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讲VSAT次站和小站魏玉飞中国气象局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即9210工程,由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VSAT)通信网络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VSAT气象通信专用网,包括1个设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卫星通信主站,6个...  相似文献   

2.
甚小天线终端卫星通信吉林省气象局德良中国气象局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实施主计划中的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明确指出,建设一个卫星通信主站,29个区域和省级站,284个VSAT地(市)级站。现就站做如下介绍,谨供读者参考。VSAT是英语ver...  相似文献   

3.
王明贤 《山东气象》1997,17(2):51-53
VSAT通信系统是9210工程两大系统之一,它包括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两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系统的基本框架,还介绍了TES和ISBN两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安装启动特点以及本通信系统的安装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PCVSAT接收站建设是我国基层气象部门预报业务流程的革新,是中国气象局1999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9210工程向县级气象站的延续。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总体部署,吉林省计划建设48个PCVSAT接收站,目前已建设完成了31个,本项工作预计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业务使用。对于县级气象站来说,PCVSAT接收站是一个集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思路等为一体的新生事物,运行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介绍了在PCVSAT接收站建站和日常使用中容易遇到几个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供各级PCVSAT接收站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陈必云  冯民学  周曾奎 《气象》1998,24(7):35-39
TOVS卫星反演信息采集处理功能和技术,主要包括省台自动接收、分解、处理来自NOAA极轨气象探测卫星的多通道探测信息的反演资料和通过气象电路获取的由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接收、处理后的TOVS反演资料;并研制、设计了TOVS资料的预处理技术和软件,以利于业务应用,这对全国省、市台接收、处理、应用高分辨的TOVS资料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克俊 《气象》1997,23(11):14-17
结合中国气象局9210工程陕西省级站的设备安装,介绍了省级气象业务信息控制中心VSAT小站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9210工程在全国地市以上气象局建立了收发双向VSAT卫星小站 ,实现了气象信息的高速传输。为满足县以下气象台站及非气象部门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中国气象局推出了“9210工程单收站系统”。该系统采用中国广播卫星公司研制的PCVSAT高速卫星信息广播系统。1PCVSAT高速卫星信息广播系统概述基于PCVSAT的高速卫星信息广播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个主站和众多的接收小站组成。主站将各种信息汇接处理成高速数据码流 ,经调制、上变频、放大后 ,由大型天线向卫星发送。单收站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 ,解…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9210工程”的建设目的、内容及我省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情况,论述了卫星数据小站、话音小站、混合小站安装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我省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9.
VAX4200实时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武丽钧(气象通信台)VAX4200实时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在新设备基础上对原有通情系统的一个整体技术革新。该系统的实时通信技术使VAX4200成为内蒙古气象局至中国气象局的重要通信枢钮,成功地获得和传...  相似文献   

