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黄桷湾危岩高边坡是泥岩和砂岩呈类似夹心饼干状软硬互层结构、缓倾坡内的岩质高切坡。危岩高边坡除坡顶的陡崖处厚层砂岩发生崩塌失稳外,主斜坡体下部还存在局部的切层失稳。为确保高边坡下部的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居民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边坡的主斜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选取天然自重和地震动荷载两种工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主斜坡岩体在两种工况下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稳定系数下降显著; (2)陡崖和主斜坡接触带附近及主斜坡坡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更大; (3)主斜坡潜在滑移面位于坡内中深部,剪出口位置可能位于主斜坡的坡脚处。  相似文献   

2.
张丽  李广杰 《世界地质》2005,24(4):378-381
长白山天池地区崩塌灾害频频发生。为分析长白山天池地区斜坡稳定性,选取龙门峰作为典型斜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应力、位移模拟分析,绘制最大、最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地区高陡斜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大规模崩塌。斜坡上缘表层岩体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导致小型崩塌和危石坠落发生。并确定龙门峰两侧南北向陡崖、瀑布附近东西向陡崖及黑风口以南南北向陡崖分布区为崩塌灾害严重区。  相似文献   

3.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强烈岩溶控制型崩塌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7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镇腰岩脚发生崩塌。腰岩脚高陡坡为软弱基座型,上覆硬岩为碳酸盐岩,下伏软岩中有近水平可采煤层。基于灾害特征及过程分析,建立了崩塌发生机制概念模型,即高陡斜坡中因强烈岩溶作用发育有深切溶蚀裂缝和水平溶洞,形成高陡岩墙,坡体深部煤层向坡面过度回采,导致岩墙下部应力集中过大而发展为破坏。基于MIDAS/GTS分析软件量化分析了崩塌发生机理及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采空率下回采工作面距离陡崖面的临界安全距离,可为类似条件下煤矿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岳西县自然斜坡在地球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下,容易变形并遭到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系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和浅表生改造理论分析,查明了岳西县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成因,并探讨了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岳西县不同岩组的抗风化能力和力学特性存在差异,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机理也不相同。根据斜坡结构特征,岳西县滑坡分为全风化层滑坡、强风化层滑坡和顺层岩质滑坡:全风化层滑坡的滑面位于全风化层中或全风化层与强风化层的分界线处;强风化层滑坡的滑面主要发育于强风化层与中风化层的分界线处;顺层岩质滑坡主要发育于片麻岩发育的顺向坡中。根据变形破坏方式,岳西县崩塌可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滑移式崩塌主要由一组缓倾坡外结构面和另一组陡倾(坡外或者坡内)结构面控制;倾倒式崩塌主要由一组陡倾坡内结构面和另一组近水平发育的结构面控制;坠落式崩塌主要由一组结构面陡倾或近直立发育的结构面控制。岳西县滑坡多发育于风化壳厚度较大、岩体较松散、结构面强度低的地区;崩塌多发育于斜坡高陡、岩质风化程度低、结构面发育的地区。研究成果对岳西县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及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部地区发生了芦山地震(Ms 7.0),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以地震重灾区宝兴作为研究区,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高清航拍图像,以及崩塌滑坡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对区内次生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岩性、断裂和坡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宝兴地区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1以中小型崩塌滑坡为主,且沿省道S210集中分布;2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宝兴杂岩区浅表强风化层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3研究区内发育的五龙断裂和小关子断裂不是芦山地震的同震断裂;4该区域70%的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区域范围内,30~40°坡度段崩塌滑坡最为集中;5人类工程活动是宝兴地区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发育在S210省道两侧的主要原因;6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2次地震及其余震的频繁加载作用下,宝兴地区崩塌滑坡的活动性增加,未来几年将是中小规模崩塌滑坡发育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长白山天池及邻区火山地质和次生火山灾害的编图结果,从岩性、断裂、地形地貌和水系等方面,分析火山喷出物的地质特征与这些火山物质所导致的次生火山灾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崩塌发生在柱状节理发育的硬质岩中,多期火山喷发以及伴生的地震活动剥蚀掏空坚硬岩层间的松散堆积体,使岩体失稳发生崩塌,局部陡崖地貌在地震影响下亦会发生崩塌灾害。软质岩和松散堆积体受流水侵蚀,河谷下切,河流两岸斜坡前缘形成开阔的滑动空间,火山地震引起山体变形,斜坡岩体结构遭到破坏发生滑坡灾害。火山先期喷出的碎屑物和崩塌滑坡产生的碎石是火山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火山喷发或强地震引发的洪水灾害以及地形地貌对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搬运和分布范围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通报》2013,32(12):1984-1992
