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预报气候系统的变化分析表明,地球大气的年变化有偏离其正常变化的现象.在最近十年里,气候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现象.1982-1983年间,洪水席卷了南美洲西海岸;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长和最严重的干旱,由于干旱,这两个国家出现了森林火灾;在南亚,1987年的夏季季风很弱,很可能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年;1988年又轮到美国遭受干旱之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气候异常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的衰  相似文献   

2.
回顾1986年,全球的气候特征是显著的多变和异常,然而这些多变和异常的状况,既没有任何一次持续很长的时间,在空间上其范围也不大(既没有覆盖大陆的较大部份). 热带和副热带热带和副热带气候的要点是: 在198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SST)是负距平,而在赤道太平洋的东部,从1985年12月至1986年3月海面温度却出现正距平,之后这种温度异常趋于消失.从1986年9月开始出现的第二个温暖时期导致在该年末期的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ENSO)与澳大利亚干旱(和洪水)密切相关。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澳大利亚东部的大片地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我们通过对ENSO 发展过程的研究,现在已能做出未来数月内与 ENSO 有关的雨量异常预报(尼尔考斯,1985)。但 ENSO 与降雨的关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1998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华 《气象》1999,25(4):30-33
1998年,世界大部地区继续偏暖,全球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纪录。由于受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许多地区气候发生异常,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和高温干旱天气,中国、孟加拉国和中美洲诸国遭受世纪性洪涝灾害,全球经济损失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冬季,全球大部地区气候异常暖和;年初,北美大陆遭受暴风雪袭击;春季,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因干旱引发严重的森林大火;入夏之后,热浪天气席卷印度、欧洲各国,美国许多地区受到系列龙卷风的袭击;初秋,欧洲大陆又出现了寒流天气,加勒比海地区秋季连遭强飓风袭击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2年度(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全省气温偏高,部分县为50年来最暖年和次暖年,降水量除淮河以南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日照时数豫西大部及豫北、豫南少数县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是:隆冬至初春气温异常偏高,春后期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夏季高温少雨,干旱、风雹影响严重;秋季强降温出现早,秋末出现局部寒潮和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总体来看,春季连阴雨、夏季干旱、风雹影响较重,但暴雨、洪涝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庄丽莉 《气象》1989,15(4):38-40
1988年,世界气候仍属气象灾害较多的年份。欧亚大陆年初出现大范围冬暖之后,夏季东欧、南欧及东亚大陆又相继出现少见的酷热干旱或“低温冷夏”天气。南亚、东南亚和非泖撒哈拉以南一些国家和地区久旱遭涝。孟加拉先后两次发生历史上少见的金国性洪水。苏丹频繁的暴雨与蝗灾并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洋洲澳大利亚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天气气候异常。常年应是晴热少雨的长江流域,却气温异常偏低、暴雨频繁,出现了解放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北方的雨季却没有出现一次暴雨过程,中下旬虽多雷阵雨天气,但因一般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干旱仍然持续;台风活动盛季,台风反而偏少,致使台湾等省干旱异常。  相似文献   