10.
VSAT系统及其在气象通信中的应用吕东峰(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VSAT系统是一种工作在kU频段(11~14GHz)或C频段(4~6GHz)的小型高度软件控制的甚小口径卫星通信地球站(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雷电引入卫星小站系统的途径,阐述了卫星小站系统的防雷电措施,提出了构筑完整防雷体系保护系统设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国气象局构建了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远程会商、行政电视电话会议、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是原有标清系统的重要升级,针对视频质量不高、系统稳定运行能力低下、组会能力不够灵活的现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建立了高清电视会商系统。介绍了的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并与标清电视会商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清电视会商系统技术领先,功能强大,是目前气象行业技术领先的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是支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平台之一,在气象服务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东亮 《气象》1997,23(2):48-51
针对VSAT天线产生的压重对房顶的影响,指出了其压重产生的3个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压重的估算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卫星天线压重的估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 (CMACast) 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MACast是中国气象局基于DVB-S2标准的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使用亚洲卫星4号星一个完整的C波段转发器对中国及亚太地区进行气象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及流媒体视频的广播。该文详细介绍了CMACast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并与中国气象局现有的3个广播系统PCVSAT,DVB-S和FENGYUNCast以及EUMETCast,GEONETCastAmericas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CMACast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功能强大,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卫星数字广播系统。预计2012年初CMACast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CMACast系统建成后,将全面整合PCVSAT,DVB-S和FENGYUNCast 3个系统的业务和用户,成为中国气象局唯一的广播系统,并作为GEONETCast的亚洲区域中心,向亚太地区进行GEOSS数据的广播。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及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对模式误差序列进行时频处理,实现了对模式系统误差和局地误差的订正,发展了西北区智能网格气温客观预报方法(northwest intelligent grid temperature objective prediction method,NWTM)。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2018年3月—2019年1月西北区239个国家基本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NWTM对CMA和ECMWF两种模式产品的气温预报能力有显著的提升;随着预报时效增长,两种模式订正产品的误差增大。2)NWTM对ECMWF西北区最高气温的订正效果要明显优于CMA,但就最低气温而言,NWTM对CMA的订正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就24 h最高气温而言,ECMWF在宁夏的订正效果最好,CMA在青海的订正效果最好;而对于24 h最低气温的预报,CMA在西北4省的订正效果相差不大,ECMWF在陕西的订正效果最好。3)空间误差检验表明:针对最高气温的预报,ECMWF订正产品的订正能力明显优于CMA,特别是在甘肃河西走廊和中东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宁夏中南部及青海大部。就最低气温的预报而言,ECMWF和CMA对甘肃河东和陕西南部的订正能力较好;ECMWF订正产品在宁夏中南部及青海南部的订正能力高于CMA,而CMA订正产品在陕西中部的订正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大力推行的DVB-S共享数据平台, 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发挥卫星垂直探测器 (ATOVS) 资料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以及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系统中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基于DVB-S系统的NOAA/ATOVS资料的处理、分析与显示系统的概况及主要功能, 并以2005年7月人们关注的台风“海棠”为个例, 展示了利用该系统在监测和分析台风或强对流天气时的独特优势。该系统的建立, 将解决省、地气象部门不能实时获取ATOVS资料的问题, 并将推动ATOVS资料在气象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大力推行的DVB-S共享数据平台,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发挥卫星垂直探测器(ATOVS)资料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以及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系统中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基于DVB-S系统的NOAA/ATOVS资料的处理、分析与显示系统的概况及主要功能,并以2005年7月人们关注的台风“海棠”为个例,展示了利用该系统在监测和分析台风或强对流天气时的独特优势。该系统的建立,将解决省、地气象部门不能实时获取ATOVS资料的问题,并将推动ATOVS资料在气象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德刚 《大气科学》2016,40(2):411-422
气象台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可能受城市化等因子的影响而与野外试验站的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影响野外试验获取的热力参数直接应用于西北干旱区台站感热通量的估算。本文选取了一些常用的热力参数化方案(包括Z10、B82、Z98、Y08和Z12等方案),通过敦煌站夏季估算的感热通量与野外观测的比较以及对整个西北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估算,评价了这些热力参数化对动量粗糙度的敏感性和在西北干旱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热力输送系数取定值的方案计算西北干旱区的感热通量可能存在较大不确定;台站的动量粗糙度可能受城市化等因子的影响,但在感热通量计算时建议取台站下垫面的动量粗糙度;Y08方案估算的感热通量相对比较合理,可以用来研究西北干旱区的夏季地表感热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结构与功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用途、需求出发,进行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结构与功能设计,重点突出了移动应急气象观测对自动气象站的便携性、易架设性、低功耗、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的要求。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制定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需求书》,并对8个厂家生产的设备在3个气象台站进行了试用,测试了传感器性能、使用的便携性和易架设性、通信方式的多样性、设备运行的低功耗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设备结构和功能设计可满足移动应急气象观测需求。  相似文献   

20.
Comparison of Three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Datase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16-yr (1988-2003) tropical cyclone (TC) intensity data from three major forecast center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Tokyo (RSMC Tokyo), 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at 1% significance level) in the intensity of TCs among the three centers, with a maximum difference for the same TC over 30 m s-1. The flight reconnaissance over TC can minish the discrepancy to some extent. A climatic and persistent prediction model is set up to study the impact of initial data from different forecast centers on the prediction of TC intensity.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a 4-yr independent test is the largest using data from JTWC, while the smallest using data from RSMC Tokyo.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 in 24-h intensity prediction is 2.5 m s-1 between CMA and RSMC Tokyo data, and 4.0 m s-1 between CMA and JTWC data, with a maximum deviation reaching 21 m s-1. Such a problem in the initial valu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intensity prediction of TC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