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下行L波段轨道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了其在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的基本计算模型,并以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例,分析了该计算模型中的距离改正项时延对星地间相对钟差的影响量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求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几何水准法、球函数模型法、海洋水准法,重点介绍了海洋水准法,并指出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时,必须考虑气压的均衡效应和气压的非均衡效应。定量分析了水文因素的影响,气压因素的影响,及太平洋北赤道流(黑潮)对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9年“实践”号海洋调查船在10°S—5°N,170°E—175°E海区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诊断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存在北赤道逆流、南赤道流、南赤道逆流、赤道潜流和赤道中层流。另外,在赤道有一股强的上升流。由于该上升流的存在,使赤道潜流沿纬向发生弯曲:位于上升流西侧的潜流流轴降至300m水层深处,而东侧上升至100m左右的水层深处。此外,计算结果显示潜流核心位置并不正好位于赤道上,而是向北偏移约0.5°。在有实测海流的格点上,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非传统近似(即,包含地转水平分量在内的完整地转效应)条件下,用 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方法得到了密度连续分层海洋内波的一类 WKB近似解.为了检验所得到的 WKB 近似解的有效性,对WKB解各垂向速度模态与基于三点中心差分格式及QR算法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比对,结果表明,当浮...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3年1-2月“实验3号”号考察船在霍尼亚接港(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关岛的断面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该断面上的地转流结构,计算了南赤道流及北赤道逆流的地转流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在纬线方向上E向流与W向于带状分布,在垂 也多为 流一W向流交替出现。在南赤道流和北赤道逆流中都夹有与主流上反的流动,它们的流量分别占向流量的1/3和1/5。文章还将分析计算结果与手头掌握的文献报道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3年1─2月“实验3”号考察船在霍尼亚拉港(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关岛的断面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该断面上的地转流结构,计算了南赤道流及北赤道逆流的地转流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在纬线方向上E向流与W向流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也多为E向流与W向流交替出现。在南赤道流和北赤道逆流中都夹有与主流向相反的流动,它们的流量分别约占主流向流量的1/3和1/5。文章还将分析计算结果与手头掌握的文献报道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同化资料,系统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循环中冷暖位相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形成海洋环流异常的新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成熟期,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潜流最弱,赤道两侧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该区南、北赤道流、棉兰老流、黑潮、新几内亚沿岸潜流及南赤道逆流增强;北赤道逆流区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串,北赤道逆流接近正常。在厄尔尼诺衰退期和拉尼娜发展期,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潜流达到极强,赤道两侧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异常环流减弱,该处主要流场的强度减弱或处于正常状态;北赤道逆流区反转为异常西向流。结果表明, ENSO循环期间的上层海洋环流异常受到热带太平洋温跃层深度异常产生的压强梯度力异常调控,在赤道外热带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产生大尺度海洋环流异常,而在赤道海域,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Gill效应造成赤道潜流异常以及关于赤道对称的气旋或反气旋性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8.
赤道海洋波动弱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层化条件下赤道海洋波动及相关环流特征尺度和物理量的尺度分析,全面分析了赤道海洋波动及其相关环流所属动力学系统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为以参数ε为表征的弱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描述赤道波非线性效应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赤道潜流(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EUC)对于大洋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赤道海区,随着科氏力逐渐趋向于0,地转平衡无法维持,赤道流系无法用地转理论描述。在很多研究中,ENSO、温跃层、海表高度、赤道风应力分布以及其他相关海气要素成为潜流研究的重点要素;压强可以视为温、盐、密、深的复杂关系映射,然而较少有研究将关注重点放在南北向压强梯度力上(the Nor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NGT)。在此,本文揭示了南北向压强梯度力的特定函数形式(the Function of Nor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FNP)与赤道潜流的一个诊断关系。基于原始方程和尺度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该关系的表达形式。结果表明:贝塔效应可能是造成FNP与赤道潜流密切相关的重要影响因子;赤道潜流的垂向结构部分受限于FNP的结构分布;对于赤道潜流来说,南北向压强梯度力相较于东西向压强梯度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海洋通报》2003,22(5):50-57
以一维水温垂直分布数值模型为例,探索 Kalman 滤波法在海温观测数据同化中的应用。文中给出了在 165°E 赤道海域将连续观测的海温资料同化到模型中的 Kalman 滤波法试验,计算结果表明该同化方法对改进海温数值计算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卫星过顶预报方法,该方法采用MSGP对卫星轨道递推,相对于高精度的轨道递推方法,在精度上不仅可以满足预报的要求,而且速度比较快。在卫星俯仰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模型中,针对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影响相对于卫星位置是二阶小量,因此在坐标系转换过程中忽略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影响。还进一步论述了两种不同方式的轨道递推方法之间的结果差异,并就轨道递推精度对预报时间和卫星俯仰角、方位角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根据对比STK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A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missing data based on an EOF decomposi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a large data set, a test ca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Adriatic Sea. The EOF decomposition is realised with a Lanczos method, which allows optimising computational time for large matr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 leads to accurate reconstructions as well as a low cpu time when dealing with realistic cases. The method has been test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missing data, artificially adding clouds ranging from 40% to 80% of data loss, and then compared to the same data set with no missing data. A comparison with in situ data has also been made. These validation studies show that results are robust, even when the amount of missing data is very hi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ata from the Adriatic Sea shows realistic features and a reliab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the method is compared to an Optimal Interpolation re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both methods are very similar.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e computational time, which is reduced nearly 30 times with the method presented here. Once the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performed, the EOF decomposition is analysed to show the method’s reliability, and a cold event on the Albanian coast is studied. The reconstructed data reflect the effect of wind on the Albanian coast, that led to a cold-water episode in this zone for a 6-day period.  相似文献   

13.