8.
2008/2009年秋冬季我国东部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陶诗言  卫捷  孙建华  赵思雄 《气象》2009,35(4):3-10
2008/2009年秋冬季我国12省区出现30~5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这次我国大范围严重干旱是较长时期降水稀少所造成的.欧亚中高纬度存在稳定的准静止环流系统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东亚大槽维持在日本东北部,高原上空为稳定的高压脊,中国大陆长时期处于东亚大槽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从亚洲西部过来的扰动系统不易东移到东亚上空;此外,北非、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部冬季风异常盛行,来自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这些地区.欧亚大陆稳定长达3个月的异常环流的形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自强  高由禧 《高原气象》1990,9(3):235-244
本文利用1975—1976到1985—1986年共11个冬季的50hPa位势高度场(10°×10°) 资料,揭示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环流持续异常的观测研究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平流层内存在显著的环流持续异常,主要出现在三个地区: 北美地区、亚洲大陆北部区、西欧北部巴伦支海及新地岛地区,其中以北美地区最为显著; 北美地区异常持续的位势高度场距平与亚洲大陆北部距平还具有明显的See—Saw现象,遥相 关特征十分清晰。文中还进一步指出北半球冬季平流层环流具有比对流层环流更显著、强烈 的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一、1983年我省汛期(6—9月)气候概况:1983年汛期总的特点是:“凉夏”,“北旱南涝”,初夏关中、陕南汛雨来得早,陕北盛夏干旱,关中、陕南夏、秋涝。由于暴雨频繁,降雨过于集中,使陕南安康地区出现了“83·7”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11.
198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洞庭四水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分析发现,这场秋季特大洪水是由5次暴雨过程形成的.本文在分析秋季异常暴雨洪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形成这场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北半球西风带超长波的调整、极峰位置变化以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等,发现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江淮梅雨".它的发生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前期长江流域和我国其它地区一系列异常天气的继续;另一方面,在多年的降水量年变程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秋季也存在一个降水量分布的次高峰.只不过其强度和历时不如1988年秋季典型而已.因此.秋季暴雨洪水不仅仅是长江上游的地区性问题.中下游地区的秋季防汛工作也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2.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4年度河南基本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冬、春季异常偏暖;春季出现寒潮和干旱;夏季凉爽多雨,初夏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损失严重,盛夏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阴雨天气.年内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偏轻,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洼县局加大了气象为地方服务的力度,在为政府决策服务中起到了参谋作用。大洼县局在1985、1986、1994和1995年汛期的特大洪水预报服务中,在1989年3月ZS日扑灭田庄台造纸厂特大火灾决策中,在1986年5月9日强寒潮中短期预报服务中,以及今年元旦特大暴风雪预报中,做出了贡献。从1990年起,县政府每年都拨款10万元给该局,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大洼县局加大气象服务力度@张淑珍  相似文献   

14.
1基本气候概况 2000年度(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干湿交替出现,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15.
1988年的异常气象主要表现在:高温、干旱、洪涝和台风。这些异常气象给全省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一、3月5月高温,7月持续高温据71个站统计,全年有119个站(月)破建站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这是近十几年来所未有过的。1.“3·14”高温:3月中旬前期,全省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14日大部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升到30—34℃,有54个站出现异常高温记录。下午起,寒潮袭击我省,至16日晨,浙北地区最低气温只有1—3℃。期间全省出现了冰雹、雷雨、大风和雨夹雪等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与大气低频波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2004/2005年冬季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从而改变了从1986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18个暖冬的局面。利用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和NCEP/NCAR的逐日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了2004/2005冬季的强寒潮事件,并对寒潮爆发的周期、低频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寒潮爆发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5年冬季两次主要强寒潮事件(12月22日~1月1日和2月14~21日)是在强10~20天低频振荡背景下发生的。在一次季节内低频振荡过程中,寒潮经历了高空形势相似的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建立、阻塞脊下游横槽发展、横槽转竖与南支槽耦合重建东亚大槽最后导致寒潮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和里海高度脊是导致这两次寒潮的主要系统。研究还表明在寒潮爆发过程中,10~20天低频波动在40°N南北独立传播,南北波列耦合寒潮全面爆发;寒潮爆发后期低频波动引起我国东南部低空辐散异常、高空辐合异常,从而导致我国南部地区偏北风增强,使寒潮向南爆发程度和高空东亚急流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一次寒潮中期过程的能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波数域能量方程,诊断分析1986年2月下旬—3月初在福建出现的一次强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揭示了过程的能量学特征;并分析不同纬带间长波、超长波的相互作用与寒潮中期过程的关系,为预报南方寒潮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进入80年代以来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不断出现异常现象,其中1982—1983年、1987—1988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1988—1989年该区域海水异常偏低,又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19.
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寒潮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58个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国家标准统计寒潮次数和寒潮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很大,大体上呈现自北至南递减态势,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张北21次,最少的京津地区不足2次。近50 a来环渤海地区共有233次区域性寒潮,出现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其中11月最多。区域寒潮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区域性寒潮事件频发,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并在1983年出现了突变。区域特强寒潮不多,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2次,自70年开始特强寒潮平均每个年代出现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区域寒潮次数明显减少,但特强寒潮亦极端寒潮事件并未减少。  相似文献   

20.
1981、1985和1986三年的5-6月,长江流域地区出现异常高温,而使温州密柑发生落果,其中尤以1988年最为严重,减产50-80%,其他无核或少核品种亦受影响.专家们估计因此减产50吨以上,损失6-8亿元.湖北省1988年柑桔生产因高温热害而损失达1亿元左右.巨大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减轻高温热害的适用技术.为此笔者查阅了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发表的17篇有关导致异常落果的原因及减轻的热害的适用技术的论文,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