宝鸡是中国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的地区之一。为揭示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在2006—2012年持续7年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宝鸡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其中滑坡数量最多达887处,约占总数的57%,主要沿渭河谷地、东北部黄土丘陵区、南部和西部山区中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山间盆地和主干道路切坡沿线密集分布;其次为崩塌328处,约占总数的21.23%,再次为不稳定斜坡234处,约占总数的15.15%,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于渭河盆地周边的塬边和丘陵斜坡带、东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高陡斜坡带和基岩山区交通干线道路沿线的切坡地段;泥石流灾害数量最少为96处,约占总数的6.21%,集中分布在西南部陇山、秦岭山区沟谷和黄土丘陵区的沟壑中。目前,频繁发生的浅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特别是黄土地区房前屋后和山区公路边坡地段的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是宝鸡市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而位于城区南部的伏龙坪、华林坪地区已成为兰州市主要的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发育有滑坡43处,崩塌8处,不稳定斜坡68处,泥石流沟7条。已造成7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800万元,潜在威胁近5764人、资产约29112万元。发生滑坡的斜坡体基本上均由黄土组成,坡高一般30~50m、坡度一般40°~60°,而且这些斜坡地带居住了许多居民,坡肩和坡脚削坡建房,修路等形成了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良好的临空条件,并且斜坡上无序堆放垃圾、倾倒污水,在降水的诱发下,促使滑坡、崩塌发生。所以,对伏龙坪、华林坪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发生特大滑坡灾害,体积约1.882×107m~3,滑程2.8 km,导致新磨村被毁,83人遇难。滑坡位于岷江上游松坪沟左岸,上部为厚层状杂谷脑组石英砂岩,中部和下部为中厚层状至薄层状石英砂岩及千枚岩地层,构造挤压带从滑坡区中上部穿过,具有上部富含地下水和下部隔水出露泉水的水文地质结构。受多期地震特别是1933年叠溪M_s7.5级地震导致岩体震裂破碎并形成裂缝,岩层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极易形成滑坡灾害。斜坡上陡下缓,后缘坡体坡度达到60°,中部开阔陡坎及下部平缓宽阔的地形为滑坡的运动提供良好的地形条件,易形成滑坡—碎屑流。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以及降雨致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冰雪冻胀及自身重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1.
贵州安顺-六枝一带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共有785处,其中滑坡372处,崩塌246处,地裂缝77处,泥石流47处,岩溶塌陷11处,洪涝洼地32处.纳雍县的岩脚寨的的基岩顺层滑坡、六枝旧院的切层滑坡、六枝特区龙潭乡朱家寨的松散层滑坡、纳雍县菁口寨崩塌、纳雍县垮山口泥石沟的泥石流等是区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实例.纳雍县的岩脚寨地区有几个村寨、六枝旧院坐落在古滑坡体上,有很大的隐患,建议通过移民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上游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受金沙江断裂带的影响,斜坡完整性差、岩体支离破碎,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根据遥感影像上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的色调、平面形态、变形标志、微地貌等特征,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在金沙江流域直门达—石鼓段共识别出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87处,其中大型40处、特大型47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堵江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大致可划为滑坡-堵江灾害链、崩塌-滑坡-堵江灾害链、滑坡-泥石流-堵江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色拉滑坡、汪布顶滑坡、探戈滑坡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变形特征、链式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地理位置上看,金沙江断裂带明显控制了金沙江干流直门达—石鼓段的平面展布,新构造运动在断裂带各段活动周期、强度存在差异性,中段和南段活动性较强、应变积累更快,地震作用可能相对频繁,为巴塘以南的金沙江两岸有利斜坡区发生堵江滑坡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3.
