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6年(站址迁移对比期)萧山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址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逐日观测值,采用差值标准差、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以上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新址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值均低于旧址,差值分别为-0.4℃、-0.7℃、-0.2℃,新、旧址的最高气温差异最大;新、旧址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春、夏季节比较接近,而在秋、冬季节相差较大。2)新址相对湿度大于旧址,差值年平均为3%,新、旧址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9—12月新旧址的相对湿度差值较大。3)新址的年降水量比旧址偏多110.3 mm,雨日比旧址偏少22 d,年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为7%,4—6月和9—11月期间新旧址的降水量观测数据差异较大。4)新址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比旧址偏大,差值年平均分别为2.0 m/s、3.6 m/s、3.5 m/s,新、旧址在春、夏季的风速相差较小,秋、冬季相差大,新、旧址在大风日数和静风出现次数上一致性较差;全年风向相符率为42.5%,两站址风向一致性较差。5)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月(年)平均值与旧址近20 a的观测数据差异不显著,平均风速差异显著。分析认为,测站环境、海拔的不同以及小气候的影响,是造成以上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对比观测数据差异,选用2016年1~12月新站和旧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利用均值差异、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新旧测站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新址气温、气压均低于旧址,风速高于旧址,降水量、相对湿度差异大,变化无规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观测场周边环境的不同造成;新址与旧址气温存在高度正相关,两站气温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计算,研究结果可为资料使用者提供订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淼 《陕西气象》2019,(2):19-21
采用宜君气象站1968—2017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宜君县近50 a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宜君县近50 a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趋势率为0.362℃/10 a,20世纪90年代末(1997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冬季和春季气温变化显著,夏、秋季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2年气温要素逐日资料,对甘肃省康乐县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同期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站之间气温存在明显负温差,旧测站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高于新测站,且最低气温相差最大,说明旧测站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热岛效应以提升最低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方式来提高旧测站的气温;新旧测站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可建立新旧测站之间气温线性回归订正方程,订正后的新旧测站气温要素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5.
对2013年神木气象站迁址前(旧址)、后(新址)基本气象要素的对比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址较旧址的气温、气压明显偏低,风速明显增大,风向有一定角度的偏转,相对湿度略有升高,降水量略有减少。两站气象要素有显著的非均一性。海拔高度、下垫面、地形、周围环境等因素是造成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都匀市气象局迁站对比观测各气象要素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都匀市气象局(57827)新、旧站址2007年1、4、7月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新址气温、本站气压、降水量均低于旧址,风速、相对湿度均高于旧址。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为都匀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铜仁基本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现址与拟迁新址(以下简称新址)2012年1、4、7月同期对比观测的各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新址气温、气压低于现址,相对湿度和风速大于现址,静风频率明显比现址偏小,弱降水时两站址降水量差异很小,强降水时新址降水量明显比现址偏大的结论;以期为该站资料序列延续、订正以及气候资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乌拉特后旗气象站2007年迁站前后两个气象观测站址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的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站气温的差异,结果显示:(1)乌拉特后旗气象局2006年迁址后,日、月、年平均气温均比旧站高,现站2007—2018年12a年平均气温比旧址1974—2006年33a年平均气温高4.0℃,在2007年出现了断点。(2)现站与旧站同期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且显著相关。(3)两站气温差值存在月、季变化特征,春季差值最大,夏季最小,4月差值最大,7月差值最小。(4)冬半年日平均气温差值的变化幅度比夏半年大,12月变幅最大,6月最小。(5)日平均气温在-15.0℃时,两站温度差异最大,在20.0℃以上的季节,温差相对较小。在与历史资料合并使用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订正,避免数据因不连续造成应用误差。  相似文献   

9.
选取昌吉站旧址1981—2013年(其中1981—2008年为迁站前昌吉站资料,2009—2013年为旧址作为区域站Y5522所采集资料)、新址2009—2013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新旧站址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迁站前后,新址与旧址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新址较旧址略大。两站气温差冬季变化最为明显,夏季变化最小;平均相对湿度新址较旧址偏高,各季差值在冬季最小;平均风速较旧址偏大0.9 m/s,最多风向新址为西风及西南风,旧址为西风;从年平均值的连续性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连续性较差,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风速连续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玉屏新旧站址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杨长登  邓岑 《贵州气象》2015,39(2):40-44
对玉屏县2012年各月新站与旧站址的气压、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降水及风等气象要素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址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低于旧址,对比误差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变化差异较小;新址的风速大于旧址,静风频率明显比旧址偏少;新址年最多风向与旧址2000年以前多年平均值基本一致;新、旧站址地面温度各月差值对比差异较大,且一致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尤其在高温季和低温季,地面温度反差很明显,这主要是新站的周边环境及下垫面与旧站不同等原因所引起,需要连续观测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