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家恩 《气象》1980,6(11):18-18
我们曾对“农历十月廿五有雨,来年雨水好;无雨,来年雨水不好”这条谚语进行了多年验证,建立了年降水量趋势预报指标,经几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在验证这条谚语时,我们除了统计分析本站的历史资料的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外,还用邻近的处于102—103°E、24—25°N范围内的7个县站和省台、地区台共9个点的资料进行了验证。虽然这些点的拔海高度相差较大、但验证结果都较好。当我站历年十  相似文献   

2.
看雾知天气     
群众谚语:“十雾九晴”,这一条看天经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如此。象春雾往往是“阴雨绵绵无晴天”,冬雾是“雾气满天飞,雨雪后面追”。夏雾就不同了,“雾天不见人,大胆洗衣锦”。秋雾和夏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这说明春雾和冬雾常常是雨雪来临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孙玉桂  盛家荣 《气象》1980,6(12):17-18
“冻大水大”这条谚语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谚语的含义很清楚,如果冬天气温低、结冰厚,则汛期雨水多,发大水。 为了验证这条谚语,我们首先依据史料,对淮河一千五百年来16次封冻进行了分析,发现16次封冻均伴随沿淮、淮北发大水,从而证明这条谚语在历史时期还是可靠的。然后,我们根据本站历史资料,用多  相似文献   

5.
林县小店公社七泉大队气象哨农民气象员张启才同志的看天经验中有一条:“雪前雷雨水偏少”。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在学习群众经验过程中,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雪前雷”与气候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6,2(9):33-33
天气谚语中充满着辩证法。我们通过验证天气谚语,用矛盾转化分析天气变化,指导预报实践,进一步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例如我地流传着“南风吹吹,北风追追”这样一条群众经验。我们想:南风与  相似文献   

7.
今年(1965年,下同)夏季,我台在长期天气预报中对群众经验的运用主要情况如下。 一、群众经验的验证 今年三月间我们验证了三条群众经验,包括“四九南风六月旱”(江淮流域)、“清明无雨少黄梅”(淮河流域)和“春寒夏涝”(河北)。 !.“四九南凤六月早”  相似文献   

8.
山莓 山莓属蔷薇科,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花蕾生在叶腋间,开白花,结红果。果可食,味酸甜。 山莓生长地较广。田头路边、山野地角,到处可见。由于它结果早,一般在农历三月即成熟可食,故俗称“三月泡”。 农谚说:“三月泡花朵朝下多,当年雨水好;花朵朝上多,雨水差”。我们对这条农谚进行验证。10年来观测了上万朵花,分别统计各年花  相似文献   

9.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裁云  邓传芝 《气象学报》1965,37(3):328-332
本文是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流行的一条谚语“冬在头,雨水早”的验证,得出了一条预报西双版纳地区和昆明5月份雨量的指标;又根据这条谚语,找出了环流前后制约的若干关系。这种关系,不但为谚语提出了解释,而且可用来作云南省的雨季开始期和5月份雨量的预报。而这种预报,对决定云南省水稻的种植面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措施的安排,都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口是我县终南公社东面廿多里处的一个生产大队。站在我站观测场东望,常可看到该队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种云雾现象出现。当地群众称此为“唐口拉烟雾”。且很早广泛流传有“唐口拉烟雾有雨”的天气谚语。(一)烟雾与降雨的规律为了验证“唐口拉烟雾有雨”这条天气谚语,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对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冬暖寒节,春雨多”这条农谚是说冬季气温高低与春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我们对这条农谚进行了验证,用来预报春季(3~5月份)的降水量,连续使用了四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支德先  金士英 《气象学报》1966,36(1):132-135
1965年3月份容县气象服务站组织了一次调查,经过向老农学习,学习了看天经验。关于“日晕长江水”这条农谚,我们用本站日晕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并且按照“图、资、群结合,以群众经验为主”的方针把图、资、群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制作了预报工具,做中期大雨、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一、县站预报概况陕西省的县站预报工作,五四年就在褒城、铜川气象站有了萌芽,一开始运用群众看天经验制作雷雨短期预报,被称为“观云测天”预报阶段。五八年,中央气象局推广云南镇雄站补充订正预报经验之后,陕西省有36个县站(占47%)开始发布短期雷雨补充订正预报,预报工具为单站要素点聚图和曲线图。五九年至六○年  相似文献   

15.
我县每年春季3—4月份,当冬小麦处在拔节、孕穗、扬花期间,玉米处在出苗期,气候上往往是一个少雨时期。群众中流传着“春雨贵如油”、“麦收三月雨”的说法,因此春季雨水多少及其干旱情况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做好春季透雨和干旱情况的气象服务,我们以群众经验为线索,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春季透雨过程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太来公社气象哨,建哨已经16年了,现有四名兼职气象员。10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断提高了“管天”的本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向群众学习,我们爬山涉水,登门串户,遍访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村寨寨,拜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为师,收集了500多条气象谚语,学到了许多看天知识。 为了验证群众看天经验,掌握本地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17.
节气顺序和我国古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次序,在历史上曾有过变动。我们现在“雨水”后是“惊蛰”,“清明”后是“谷雨”。可是历史上曾有过“惊蛰”放在“雨水”之前,“谷雨”放在“清明”之前的时期。本文对这种名称顺序颠倒作了研究,发现了这是古人因气候有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并由此推论了我国古代气候的变化,最后将所得结果与竺可桢同志生前对我国古代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相印证,发现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8.
5月是云南省楚雄等地区的大春作物的关键时期,这个月的雨量多少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因此,作好5月份雨量的长期预报,对大春作物的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关于预报5月雨量的问题,群众经验有“观土黄识雨旱”、“土黄天有干、烂之分,干土黄雨水少,烂土黄雨水多”。所谓“土黄天”是指“霜降”节令前3天加上“霜降”节令的15天,共18天的时间。这段时期是云南地区从雨季转为干季的过渡季节,而5月却是干季转为雨季的过渡季节。我们以群众经验  相似文献   

19.
陈历舒  王道藩 《气象学报》1983,41(4):499-505
“三七”高炮施放AgI是否显著增加了雨水中银含量?能否通过分析雨水银含量了解AgI对云催化作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这些都是我国当前人工增雨试验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于1978—1980年夏秋,在湖南省中、西部高炮增雨试验区采集雨水样品,对其银含量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现将所获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4,(1):50-50
我们在学习“农历十二月廿六至廿八日南风对应次年六月至八月有台风”的群众经验中,开始由于我们对这条经验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生搬硬套,结果找不出规律,事与愿违。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