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桂西北明山金矿床表生带矿石中氨基酸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目前关于氨基酸溶金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表生带的矿石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分离、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的稳定性与所处的成岩成矿环境有关,因此不同环境中成岩成矿发挥作用的所基酸种类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差异;进行氨基酸溶金作用模拟实验时应该首先考虑氨基酸在不同成岩成矿环境中的稳定性。结合已有的氨基酸溶金作用模拟实验所得到的认识,对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国家辉 《贵金属地质》1996,5(4):266-278
本文分析了金在表生氧化带的地球化学性状,具体研究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曲型矿床表生氧化带中金的氧化淋滤和富集-矿体及矿石特征,气候条件,矿体赋存标高,剥蚀深度及具体出露情况,夺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氧化带发育情况及氧化壳类型,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和品位变化-以及保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1996,5(4):266-278
本文分析了金在表生氧化带的地球化学性状,具体研究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典型矿床表生氧化带中金的氧化淋滤和富集——矿体及矿石特征,气候条件,矿体赋存标高、剥蚀深度及具体出露情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氧化带发育情况及氧化壳类型,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和品位变化——以及保存条件等。总结出该区氧化矿形成的十项有利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本区该类型金矿氧化矿的找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湘黔地区“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贵州─带“卡林型”金矿原生矿石中的金主要呈微粒状单质金被包裹于硫化物及以绢云母为主的粘土矿物中,反映了金的矿化作用与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是同时发生的。不同的“卡林型”金矿床之间,由于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其主要载金矿物的种类也不相同。表生氧化带中,载金矿物硫化物和绢云母发生了氧化和分解作用,使矿石中的大部分金转化为游离态形式存在,提高了矿石的可选性。  相似文献   

5.
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转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显凡  张兴春 《矿物学报》1997,17(4):501-506
本文以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讨论了该类型金矿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差异,并从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角度作了赋存原理分析,进而重点探讨了两类矿石中粘土矿物的表生淋滤转化的化学模式,为开展原生矿石的选冶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高龙式金矿的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力  关广岳 《贵金属地质》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律、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桂西北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马鞍桥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西秦岭造山带中的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虽具有共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的礼-凤-太古生代盆地中的金矿床主要受剪切带、隐爆角砾岩和张性断裂控制,且矿区花岗岩类比较发育,已被划归为类卡林型(或造山型);而西秦岭中、南成矿亚带  相似文献   

8.
<正>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已发现八渡、高龙、金牙、明山、隆或等矿床(点)、矿化点40余处。尽管前人对桂西北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吴江等,1993;国家辉,1994a,b,c,1996,2000,2002;谢世业等,2006;张敏等,2011),但对八渡金矿床解剖较少(肖龙,1997;谢世业等,2006;覃少耀等,2012),其总体认识程度偏低,尤其是对其载金  相似文献   

9.
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也是广西最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已发现高龙、金牙、明山、隆或等重要金矿床。随着矿产勘查工作逐步深入,找矿难度愈来愈大。对本区金矿成矿规律适时地加以总结,提出本区成矿研究中若干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1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0.
桂西北百勇金矿和百蓬金矿为小型卡林型金矿床,与同一地区的明山、金牙金矿对比,最大特点是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晶体颗粒粗大,黄铁矿最大者直径可达10~15 mm,毒砂最大直径在15 mm左右。百勇金矿电子探针结果显示黄铁矿表现为高As(0.63%~2.35%)、低S、Fe的特征,As与S呈负相关关系,与一般的卡林型金矿类似,但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未形成明显的元素分带,表明百勇金矿粗粒黄铁矿是在比较稳定的热液流体环境下形成。百蓬金矿含砷黄铁矿具有环带结构,核部低砷,环带高砷(2.309%),且环带宽大(100~200μm),不同于明山金矿黄铁矿形成细小密集的环带(5μm左右),表明百蓬金矿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可能处于百勇金矿与明山金矿之间,暗示热液活动周期比较长,且补给充足,从而形成粗大的环带。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百勇金矿和百蓬金矿中的Au是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且成矿流体中的Au呈不饱和状态。由于含砷黄铁矿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流体充足,导致黄铁矿表面空位以及晶格缺陷较少,金没有足够的空间进入。另外,地层中存在大量的铁白云石为成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Fe,进一步减小了黄铁矿形成过程中形成空位以及晶格缺陷的可能,最终使得黄铁矿中金含量很少。同时,含砷黄铁矿中As的含量普遍低于典型卡林型金矿的含砷黄铁矿,导致Au进入黄铁矿缺乏"催化剂",从而导致百勇金矿和百蓬金矿品位较低,暗示粗粒黄铁矿和毒砂对形成卡林型金矿不太有利。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taking the finely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and northwestern Guangxi as examples,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primary ores and that of oxidized ores, analyzes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in terms of crystallo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and especially studies the chemical model for supergene l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two types of or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idea for dressing and smelting technology for primary gold ores.  相似文献   

