层。其组成岩石是糜棱岩花岗岩,花岗质初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花岗质糜棱岩构造标志指示运动学方向为由西向东向上递冲推覆性质。剪切带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7.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当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接合部位,属作岭造山带。武当群组成一系列大型韧-脆性剪切带巨型推覆体,银洞沟推覆岩席是其中之一。该区早期构造样式为伸展作用及其伴生的韧性或韧-脆性面型剪切,晚期为推覆线性剪切。根据面埋,线理,褶皱、剪切带等研究成果,作者总结了银洞沟地区构造性质,成矿作用及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桐柏一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一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_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一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级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_3-J_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E20°~30°,逆冲断层以背驮式向前陆扩展,形成机制为反向逆冲推覆,且与大别山造山带主体向南韧性剪切滑脱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鮸鱼咀韧性剪切带是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带武关杂岩和刘岭群的分界线,其变形作用的研究对揭示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条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锆石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几何学和运动学指示鮸鱼咀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变形:早期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变形和晚期左行走滑剪切变形.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构成剪切带主体的长英质糜棱岩中碎屑锆石主要的峰值年龄为448 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390 Ma,其碎屑物质来源为北秦岭构造带,因此其原岩应该为一套沉积岩.眼球状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的坪年龄为(263±2)Ma.结合前人的变质变形年代学数据,认为早期的逆冲推覆与石炭纪大洋俯冲有关,晚期左行走滑是秦岭造山带晚二叠世"软碰撞"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0.
杨福新 《铀矿地质》1994,10(2):78-86
狼山地区是在元古代古裂谷基础上,由2条岩石围断裂、3条韧性剪切带和数条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所组成的狼山造山带。发育有韧性断层岩型等铀矿化类型,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主要控矿和聚矿的空间为韧性断裂。据此,本文指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1.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2,15(2):7-11,25
桂东南那卜地区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2类: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有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SW向的,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即NE向右行走滑性质韧性剪切带和NW向逆冲推覆性质韧性剪切带相互转换的韧性变形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钦州-灵山构造带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解析表明,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由走滑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一系列伸展构造组成:早期,该段整体表现为逆-平移性质,平面上呈一组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束,剖面上表现为向深部会聚的正花状构造;中期,构造带南东侧的六万大山花岗岩体逆冲推覆至古生代地层之上,其平面上呈向北西凸起的弧形复合断裂束,剖面上由前、后缘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及花岗岩断夹块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钦州-灵山构造带由挤压-推覆变形转入后造山伸展变形,沿乐民-寨圩一带发育了张性岩墙群、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及大型张性断裂带。带内构造变形特征、转换及演化机制揭示:在晚古生代钦廉-罗定裂陷槽关闭的地质背景下,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于中生代沿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发生斜向拼合-板内造山作用。上述认识对理解钦廉-罗定裂陷槽的闭合、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分界与拼合过程、华南板内造山的动力学机制及演化、六万大山印支期花岗岩基的侵位机制、十万大山盆地的性质,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地层和构造解析的研究,确定哈尔克山西段上奥陶-下泥盆统中浅变质岩系经历了推覆剪切→推覆强变形→近南北挤压收缩三期变形。前两期以推覆平卧褶皱组合为特点,形成韧性变形带,第三期变形最终形成轴面直立的开阔褶皱。本区构造形态以推覆岩片大量叠置、平卧与尖棱倒转褶皱复合为特征,属板块聚合带成分。变形研究表明,塔里木西北缘构造运动早期以由南向北的韧性推覆为主。  相似文献   

14.
依据糜棱面理产状、剪切褶皱(鞘褶皱)形态、拉伸线理空间位志、构造岩及剪切变质作用等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陇县深变质岩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即韧性推覆剪切带和韧性平移剪切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韧性推覆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与这一时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而韧性平移剪切带则是印支期造山带内右行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八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一部分,是造山带中上地壳出露地区。通过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张八岭地区1:5万地质填图资料的分析和典型地区的构造解剖,认为:区内张八岭(岩)群与南华系—震旦系及其以上地层之间不存在强烈的构造运动界面,其作为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发生了强烈的变形作用;印支—燕山早期区内主要存在3期构造变形:早期为一系列呈NXVW、近EW向的紧闭同斜褶皱,中期以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晚期以NW向SE的逆冲推覆作用伴生NNE向为主的宽缓褶皱。三期变形相互叠加,形成区内基本构造格架。伴随着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与碰撞,中上部地壳发生褶皱、逆冲推覆(前缘滑覆)作用等,三期变形为一递进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多期变形和金叠加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797-812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展造山时期,属C2-P(290~260Ma)走滑伸展阶段成矿事件。构造变形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深部构造层次韧性变形与其之上的中浅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和脆性变形存在地质间断,金成矿与韧脆性、脆性变形同步且与韧性变形呈明显叠加复合关系,赋矿韧脆性和脆性构造统一于右行走滑剪切-伸展成矿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层次、变形特征和矿化特征。构造与金成矿空间叠加关系,有相应的两期成矿年龄响应和多阶段、多物质复合成矿的记录,代表一种时间有早晚、空间有重叠、物质来源多成因的叠加复合成矿关系。构造带韧-脆性变形转换与金成矿活动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明显转换过程中的多期变形和叠加成矿的形成机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代表了碰撞造山期的逆冲推覆韧性变形、碰撞造山-伸展造山转变期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变形和金初始成矿、伸展造山期的脆性变形和金主成矿活动。与周围地质体的时间、物质关系探讨表明,金成矿受火山质围岩矿源层、构造生成演化及华力西晚期碱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三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结构模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研究结果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南秦岭造山带当地区基本构造特征为巨型推覆构造,命名为武当推覆体,该推覆体由北向南可分为汉江推覆岩席、十堰推覆岩席、杨坪推覆岩席,三台推覆岩席及银洞沟推覆岩席。各推覆岩席表现为由印支期前伸展环境下水平滑脱剪切作用所造成的堆垛的武当群岩系在印支期以来南、北两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历经褶皱-韧-脆性推覆和脆性推覆阶段的构造变形,形成由北向南逆冲推覆呈前展式结构的  相似文献   

18.
安徽青阳地区早古生代地层的韧性变形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青阳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普遍发生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主要变形形迹有:滑脱断层、顺层劈理、小型韧性剪切带、流变褶皱、石香肠等,显微构造分析也显示岩石的韧性变形、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岩石的构造变形达中-下部构造层次上部,其形成机制为重力滑覆成因.  相似文献   

19.
秦岭勉略缝合带两期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解析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嫖岩带经历了两期韧性逆冲剪切变形,早期剪切变形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和火山岩岩片中,与区域变质作用同期,剪切运动方向NW→SE;晚期剪切变形具有NNE→SSW高角度逆冲特点,并使不同岩片推覆叠置,构造缝合带现今主导叠瓦状构造样式。变质变形作用研究显示,两期剪切变形都具有高压-低温性质;综合变形时代以及整个缝合带构造演化,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俯冲与碰撞造山期变形,并指示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作用均具有斜向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