毛悦  孙付平 《海洋测绘》2006,26(2):69-72
对伪卫星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伪卫星空中基站的自身定位问题。从陆地上空伪卫星和海上伪卫星两个方面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其几何精度因子随定位星座布局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最终的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善,经过修正的卫星高度计数据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在南大洋缺少波浪现场数据,卫星高度计在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获得数据的准确度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中国于2020年第36次南极考察中,在南大洋布放了一套感应耦合漂流浮标,可提供可靠的南大洋现场波浪数据.本文利用该漂流浮标2020年1月27日至9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无地面控制点卫星摄影测量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论述我国以无地面控制点为条件的卫星摄影测量的研究历程,包括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传输型摄影测量演示验证工程和理论研究,同时介绍了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做的工作,并进行带有月球曲率影像的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面有效波高(H1/3)是表征海浪的重要参数,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雷达高度计已成为获取海面有效波高的重要手段,但也只能对卫星星下点轨迹处进行有效观测,远无法满足大范围应用的需求.本研究结合2013年10月HY-2雷达高度计观测的海面有效波高和微波散射计观测的海面风场资料,分别对高、低风速下风浪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适用于0~40 m/s风速范围内的南海海域风浪关系模型,经模型比对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HY-2卫星数据分析建立的南海海域风浪关系模型是可信的,特别是低风速的风浪模型与实测数据建立的风浪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建立的风浪关系模型,从卫星散射计大面观测的海面风场出发,能推算出风浪条件下海面有效波高的大面信息,数据覆盖远高于卫星高度计的星下点观测,能为分析和预报海浪、风暴潮灾害提供大范围的海面有效波高信息.  相似文献   

17.
悬浮泥沙作为重要水质参数,其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河口及近岸的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静止轨道高分四号(GF-4)卫星数据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优势,在水色遥感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为探究GF-4卫星对悬浮泥沙浓度的监测能力,本文以杭州湾为研究区,构建反演模型,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以GF-4卫星第5和第4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比值作为遥感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为0.92,均方根误差为223.2 mg/L,平均相对误差为17.2%。交叉验证结果显示,GF-4卫星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数据源,在低浓度区与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反演悬浮泥沙浓度分布相似,但在高浓度区的差异随浓度增高而增大,总体可满足中国大部分海区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HY-1卫星。该卫星有效载荷中的CCD相机可以获得海陆相互作用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是我国海岸带地区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针对该遥感器建设的海岸带动态监测应用示范系统是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HY-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的一部分,现已初步投入业务运行。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通过个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探索了HY-1卫星CCD遥感信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也为类似系统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a diurnal thermal cycle occurs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ocean(Stommel et al., 1969; Price and Weller, 1986).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has revived in recentyears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resolving the diurnal cycle for correctly coupling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Lukas, 1991 ). While the study of the diurnal cycle is of intrinsic scientific interest, italso offers the benefit to remote sensing scientists of identifying the bias caused by the di…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缺少可靠的控制点,很难对遥远海岛进行几何精校正.在假定海岛岸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海岸线配准的几何校正方法.首先,基于波谱分析从卫星影像提取海岸线;接着,根据海图上陆地特定的颜色提取海岸线;最后,通过将两种岸线进行配准实现了几何精校正.试验表明这个方法可行,校正结果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