12.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冲断褶皱构造的控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 “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发育不对称背斜构造,断层向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大厂层”凝灰岩和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间滑脱,金矿体产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中,在浅部为脉状矿体,在深部渐变为缓斜穿层矿体。断层伴生型金矿床发育于由高角度断层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呈似层状。印支晚期华南古特提斯洋的相继闭合是形成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主要冲断褶皱构造的主控因素。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黔西南中部还存在与已经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冲断褶皱构造带类似的构造,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沈坝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缘,为化探异常发现的金矿床。矿体赋存在志留系下统的梅子垭组第二岩性段中亚段的岩层内。炭质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夹含炭变质砂岩为含矿主岩。矿床内综合利用元素低,为单一的金矿床。矿石中的As含量甚微,表明该矿床不同于展布滇黔桂接壤区和西秦岭地区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甘肃鹿儿坝金矿处在西秦岭“岷礼金矿带”上,是我国卡林型金矿“西北金三角”组成部分。该矿床赋存于洮河复向斜北东翼之中三叠统浅变质浊积岩建造中,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石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是一个正在开发但难选的大型金矿床。为了解金的赋存状态,文章通过中-高倍矿相显微镜、金化学物相分析及电子探针(EMPA)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三类矿石中金的分布型式基本一致,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石英、黄铁矿和铁白云石;金以矿物包裹金为主,总占比达96.31%,其中硫化物包裹的金占61.45%~89.01%、硅酸盐中的金占有率为7.28%~25.49%,独立存在的金矿物较少,占1.03%~9.01%;独立金矿物主要以矿物粒间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987.05‰,为自然金,粒度以0.0009 mm×0.0061 mm~0.0078 mm×0.0114 mm为主。这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并为改善矿山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力  关广岳 《地质与资源》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模、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高龙式金矿床氧化机理的室内研究及其实验测试结果从矿区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龙式金矿床氧化矿体的成因模式,认为:在中三叠时期形成的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由水下岩浆的大量喷出沉积的火山物质,经成岩作用和地下热液不断淋滤淬取围岩物质而形成的矿床。金主要以徽细浸染的形式赋存于各种硫化物中。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体,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暴露地表后,受温度、水,CO2、pH、Eh值、氧化铁疏杆菌等的影响,含金硫化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地表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氧化物类及氧化矿体。桂西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地区金矿主要为卡林型,其次为红土型,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为中等含硫微细浸染状氧化矿石。目前浅部矿石已基本采完,深部矿石品位较低(0.8~1.8 g/t),因此有效提高低品位矿石浸出率和金回收率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筑堆时矿石粒度和喷淋时氰化钠浓度是堆浸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矿石粒度大,金浸出率低;氰化钠浓度大,则成本增加。根据矿石物质成分和工艺特征研究,得到矿石冶炼时的最佳工艺条件:筑堆时矿石粒度为15~25 mm,氰化钠浓度为0.05%~0.08%。该研究有效提高了矿石浸出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为金矿石堆浸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矿床及其组合与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一样,是地壳变革的一个事件,因此从成矿环境地质方面可反演矿床及其组合的形成史,正确划分出与区域地壳演化阶段相适应的矿化类型;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右江幔隆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借用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思想,用地幔隆起的观点分析了本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自力 《地质与勘探》2020,56(1):219-229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琅勃拉邦构造带,是该带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对矿区的岩石及矿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矿区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形成时处于相对缺氧的沉积环境;矿石的硫、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 Eu异常特征说明围岩灰岩不是矿床的成矿母岩; Ce异常特征表明矿区形成于水体深度适中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Y/Ho特征也说明金矿床与围岩灰岩的源区不同。通过与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研究,爬奔金矿虽然在诸多方面与卡林型金矿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异性。综合研究认为,爬奔金矿应为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