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标准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某锡多金属矿尾矿库周边深层、浅层地下水质量状况,研究地下水污染特征,为同类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防治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及选矿废水下渗等导致锡多金属矿尾矿库下游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尚未污染下游深层地下水。尾矿库上、下游同一位置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平迁移能力强于垂向迁移,下层浅层地下水铅、砷超标应引起重视,应在尾矿库四周进行防渗处理,遏制尾矿库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汤崇发 《地下水》2014,(4):127-128
污染指数包括单项指标的污染指数( I)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I),在地下水污染评价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吴川市地下水污染评价为例,说明污染指数法在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的应用:初步确定地下水污染源、进行浅层地下水污染等级分区、地表水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评价等;并且指出了污染指数法用于评价地下水污染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广东湛江冯村垃圾场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湛江冯村垃圾场建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了单要素污染指数和多要素综合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冯村垃圾场及周边的浅层地下水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均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防治包括设立防治分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及地下水管理模型,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5,24(4):388-393
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与加快,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面临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农业污染和有机污染的研究工作.结合研究区研究情况,本次评价主要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分析了地下水评价的各种方法后,本次评价选择了单指标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法对该区进行评价.在研究区展开了野外调查,采集了浅层地下水样品110组(其中包括平行样、加标样和监控样合计20组),每个样品测试了35项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7.4%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本次评价,基本上反映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并为有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宿州矿区由于长期煤炭开采,不仅形成了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而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利用研究区水土污染调查获取的21个地下水样品的 NO 3 -等13项污染指标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解析工作。在采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源及空间分布特征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到了重度污染,以Ⅳ类水为主,污染较严重的指标为 NO 3 -、Mn、Fe和F-。(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4个污染源:原生地质环境(F1),其高值区分布在桃园煤矿及其周边;矿坑排水和矸石山淋溶作用下形成的矿业废水(F2),其在桃园和钱营孜煤矿及其周边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其余矿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矿业废水污染;由生活垃圾、人畜排泄物造成的农村污水(F3),其污染地区主要为朱仙庄和芦岭煤矿一带; 由化肥施用引起的农业污染(F4), 其高值区集中在朱仙庄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地下水原生地质环境和矿业废水,其中约有51.040%的污染来源于原生地质环境及煤矿矿业污染的混合污染,约有11.841%的污染来自煤矿矿业废水,其余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区域为桃园和钱营孜煤矿一带,祁南和祁东煤矿污染相对较轻,朱仙庄和芦岭煤矿水质较好。(4)建议对矿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综合防治:加强矿坑排水口的污水达标排放监管力度;煤矿企业采用生产建筑材料等方法提高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强与矿区污水、垃圾填埋处理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峪沟煤矿区水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表明本区主要污染因子为SS、COD、SO4^2-,并已通过矿区的排污河道对附近浅层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污染。为保证本区水资源不再恶化,净化处理排放污废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5年的监测资料,对新乡市全市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等多项指标均有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7.5%、74.5%和63.8%,最大超标倍数为3.02倍.综合污染程度评价表明,新乡市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周晓玉 《地下水》2010,32(2):43-46
为了保护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环境,进一步合理开发该区浅层地下水,在对信阳市市区大量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饮用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工业锅炉用水评价及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虽没有极差的Ⅴ级水,但在人口集中和用水集中的市区均为较差的Ⅳ级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人口集中带来的生活污染是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次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这些理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淮南矿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淮南矿区浅层地下水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浅层地下水样测试结果,分析了区域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水质评价,划分了不同污染等级范围.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在矿业集中开发区及城镇密集区,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西华井田勘探基础上,利用水质分析测试资料,采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井田勘探区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地表水、浅层水及深层地下水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受污染程度轻,随矿区开采进程加剧,应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管理及合理利用,避免矿井生产对水源带来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5)
利用2012-2017年蚌埠市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单要素污染指数和迭加型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孔隙水Ⅳ、Ⅴ类水所占比重较大。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11.54%,轻度污染的占23.08%,中度污染的占15.38%,重度污染的占50.00%。蚌埠市河漫滩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总体较为严峻,应加强区域地下水保护,编制专项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并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蚌埠市河漫滩区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主要由含水层本身的防污性能、人为污染源污染地下水的灾害等级和地下水受污染后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是指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的污染可能性大,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需要编制3张基础图:地下水易污性图、地下水价值图和地下水污染源灾害分级图。本文介绍并应用了定量评价的DRASTIC方法和定性评价的矩阵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了含水层易污性、地下水开发利用价值和污染源对地下水影响等因素,对北京市海淀区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项城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项城市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通过用单项指标的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污染现状评价,对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深入开展淮南市区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模糊理论和综合水质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本区不同的水质级别与污染源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污染程度和规模与城市功能分区具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铅锌矿山长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对某铅锌矿主要污染源及矿区周边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等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矿坑涌水及矿区废石堆是主要污染源,对矿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产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镉、锌或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分析测试资料,依据水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简要阐述了矿区开发对地下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矿区开发后地下水环境的一些变化趋势及初步预防措施,为将来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浅层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6 063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34 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占87.14%。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哈尔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利用松嫩平原(黑龙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对浅层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受原生环境下水化学条件控制的Fe、Mn指标含量对水质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属于区域性污染,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主要污染物为NH4+及NO3-、NO2-,来源于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所施用的化肥.根据分析数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以无机污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李春燕 《地下水》2014,(5):41-43
根据邯郸市2012年地下水环境监测成果,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邯郸市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邯郸市西部山区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较好,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指标值为0.80和2.50之间,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地下水Ⅲ类水;东部平原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恶劣,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多为较差和极差,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Ⅳ、Ⅴ类水。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典型污染源附近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组分的检出率较高,但检出浓度较低,除苯在个别采样点处超出美国环保局(EPA)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卤代烃和单环芳烃组分均没有超标;平面分布上,卤代烃和单环芳烃各组分的浓度高值点大都集中于该地区东南部的工业区内,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工业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垂向上有浅部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深部地下水较轻的特点;典型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重,但随着采样点远离污染源,地下水中各有机污染组分的浓度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