作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的方山景区建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场考察表明,分布在方山四周的陡崖存在着较多的落石灾害隐患,而在冬季还存在着因陡崖顶所结冰凌的下落而形成了较为罕见的冰凌灾害隐患(例如在2017年冬季,就发生了来自两宜亭景点反倾陡崖上所结冰凌坠落砸坏亭子本体及石板路、石栏杆的现象)。由于两宜亭景点是方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常有游客来此欣赏美景和坐在亭中休息,所以上述发生在两宜亭景点的落石和冰凌等现象,将构成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确保旅游安全,按照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原理,作者提出了如下应对之策:在基本上保证两宜亭景点游览观赏价值的条件下,采用科学“避让”的方法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消除上述落石和冰凌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月3日18时55分,贵州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归化街道田湾子发生一起顺层滑坡,形成约3.5×104?m3的堆积体,造成14?人遇难,3?人受伤。综合应用无人机航拍、现场测试等技术手段,文章详细描述了现场的地质调查,初步分析了滑坡体特征、滑坡发生的运动过程和成因机理,并对滑坡残留体的潜在危险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现场救援行动提出搜救建议。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滑坡源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风化碎裂的泥质白云岩和不利的岩体结构面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边坡开挖扰动致斜坡的地表形态和应力分布发生改变是滑坡发生的外因。田湾子滑坡发生前斜坡无明显的变形迹象,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深入研究田湾子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对贵州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特征,评价其在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高精度遥感、机载LiDAR、工程地质勘查等“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对该隧道进口规划区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区内发育有1#、2#滑坡和俄洛堆不稳定斜坡;1#滑坡规模约32.48×106 m3,2#滑坡规模约10.15×106 m3,均为已发生的特大型岩质滑坡;俄洛堆不稳定斜坡位于2处滑坡中部,规模约35.80×104 m3,下部为强风化岩体,上部为碎石土结构,为中型复合型结构斜坡。评价认为: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选线从2处滑坡体中部山脊穿过,2处滑坡对铁路选线未构成地质安全风险,但隧道进口穿过的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存在潜在地质安全风险;1#、2#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和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为规避工程建设扰动诱发潜在的滑坡风险,建议将卡子拉山隧道选线进口向东南侧平移,通过边坡开挖的合理设计、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及运营期间的针对性治理等措施,从源头上对潜在滑坡风险进行防控,以保证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多数学者利用SAR单轨道数据对高山峡谷区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滑坡不能识别、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为全面准确的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文章采用SBAS-InSAR技术,以东川小江沿线两侧深切割高山峡谷区为研究区,通过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进行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引入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最终共识别出18处滑坡灾害体,其中5处为高风险潜在滑坡,并对三类典型潜在滑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能有效避免SAR单轨道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产生的几何畸变问题,同时,该方法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甘肃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实验数据和已有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力学性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可为进一步治理该区的各类地质灾害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预测研究区未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沟等五种类型,其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山的阳坡,形成了数条滑坡群沟。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不稳定斜坡主要属黄土型,主要位于滑坡或阶地前缘以及人类居住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上;泥石流沟灾害,按物质组成属于泥流沟,按流域形态属于山坡型,按流体性质属于稀性,按水动力条件属于暴雨型。  相似文献   

18.
结合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笔者等就斜坡、边坡与滑坡,勘察与勘查,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等容易混淆的术语,地质灾害与非地质灾害野外判别、不稳定斜坡术语的含义及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初步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与非地质灾害典型识别图谱。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岩溶山区地下采矿活动对上覆岩层及山体的变形影响,依托贵州纳雍普洒“8.28”特大崩滑案例,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纳雍普洒“8.28”崩塌体特征和山体变形发展过程,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了地下采动作用诱发强烈岩溶山体崩滑失稳过程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山体上部灰岩溶蚀强烈,形成众多裂隙和岩溶管道,在地下采动作用下经历了较长的变形发展过程;地下采动影响下,山体上覆岩层向采空区方向变形,并随着顶板岩层冒落,岩层变形显著增大;上覆岩层深大裂隙对山体变形有重要影响,上部岩层沿着裂隙向下形成沉降带,同时裂隙也得以扩展;崩塌区前缘岩体由于开挖卸荷,向坡外发生挤出变形,前缘阻滑力降低;随着采空区不断扩大,山体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山体整体溃屈,发生破坏。普洒崩滑模式为“山体后缘拉裂沉陷—裂隙扩展贯通—整体溃屈”。本研究为开展西南地区地下采动对岩溶坡体稳定性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20”极端暴雨引发河南省郑州市西部山区四市(荥阳、巩义、新密、登封)山洪地质灾害造成251人死亡失踪,分布在44个乡镇140个行政村、组或社区,既具有群发性、分散性,也具有相对集聚性。本次山洪地质灾害分散复杂,流域灾害链和区域灾害群共存,山洪灾害链呈现空间关联、时间接续、动力转换和灾情放大的效应。文章总结了山洪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探讨了索河流域邢门堂垴跨沟路基阻水溃决-王宗店暴洪冲淹-崔庙村海沟寨公路路基堰塞淹没等山洪灾害链的成因,研究了王宗店村南头组滑坡顺层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力学参数的关系。初步提出当前期过程或日降雨量达到200 mm,未来1 h预报雨量超过40 mm,或3 h预报雨量超过100 mm,可以作为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判据,必须启动红色预警响应。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西部山区预防应对山洪地质灾害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供类似的山地丘陵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